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复杂,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与资源,生成较多废弃物,无论是投入材料还是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都具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因此需要加强生产过程安全与环境风险评价,从而促进化工企业获得稳定发展。
关键词:环境风险;模式;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1 安全与环境风险评价含义概述
大部分典型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安全与环境风险评价都会将安全评价作为基础,利用筛选选最大的可信事故,并对事故释放、泄露的化学物质对环境形成的危害程度进行计算,之后利用风险等级评估方式对企业生产过程形成的风险值进行评估,将风险值的大小与相关标准比较,从而对企业的环境风险与安全风险形成系统、准确的判断。
2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现有模式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主要是采用定量、风险定性及半定量的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价的,评价方法包括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检查表法等。
2.1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主要是对化工企业的环境进行危险因素和危险等级的分析,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分析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危险等级等方面,主要用于系统设计施工及生产维修员的分析和评价中。这种危险性分析法的使用对分析评价人员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分析评价人员熟悉系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该方法的知识体系足够了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容易因分析评价人员主观因素的不同而使评价结果受到影响。
2.2 检查表法
采用检查表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所需要评价的目标进行危险因素和危险等级的评价,按照标准的检查表对每一项进行检查,并且根据规定对安全等级进行评定。这种分析方法主要应用在系统设计施工中及验收运行管理事故等方面的调查上,相对于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而言,检查表法更容易掌握。
3 化工企业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3.1 应急预案编制及应急演练
据调查,高风险企业未按照国家最新要求编制应急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完成备案;对于已经制定应急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大多形成,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大。强大而忽视了进行应急演习,导致发生环境事故后延误救援的最佳时机,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制定紧急环境事件的目标和应急计划势在必行。
3.2 应急资源及应急机构的配置
企业应急资源和应急机构配置存在以下问题:(1)企业尚未建立定期的应急资源检查维护体系,不能保证应急资源。有效性;(2)企业应急资源数量和类型不平衡;(3)企业未按要求与其他相邻单位或组织就紧急援助协议进行谈判;(4)应急人员的设置不合理,责任不清。有一个人涉及多个角色的现象。发生环境事故后,由于职责混淆,应急人员无法及时处理事故。
3.3 事故废水截留收集及雨排水系统防控措施
国家已提出化工厂区意外截污,意外排污收集,雨水排水系统防治等一系列要求。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化工企业在意外截污措施中存在很多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涉及大量危险化学品的化工企业风险较大,因此化工企业的风险单位必须是不透水的,装置面积,有围堰的罐区(或火烧)。但部分化工企业较早建厂,环境风险单位未按要求设置引水围栏采取措施,或采取了围栏采取措施。但由于管理不善和设备损坏,没有防漏或防漏措施、防腐、防排水等要求。(2)厂区雨水排放总面积没有切断措施,或在厂区设置截止阀。但由于设计不规范,雨水截流阀位于雨水井底部,应急人员难以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由于工厂面积有限,企业未设置事故应急池;事故区由工厂根据有关要求设置,但事故应急池内有一定量的水,超过事故应急池有效容积的1/3;部分企业未将事故应急池与厂区内所有环境风险单位连接造成意外污水未能全部收集。(4)一些化工企业的内部管理混乱。员工没有掌握相应的操作程序。安装在工厂区域的排水开关阀处于无用状态或发生故障,在发生环境事故时,所产生的意外废水将无法有效保留。
4 化工企业环境风险防控管理对策分析
4.1 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制度
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一方,在污染治理控制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企业的环境风险制度的可行性是极其重要的,直接关系到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在这方面,需要尽最大可能性的将企业环境风险管理防控的作用发挥出来。对企业的园区进行评估、对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和上报、一旦发生问题的应急处理方案等等。
4.2 构建完善的企业环保机制
首先,化工企业应成立环保机构,实行领导责任制,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要领导,构建环保技术监督网络,对生产过程和废物排放进行层层监督。其次,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分工和职责范围,以及技术管理和污染治理设备运行管理等,制定考核制度,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约束,保证排放的污染物含量达到国家标准。最后,建立培训制度,对员工开展分层次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防止污染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培训,对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污染预防与应急处理培训,将培训作为长效机制。
4.3 推进企业环境风险信息披露及环境污染损害责任追究
促进企业建立内部环境风险责任体系,强化企业环境风险信息披露,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污染物排放及治理信息、危化品贮存使用信息等,为风险源评估、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提供基础信息,也通过公众监督力量,促进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改善环境行为。通过环保巡查、督察,推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通过完善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工作,推进环境污染损害责任追究;通过完善环境高风险领域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引导企业和居民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使污染事故承担从政府和社会转向企业,从行政处分为主转向法律制裁为主。
4.4 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首先,企业应结合当地政府制定的排污指标和环保规划,合理确定环保目标,将生产与环保结合起来,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其次,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掌握环境保护现状和现有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及污染治理设备,密切关注排污情况。再次,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运转制定标准规范,对排放点进行全过程监督,对设备做好相关记录,确保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有效作用。最后,对现有设备和生产流程进行升级,建立清洁生产示范试点,逐渐提高环保指标,促进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5 公众风险知情与自我防范制度
不断的提升和强调员工参与、把公众的监督能力发挥到最大化,让他们能够明确在环境风险发生的时候如何进行自我救护。主要就是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问题群众举报制度、对环境风险进行的听证制度等等。同时,在中国工业化发达的重要时期,在城市化进程推进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污染转移、产权出售、污染种类愈加复杂都成为了全新的环境风险因素,这些因素也是制度中必须要含有的内容。
5 结语
随着我国最近这几年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化工企业在生产的时候对于环境方面所造成的各种安全隐患也变得越来越多。想要更好的改善这样的现象那么就需要相关的化工企业逐渐的营造出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环保的生产环境,并有效的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环境风险评估模式。只有采取这些措施才能对周边的一些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另外让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益可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燕,孔茜.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模式及其应用[J].硅谷,2014(20):139-140.
作者简介:
吴晓刚,男,1980.11,汉,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大专,助理工程师,工程技术,身份证:372930198011****70
论文作者:吴晓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环境论文; 风险论文; 化工企业论文; 企业论文; 评价论文; 事故论文; 危险性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