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志 湖南省安仁县第三中学 423606
【摘要】本文对化学实验教学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的进行剖析,强调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对组织实验教学、做好实验教学,提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201-0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教学的基石。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化学实验含有丰富多彩的创新内容和多种手段,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反过来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的探索和研究。这正是化学教育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历来强调和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化学知识成了课程教学目标认知领域或技能领域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而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知识都是预设的,都是绝对正确且永恒的,都需要强制性记忆,师生们重视的是实验结果或结论,实验教学的目在也在于获得并记住这些结论。而对实验过程的探索、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等的教学和培养,在实验中很少涉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注重科学性、探究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价值,如何组织实验教学、怎样做好实验教学?下面就对如何做好实验教学提几点看法。
一:教师必须走出实验教学中的误区。
1.简单地把实验的操作步骤认为是实验的设计方案。
此种实验设计缺乏对实验过程的分析,缺乏自主地思考意识,只是机械的按照别人的意愿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虽然能确定目标,能完成任务,但不能选择良好的完成各项子任务的顺序,更不能有机组合地完成各项子任务,只可能是人教条化,使人日渐失去创新的思维能力。
2.轻实验过程,重试验理论、结论。
目前中学化学教学受到过重的升学压力,使得实验教学偏离了应有的方向,也使实验教学的功能被严重削弱。而且许多教师认为化学教学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只追求学生在笔试的卷面上取得高分,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和习题练习,忽略了实验教学。诚然,取得高分的途径是加强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是尤其不可缺少的,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仍有许多老师错误地认为实验只能培养使用仪器和实验操作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研究、概括成化学知识,却忽视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获得化学知识。
3.缺乏对设计实验的质疑和评价
化学实验方案的的质疑和评价涉及到:(1)实验方案的质疑和评价;(2)实验装置的质疑和评价;(3)实验步骤的完善性;(4)实验过程的设问;(5)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6)实验的整体设计;(7)跨学科的综合实验;(8)实验方案设计的研究性学习等。
质疑和评价重在培养或考查同学们把已有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情景的能力,要求对提出的问题和提供的背景资料筛选、加工和处理,并能准确吸收和 选择信息,通过自主感悟,调用贮存的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依据实验原理这一核心要点作出全面分析,以解决实验设计过程中可能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质疑,同时对不同的方案作出正确的评价。
4.过分依赖于电化教学,盲目运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而不做实验。
凡是遇到实验必用动画,这是这一误区最大的特点。我们可用Flash等软件模拟化学实验,但一般是针对实验过程较复杂、难懂的场合,而且一般还要配合实验操作。如果是个实验就要模拟,把实验教学变成了学生看电影,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中,学生无法获得各种实验技能,无法获得完整的化学知识,那么就严重忽视了实验中的“过程”的重要意义,长期下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会慢慢消退,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就大打折扣,这是与新课标相违背的。教学中必须认真做好化学实验,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仅仅起“辅助”作用。
二:必须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东西总是先入为主,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富有兴趣的事物多能引起人们的思维发展。第一位提出核裂变的奥地利物理学家费里施曾指出:“科学是为了对为什么做出回答。不断地从无知向有知进军,是在求知欲的推动下前进的,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和维持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化学与自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势,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发展。
例如:用毛笔蘸取NaOH溶液在一张事先浸泡酚酞试液的白纸上写字;用玻璃棒电灯(操作:取小粒KMnO4 于洁净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浓H2SO4,用玻璃棒调成糊状,然后用玻璃棒沾糊状物少许接触酒精灯灯芯,酒精灯立即被点燃)等。实验中呈现“魔术”般的变化,会使学生置身于广阔的知识天地,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这样利用实验“奇特”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必须注重问题情景创设,以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技能。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乃思之端,学之源”。“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心理学家认为:“疑是创新之源,是最容易引起大脑定向探究的反射,于是思维应运而生,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质疑,可激起思维的浪花,促进思维的创造性活动。从而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
例如:原电池的教学中,演示Cu-Zn 原电池时,可创设如下问题情景:
1.Cu片与稀硫酸不反应,为何却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
2.电子为何从Zn片流上Cu片?
3.反应一段时间后,Zn片的质量有何变化?
4.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Cu片和Zn各发生什么反应?
5.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中观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抽象概括出原电池的组成原理及能量的变化。紧接着可在已获得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对已经获得的知识加以巩固和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①炒菜用的铁锅如果不洗干净隔晚后锅子内为什么会产生红色沉淀?
②在电工操作过程中为什么禁止将Cu丝和Al丝并列连接在电路中?
③在海中航行的轮船什么部位容易生锈?
