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究亚低温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方式在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一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亚低温治疗应用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配合医师治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亚低温;重症脑卒中;价值评估;治疗方案
重症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脑部疾病,致死致残率均较高,患者发病前有部分预兆,例如眼前猛然发黑、恶心、呕吐以及意识障碍等状况[1]。而亚低温治疗是一种临床上新型的脑卒中治疗方案。其目的是通过迅速降低患者体温的方式,降低患者脑部代谢,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相关研究显示[2],患者体温每下降1℃,脑部的血流量和耗氧量均会降低6.79%。在这种状态下,患者的脑细胞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通过这种方式配合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亚低温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方式在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为45—6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3.9±8.5)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为44—6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4.6±7.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及主要包括脱水降颅压和抗凝治疗,改善患者头部微循环治疗等方案。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将冰帽固定至患者头部,温度调整至0-4℃,并采用冰毯将患者肛温降低至32-34摄氏度。连续应用3-7d,采用亚低温复温方式,将温度慢慢恢复至正常,治疗完成后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达90%以上,患者具备正常生活能力;显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达46—89%,患者基本具备正常生活能力;有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达18—45%,部分功能恢复正常,但需要家属或医务人员进行照顾生活;无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8%一下,不具有自主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或语言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3讨论
就目前来说,多数研究证实,亚低温治疗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脑保护措施,能够在应用过程中快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脑部耗氧量,维持患者的正常脑血流和细胞能量代谢。当患者体温降低至32℃左右时,患者的脑部耗氧量则会降低为正常时的50%-55%,能够有效减少能量代谢和磷酸腺苷的降解;同时将患者体温降低,还能够有效抑制颅脑损伤或缺血后急性脑血压反应的发生,有效保护血脑屏障,减轻患者脑水肿症状。
亚低温治疗是神经内科疾病治疗手段之一。世界医学领域中[3],对低温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到近年来,亚低温的应用才得到了医学条件的支持。在脑卒中的治疗中,以全身或局部体表降温术和中度低温较为常用。我国医学中,基本已开展大面积脑梗塞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结合微侵袭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和亚低温结合持续静注尼莫通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临床应用研究[4]。临床脑炎高热昏迷和中枢性高热等患者均可运用亚低温治疗,可望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疗效。
国内外的研究调查显示[5],将亚低温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原发性脑干损伤等神经内、外科疾病中,均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亚低温对脑血流有调节作用、降低脑氧代谢率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细胞内钙超载。研究结果显示,当人类大脑中动脉发生脑卒中后,脑部温度会略高于人体核心体温,而采用冰帽或冰毯等降温措施将患者进行轻度低温后,能够有效控制严重占位性脑卒中急剧升高的颅内压,患者的预后恢复状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亚低温治疗应用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配合医师治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艳,李红霞.颅脑损伤及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机亚低温治疗的疗效比较[J].湖北中医杂志,2016,38(02):21-23.
[2]谢红燕,刘亚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卒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03):80-81.
[3]邢丽媛.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03):85-87.
[4]李慧,王蓓,徐蓓,徐艳.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卒中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2):117-118.
论文作者:朱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患者论文; 低温论文; 脑卒中论文; 重症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是一种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