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潜力研究_因子分析论文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潜力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潜力论文,我国论文,数字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51(2014)10-0089-09

       数字出版改变了传统出版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并成为出版产业的新增长点和“绿色出版”的主要形态。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包括内容出版单位、数字技术提供商、各种传播渠道商(平台)和电子阅读终端商全面开拓产业链的态势。

       评价一个产业所拥有的潜在发展能力,有助于我们寻找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科学地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推动产业发展潜力从可能向现实转化。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主要是指数字出版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潜在的、在一定条件刺激下能够发挥出来并能促进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文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确定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评价的四大层面共13个指标,应用SPSS17.0对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综合评估与分类,以期探索影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的主要因素。

       一、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情况

       从2006年至今,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情况如下:2006年为213亿元,2007年为362.42亿元,2008为556.56亿元,2009年为799.4亿元,2010年为1051.79亿元,2012年为1935.49亿元,2012年总收入约是2006年总收入的9.09倍,年平均增加速度为45.06%(见表1)。

       2011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规模达到1377.88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31.00%。2012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1935.49亿元,比2011年整体收入增长了40.47%。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10.83亿元,电子书(含网络原创出版物)达31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15.9亿元,博客达40亿元,在线音乐达18.2亿元,网络动漫达10.36亿元,手机出版(含手机彩铃、铃音、手机游戏等)达486.5亿元,网络游戏达569.6亿元,互联网广告达753.1亿元。

       在报纸、期刊和图书的数字转型类别中,以电子书的收入增长最为显著,从2006年的1.5亿元增长到2012年31亿元,7年时间增长了近20.67倍。表1数据表明,在新兴的媒体渠道和终端渠道中,手机代表着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2010年手机出版在数字出版年度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为33.26%,而2011年占比为26.66%,2012年占比为25.13%,是数字出版收入的主力军位置,这也意味着未来数字出版的主要方向应该是以手机等为阅读终端的移动出版。

       二、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分析的指标构建

       发展潜力就是指事物未来的发展潜能,本文认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主要是指数字出版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潜在的、在一定条件刺激下能够发挥出来并能促进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发展潜力的大小显示了该产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潜力可以成为未来的竞争力。潜力是一种可能,只要改造提升目前的限制性因素,扩大目前的积极因素,通过因素的均衡发展,就可以将未来的潜力变成产业的现实竞争力。

       本部分将结合数字出版产业的特性建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的指标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

       1.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个产业的发展潜力可以从产业的供给潜力、产业的需求潜力和需求者所具有的经济基础(经济潜力)三个方面来体现。据此,本文在指标选择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考虑实际数据的可获得性,确定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评价的三大层面共13个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表2。

      

      

       2.数据来源。本文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以及工信部网站上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得到我国各地区影响出版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基本统计数据,并根据研究需要对部分原始数据作了计算处理。

       三、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统计分析

       以上选取的由31个省市自治区、13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将构成一个31×13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矩阵。由于变量指标多、数据量大,而且变量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为了将其简化为一个可以评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的综合变量,本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降维,对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的13个影响因子进行因子分析、综合评估与分类。分析软件采用 SPSS17.0。

       (一)判断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计算相关矩阵及其显著性检验(见表3)可知,13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在0.3以上,也就是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变量间存在共同因子。此外,KMO抽样适当性检验及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表明:KMO的值为0.782,适宜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589.677(p<0.000),则拒绝原假设,说明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可以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以上两项统计指标的检验表明本研究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计算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因子载荷矩阵。

       由于指标体系中可观测因子变量的计量单位不同,需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化)处理,并求出其相关系数矩阵;结合碎石图可知,提取3个主因子较为合理。对相关系数矩阵计算其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见表4)。由表4可知,3个主因子可共同解释原始变量标准化方差的89.48%。也就是说,这3个主因子能比较充分地反映和代表样本区域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的综合水平。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为了使共同因子更具可解释性,我们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5。

       由表5可看出共同因子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与人均GDP、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城乡人均纯收入、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录音制品数量共6个变量存在较高的载荷量,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经济基础与信息化水平因子”,它综合了全部指标体系40.62%的信息。

      

与移动电话用户数、互联网接入用户数、录像制品数量、网站数量共4个变量存在较高的载荷量,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用户规模与数字化程度因子”,它综合了全部指标体系25.41%的信息。

      

与图书总印数、报纸总印数、期刊总印数共3个变量存在较高的载荷量,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内容生产能力因子”,它综合了全部指标体系23.45%的信息。