这种创设问题情景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使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可以启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拓展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发挥学生联想能力。怀疑——思考——创新,这是获得成功的三部曲,在这三部曲中处处渗透思维的作用。罗曼·罗兰曾说过:“怀疑和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怀疑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质疑能帮助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撑开前进的风帆。”
四:必须注重学生实验情景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亲临其境,动之以情,引发思维,晓之以理”。现代教育论指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这种发现会使理解最深刻,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动手做实验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直观手段,也是亲临其境,获得感性认识,积累感性经验的最有效措施,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技能。
例如:①在大烧杯中固定一高(a)一矮(b)两只蜡烛并点燃,然后小心沿烧杯内壁通入CO2 (见右图Ⅰ),可以观察到:蜡烛(a)比蜡烛(b)先熄灭。
②若将一高(c)一矮(d)两只蜡烛固定在平整的桌面上并点燃,然后用大烧杯将两只蜡烛罩住(见图Ⅱ),哪一支蜡烛先熄灭呢?肯定有同学马上做出判断判断:蜡烛(d)比蜡烛(c)先熄灭。(注:在本校高三一次月考中,约有70%的学生没有走出定势思维的怪圈,认为蜡烛(d )先熄灭)。实则不然,只要到实验室亲自动手做实验或亲自观察过才有较深的感性认识:蜡烛(c)先熄灭。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设计为学生实验,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并开放实验室,课外妥善组织实验小组活动,为学生主体活动提供发展的空间和亲身实践的机会和条件。这样既掌握知识点,又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既进入专心的学习境界,又注意学习周围环境的变化;既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更重视将它回到化学实验中亲自体会,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不能盲目创新实验,应该忠于原实验的开设目的。
教材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开设都是有一定目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实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
1.创新化学实验,目的要明确,注意应具有针对性。
教材中的实验都是有针对性,有明显教学目标。创新实验应该在实现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有什么地方不合理就改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不完善就想办法完善它,而不是全盘修改。
例如:实验室制取氨气是利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产生氨气。这个实验设计目的是①了解氨气的一种制取方法,②掌握氨气部分物理性质,③掌握固体与固体混合反应产生气体的试验装置及其应用,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实验技能。 若将实验用浓氨水创新实验等代替,则强调了氨气的另一种制取方法,相对教材实验,明显没有达到教材实验的目的。
2.创新实验应具有科学性。
创新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必须符合科学上的可行性,若是违背科学的,不管你如何创造,最终都是徒劳的。
六:注意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群众性的活动,能集思广益。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核感受获取知识和能力的痰迹过程,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从中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化学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丰富的化学实验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大显身手的机会。
例如:在乙酸酸性的教学中,演示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可提出研究性小课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H3COOH是弱酸?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论证、总结。以下摘录本校化学兴趣小组研究结果的两个示例。
方法(一):
1、课题分析:若醋酸为弱酸,则在CH3COOH溶液中肯定存在电离平衡:CH3OOH CH3COO - + H+ ,溶液中肯定同时存在H+ 、CH3COO - 、CH3COOH。只要证明溶液中存在H+ ,同时存在电离平衡即可。
2.实验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原理。
3.实验用品:紫色石蕊试液、醋酸铵晶体、醋酸溶液、试管、钥匙。
4.实验操作:
①取适量的醋酸溶液置于试管中再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②在步骤①的试管中再加入少量的醋酸铵晶体,振荡,观察现象。
5.收集、处理信息。
在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步骤① 试管中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存在H+ ;步骤②试管中溶液红色变浅 ,说明CH+ 减少。证明存在电离平衡。
6.试验结论:CH3COOH为弱酸
方法(二):
1.课题分析:若醋酸为弱酸,则醋酸强碱盐(如CH3COONa)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CH3COO – 肯定会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其pH 值大于7。因此可通过测定CH3COONa溶液的酸碱性来判断。
2.实验原理:强碱弱酸盐水解规律的应用。
3.实验用品:pH 试纸、玻璃棒、试管、表面皿、1mol/L 的CH3COONa溶液。
4.实验操作:将一小片pH 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然后用玻璃棒蘸少许1mol/L 的CH3COONa溶液点pH 试纸的中心,检测其pH 值。
5.信息收集、处理。
1mol/L 的CH3COONa溶液的pH值为9 ,大于7。
6.实验结论:CH3COOH 为弱酸。
从这两个示例可以看出通过对小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通过小小的课题可以解决一系列抽象的问题,能充分体验化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新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为学生创造积极思维和动手的平台,培育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新知.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齐红涛.化学教育[J].2000(11): 4 .
[3]杨名声.创新与思维[M].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
[4]贺湘善.化学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论文作者:刘文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溶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