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联盟与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之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管理模式论文,联盟论文,与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任何组织都是在一定环境中运作的,环境的特点及变化必然会对其组织结构及运作模式产生一定影响。而组织结构是图书馆运作管理各环节发挥正常作用的载体。合理的组织结构将为图书馆实现既定的目标提供与建立有效运作的平台。计算机网络和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模糊了行业的概念。图书馆正处在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由于各种信息咨询公司、网络内容提供商等介入,对图书馆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使其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超乎寻常。由于网络信息流动性极强,资源的可获得性增强,其差异性在缩小,图书馆原有的资源优势在削弱。同时,网络自身开放性、分布式的特点,既决定了用户地域分布的广泛性,又决定了用户群体性质的多样性,这些均直接导致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用户需求也始终是个性化、多样化。而如何面对用户需求的繁杂、多样以及如此不稳定且难以预料的竞争格局,图书馆必须学会自如地应对这种变数,环境的间歇变化、日益明显的全球化趋势。为了有效地应对全球一体化的竞争格局借助外部资源来增强自身的优势已变得极为迫切。与之相适应的合作行为的核心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各种联盟的合作形式被创造出来,联盟的战略也因此有了创新性的发展。图书馆只有与其他馆构成联盟,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规避单一图书馆资源的不足,避免过度的竞争。与合作伙伴共享资源,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有效地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在竞争中求得持续的发展。
1 图书馆联盟的内涵
图书馆联盟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以若干图书馆为主体,联合相关的信息资源系统,根据共同认定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结构,执行一项或多项合作项目的联合体。
图书馆联盟是在现有异构图书馆基础上,基于互联网形成的一个异构且跨地域分布的网络化的虚拟组织。作为虚拟组织因其承担实体的功能,因此它可以实现地域乃至全国现有图书馆资源共享。由于图书馆联盟的成员是相对独立和自治的实体,其固有的隶属关系不变。联盟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松散、契约式的。联盟的实际运作是通过相应的规范和协议来控制和协调的。成员在联盟范围内协调合作,通过对外部资源的有效集成和整合,来达到项目的快速实现。同时,图书馆联盟的组织结构具有动态、开放的特点,它没有一成不变的组织边界,联盟成员自身具有绝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几个图书馆可以构成一个联盟,一个图书馆也可以同时参与多个联盟。其生命周期可长可短,既可以是长期合作,也可以依据项目而临时构建。联盟成员可以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迅速完成必要的自我调整,迅速与合作者结成新的合作关系。这种动态的有自适应能力的随机组合的组织,具有动态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重组的能力。它实际上维系为了满足各自不同需要的多种组织形式的共存,这种多样的、共存的、高柔性的组织结构提高了组织对不同需要、不同层次、不同单位的适应能力。因此,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信息需求。
各图书馆在资源上存在着差异性和不对称性,其分布状况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并由此形成了各个图书馆独特的资源优势。图书馆联盟则是建立在资源的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基础之上的合作形式,它借助资源的合理流动,在一定的目标下系统资源差异可以得到互补,从而使资源被合理地调节和利用。也就是说对每个参与联盟的成员,可借助资源的双向或多向流动,使得资源获得某种质和量的放大效应,从而使其获得一种自身扩张的效果。就图书馆联盟整体而言,由于集成了联盟成员的优势资源,资源在运行中发挥效能,系统在运行中产生了效应,这个效应大大优于个体效应的总和,取得局部优势基础上的全局最优,从而产生强大的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
创新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图书馆联盟是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联盟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而联盟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群体的努力来达到的。由于合作往往是自觉理性的活动,是蕴涵着创造性的活动。所以联盟也意味着成员间的合作,合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由于联盟成员具有极其相似的知识背景,相互之间就具有良好的交流和学习的基础,又具备较高替代性知识学习的能力。因此,图书馆联盟运作过程中,由于信息知识的快速传递,使得联盟成员可以通过信息知识的学习,而获得其他成员新的知识、新的管理理念、新的信息技术等。