旱田栽大蒜 高产靠科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旱田论文,大蒜论文,高产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蒜生育期短,收获期长,栽培简便,用途广,市场价高好销,已成为农民的重要种植品种和人们喜食的主要保健蔬菜之一。在大蒜的整个生育期中,早期可“间伐”青蒜(蒜苗),中期可采收蒜薹,后期可收获蒜球。在农村,利用一些因缺水不能栽晚稻的田块或旱土种植大蒜,经济效益极为显著,一般亩产值可超过6000元,纯收入5000元以上,是种植晚稻和其他农作物收入的3倍多。现介绍大蒜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要点,供广大农户参考。
1.选择优良品种 大蒜早期采收的鲜嫩蒜苗,其食用部位是大蒜的假茎(蒜白)和幼嫩叶片,中期采收蒜薹,后期采收蒜球。因此,一般宜选用适合本地生产、市场畅销、叶薹兼用的白皮大蒜、崇明大蒜、金山大蒜等优质高产品种。
2.精细整地施肥 一般在早稻收割后的7月底至8月上旬,将地深翻15~20厘米,晒白、耙细、整碎整平后,再结合开厢作畦,亩施入腐熟人畜粪肥150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50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作基肥,土肥混匀,开好排水沟。一般厢宽1.2~1.5米,沟宽、深各为30厘米,做到围沟、腰沟低于厢沟,沟底平滑,沟沟相通,明水能流,暗水可排,利于灌溉和防渍。
3.播前种蒜处理 播种前须将种蒜球抢晴天晒2~3天,然后手工剥选其肥大形正、肉质洁白、无病虫伤的蒜瓣装入编织袋或竹筐中,用清水淘洗一下,去除杂质,捞出沥干,放在2℃左右的冰柜或冷库中,也可悬吊在冰凉的水井里(离水面20~30厘米),以打破种子休眠,促早发芽、快长芽。浸泡或冷贮的时间均为20~30个小时。没有冷贮设备的农户,还可采用“潮蒜法”打破休眠。即在播种前15~20天,将剥选的蒜瓣放在清水里淘洗一下,捞出沥干,放在地窖里或有遮阳膜的大棚里,土壤湿度以手握土后松开,土不散为宜。若土壤湿度不够应适量洒水,然后把种蒜瓣均匀摊铺于地面,厚度约8厘米,每隔2~3天翻1次,使蒜瓣受潮受湿均匀,并适量浇水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促发根整齐。经冷贮或“潮蒜法”处理的蒜种,一般经15~20天,大部分蒜瓣发出白根时即可播种,有利于芽齐芽壮、早生快发和优质高产。
4.播种合理密植 生产实践证明,一般栽植密度愈大,产量愈高,效益愈佳。因此,播种时按行距17厘米左右开播种沟,株距7厘米,每亩大田用种量为100~125公斤,顺播种行沟亩施草木灰100公斤加尿素10公斤拌匀作为种肥。播时将蒜瓣轻插入土,再用细碎园土盖没顶芽,厚度以浇水后微露蒜尖为宜。播后全田覆盖10~15厘米厚的柴草或作物秸秆,以利保湿降温。每隔3~5天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一般5~8天即可出苗,再过2~3天便可齐苗。
5.加强水肥管理 大蒜齐苗后即可进行第一次追肥,亩用尿素7公斤对清水300公斤或稀薄人畜粪水300公斤浇施于植株蔸际。第二次追肥在苗高7~10厘米时,亩用尿素10公斤兑清水350公斤或稀薄人畜粪水400公斤浇施。第三次追肥在苗高14~16厘米时,亩用尿素12公斤兑清水400公斤或人畜粪水450公斤浇施。以后每采收蒜苗1次,视植株生长情况,酌情追肥浇水1次,促使蒜苗长粗长嫩优质高产。大蒜生长过程中,一般无病虫害,无需施药。
6.做到适时采收 一般出苗后45天左右,在国庆、中秋节前后,当苗高20厘米左右时,即可采取隔行、隔株分期分批“间伐”青蒜上市。“间伐”时应采壮留弱、采大留小,一般可累计亩采收青蒜1500公斤左右,收入3000元以上。对预留生产蒜薹、蒜球的蒜苗,越冬前要浇施好防冻肥水,并在行间覆盖稻草等保温物以御寒防冻,护苗越冬,以待次年采收蒜薹、蒜球。采收蒜薹、蒜球的要求同常规栽培法。一般每亩可收获蒜薹500公斤,收入2000元。蒜球1000公斤,收入3000元。收完蒜球后,及时翻耕整地,安排下茬作物种植。
联系电话:0791-852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