       (三)计算因子得分。

       用回归法计算各公共因子得分,并计算出综合得分来分析各地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的具体得分(见表6)。综合得分F的计算公式如下:

      

       表6中所示因子得分为标准化得分,正分数表示高于全国平均值,负分数表示低于全国平均值。从总分来看,共有10个省份的因子总分高于全国平均值,大多集中于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共21个省份因子得分都低于全国平均值,由此也可看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存在明显地域发展上的不均衡。以下将通过聚类分析法进一步判断我国区域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的非均衡差异。

      

      

      

       图1 聚类分析树状图

       (四)基于层次聚类法分析我国区域数字出版产业的非均衡差异。

       依据因子分析的得分结果,本文进一步采用Q型层次聚类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进行聚类分析。依据样本数据的特点,本文测度相似性采用欧氏平方距离(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聚类方法采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s method)。最终得到的聚类分析树状图如图1所示。

       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因子分析中的各地区因子得分和排名情况,我们可以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根据广播电视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分成4类,见表7。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因子得分情况,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层次包括北京、上海、广东3个省市,属于领先区域。这3个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出版业的内容生产能力较强也具有比较大的规模,生产效率也非常高。这说明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居民文化消费能力、较强的内容生产能力是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基础。但是北京、上海两地区用户规模与数字化程度因子排名并不理想,原因是与省相比,其人口基数有限,因此用户规模的绝对数量并不高。这三大地区应充分发扬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内容生产能力优势,将数字出版产业作为该地区的核心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力争成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核心产业区域。

      

       第二层次包括天津、山东、辽宁、福建、江苏、浙江6省(市),属于挑战区域。这6个省(市)的各因子排名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以上。这些省市都在某些方面具有自身的潜在优势,例如天津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其移动电话普及率和互联网普及率均位于全国前列,山东的用户规模位于全国前列,江苏、浙江的各项因子水平较为均衡。挑战区域的主要特点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好,数字化程度也较高,因此这些地区的数字出版产业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这些省市应结合自身的地域特点与文化优势,针对数字出版产业中的不同环节,找准自身定位,突出产业发展特色。

       第三层次包括河北、湖北、湖南、内蒙古、河南、山东、陕西、重庆、四川、吉林、黑龙江共11个省(市、自治区),属于追赶区域。这些省市往往在某一因子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其他方面又较为薄弱,导致了综合竞争力的水平不高。如河北的用户规模与数字化程度排名靠前,但内容生产能力却尤其薄弱;河南的用户规模与数字化程度也较高,但经济基础与信息化水平却很低;内蒙古的经济基础与信息化水平较高,但用户规模与数字化程度却很低。对于这些区域而言,应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针对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扩大用户规模,大力挖掘内容产品的自身生产能力上下功夫。

       第四层次包括海南、新疆、江西、安徽、广西、贵州、甘肃、云南、青海、宁夏、西藏共11个省(自治区),属于后进区域。这些省(自治区)大多是中西部经济较为不发达的地区,受宏观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限制,这些省市的信息化水平、用户规模以及内容生产能力都较为落后,但也应该看到,部分地区还是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的。例如海南、宁夏和安徽的内容生产能力排名位于全国前列,安徽、广西的用户规模与数字化程度也排名较为靠前。因此对于这部分区域,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推进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升信息化水平扩大用户规模等手段促进该地区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四、结论

       数字出版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具有庞大的发展潜力。要充分挖掘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主要应从提升经济基础与信息化水平、用户规模与数字化程度以及内容生产能力等方面出发,通过提升信息化程度、扩大用户规模、推动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转换、加强内容生产能力,能够有效挖掘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潜力。首先,从目前影响因子的贡献率来看,经济基础和信息化水平的贡献率最大,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我国当前的数字出版领域是由集成和平台运营等技术提供商为主导的。其次,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内容生产能力的排名与综合发展潜力排名的不一致性最显著,说明,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中的上游环节——内容提供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最后,宏观经济环境与居民消费能力强的领先地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所以在制定相应发展政策时,应该按照区域制定层次递进的促进措施,并全面考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样才能全面开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在某些方面具有潜在优势的挑战区域,应结合自身的地域特点与文化优势,针对数字出版产业中的不同环节,找准自身定位,突出产业发展特色。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某些方面却明显不足的追赶区域,应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针对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扩大用户规模,大力挖掘内容产品的自身生产能力。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推进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升信息化水平扩大用户规模等手段促进这些地区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标签:;  ;  

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潜力研究_因子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