通过学习加快获取知识的速度,提高学习效率,加速知识创新,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通过成员间的学习,可以使其始终保持学习能力,能使成员及时地铲除信息资源开发中的知识障碍,不断地突破原有的知识极限,使得群体的智力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从而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造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立图书馆联盟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竞争优势,通过学习使可持续优势得以加强,核心专长得以扩展。创新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模式,也是当今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馆联盟一词较为准确地捕捉到了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特征。即强调通过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合作方式满足日益激增的读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因而其更具有兼容并包、求同存异性。它既可以理解为馆际间的合作,也可以理解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等多种合作形式。由此可见,图书馆联盟更符合当今图书馆的发展态势。
2 图书馆联盟与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之比较
2.1 管理思想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主导的管理理念作为管理系统的动作支撑点。传统图书馆管理理念由于其基于工业化经济,所追求的是企业的组织化,以及组织的权力化和动作的制度化。实际上这种理念的本质是一种权力理念和制度理念。因此,传统图书馆是以人的行为和管理过程的标准化,以实现有效指挥为管理的主要内容,突出标准化和规范化。它是利用标准和制度,激励人连续、稳定和更勤勉地工作。通过长期的集体的团队的榜样,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和集体归属感形成的。它是固化的系统管理,不能适应变动的社会需求,它抑制了人和组织自身的充分发展,很少有创新。而图书馆联盟是社会大系统下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的生存与发展本质上根植于社会大系统的协调运作。其强调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共同发展。它是从权力和制度理念走向柔性管理和综合管理理念的变革。柔性管理理念更多地表现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强调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人不是与其他管理要素或对象一样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制度来加以管理和控制的资源,是有精神文化属性的主体。因此,图书馆联盟是以信息的综合、提炼、创新、提升,并形成独特的优势为管理的主要内容。以网络为基础的图书馆联盟,可以形成以职业文化为基础的网络精神,以激励取代监督,以支持取代控制,通过市场协调机制强化自我尽职的敬业精神。激活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自我发展的良性互动。联盟突出了合作与创新。
2.2 管理目标
传统图书馆重视对物的管理,它是以物质为管理中心。其目标定位主要是建立在图书馆固有信息载体的物理处理和传递上,具体物化系统的资源范围和场所范围的服务能力上。即指定管理目标是以现有的资源为决策依据,强调目标实现的可行性。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财富的核心是知识,其经济行为都是依赖于知识而存在。知识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最基本的独立生产要素,而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与其他资源相比,知识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建立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联盟,其管理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即从有形的固定资产为主的管理,转变为对无形的知识资产为主的管理,而且知识是图书馆联盟最重要的资产。与此同时其价值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以获取能力,而非在于其资产的多少。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其获取能力更取决于联盟对知识才能的拥有量。因此,图书馆联盟目标的确定往往较少受到自身资源实力的限制,他可以超越图书馆自身的实力,延伸图书馆目标的企图,显示出超常的性质。其以共享资源,共同创造竞争优势以优质、快速求效益,从而达到系统效应的优化,实现服务的超值目标。即把图书馆的工作从收集管理信息资源为主转变为以提供信息检索联结和传递为主,从以机构为中心转变为用户为中心,从资源驱动转变为服务驱动,从而将图书馆工作的智力内涵和实质意义从具体信息资源和实际物理机构中解放出来。
2.3 管理系统
传统图书馆依赖于时空边界而存在,其以馆舍、书刊等物质资源为主体,内部不仅拥有文献信息资源的采、编、流通、咨询等一系列完整的功能,且各种功能被封闭在图书馆这个黑匣子里面。它是一个具体的实体,其管理的时空边界是确定的,它所对应的是比较精确的时空边界的管理。而图书馆联盟是众多实体图书馆的集合,它打破行业、部门等界限,围绕某一战略目标,集各独立图书馆联盟成员的相对优势以完成任务。其追求集成放大的效果,即将自身不具备的或者较弱的功能虚拟出去,通过与外部的对应要素相互转化、相互协调、相互利用形成的一种“内部优势外在化,外部资源内在化”的机制。由于图书馆联盟承担了一定的功能,看起来具有某种实体性,使用时也象真实存在一样,而实际上却没有实体。因此它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联盟成员通过网络联络,这种网络关系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明显的组织边界,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网络形式。图书馆联盟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经济实体,它是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企业,它不具有企业的外壳而行其实。因此图书馆联盟管理的边界难以确定。
2.4 管理要素
传统图书馆的管理要素主要涉及到物流和人流,采、编、流通和参考咨询,涵盖了图书管理,阅览管理和读者管理。而图书馆联盟最重要的是无所不在的知识和信息,知识和信息通过对物、人的整合和改造,为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了新的价值。因此其管理要素的种类和范围较之以往有较大的拓展。从“物流—人流”的管理到“物流—人流—信息流”的管理,信息流作为新的管理要素引入图书馆。图书馆联盟采用发达的信息技术使信息流支配物流成为可能。计算机网络建设的长足进步和各类数据库的形成,使“信息流”与传统的“物流”既进行系统的综合,又进行相对分流,使人流与信息流既难分难舍,相互依存,又形成各自运行的轨迹,“物流—人流—信息流”作为内涵拓展和形式更新把图书馆联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到信息论的层面。
2.5 管理组织
传统图书馆是以等级为基础,以命令为特征的金字塔的纵向层次结构,高层通过命令实施控制,其横向分工也是处在以直线组织为支柱的框架内。管理指令发出后,自上而下要经过多层次,每次传递都被各层主管加进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过多的管理层往往容易使计划的控制工作趋于复杂化,结果导致管理链过长,传递速度缓慢,工作效率低下。人员就像机器人随指令而行动,完全没有自己的思维。这种组织笨重、迟缓、缺乏灵活性。而图书馆联盟以现代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与知识共享,进而把管理幅度向无穷大扩展,将管理层次向无穷小压缩,最终把集权的等级管理转换为网络式知识共享为基础的多维度、导向性、连续性、粗线条和模糊弹性的控制。其内部管理因对信息流的高度应变而相应变得柔性化、扁平化,主管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沟通和联络,能够直接与每一个任务群进行交互式沟通,并迅速采取应变措施。因此,其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延滞,保证了联盟内部知识和信息的快速和准确传递。使联盟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更大的灵活性,反应更敏捷。使自主管理的联盟灵活适应市场并能把握更多的机会。同时基于高效的信息传输,各子任务群的目标任务明朗化,自主性更大,也就不存在推委和拒绝等现象。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再利用,以快捷、便利的方式来完成各项任务。
2.6 管理职能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本质是创新,其管理功能在于提供创新的条件。也就是说管理职能应由控制、督导为主转变为创造环境、提供条件、确立规则、通信信息为主。
协调作为管理的基础职能在传统图书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政机构和管理人员以等级形式来协同发挥的。而图书馆联盟的协调功能在于协同与支持,一种新的计算机协同工作环境将为联盟的工作方式提供支持。其与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所不同,它是面向对象而非面向任务,并且利用点对点技术以实现可分布的对象计算体系结构。
控制,从传统的命令控制到图书馆联盟的协调控制。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具有严格的等级制,控制机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体系,控制权集中在最高管理人员手中,下属只能遵照执行,人为因素的制约导致了许多具有创新性质的建议被忽略。图书馆联盟其成员之间是靠共同的机遇或利益联系在一起,控制的方式更多地采取协商、对话来完成,而通讯、网络、电子商务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组织沟通变得简单有效,图书馆之间在以用户为中心的基础上结成联盟、伙伴关系,针对市场的风云变化互通有无,抓住机遇,实现双赢。
虚拟功能,图书馆联盟实现核心能力与部门的分离。图书馆联盟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有形界限,为实现某一项目其结构功能是虚拟的集成结构,在联盟中每个成员只充当其中某部分结构功能,是分布式的动态虚拟结构,通过信息网络,支持着为联盟依空间分布的生产而设置的复杂的保障工作,与传统图书馆的组织结构相比,有着较大的结构成本优势。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图书馆可以集中精力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保持和发展自身的优势资源,而将其他对本馆而言附加值低的功能虚拟化,扩散到联盟中借助外部力量予以整合,其目的就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
2.7 管理方式
传统图书馆一直沿用的直线职能式管理方式:其以劳动分工、个人责任制及规范为基础,借助于等级森严的等级与权利进行管理,组织中的各成员和各部门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界限,互相为获取资源、晋级或增加预算而竞争。传统图书馆馆员的智慧和独创性受到限制,组织僵化、反应迟钝、创新阻力大,这正是知识经济状态下限制图书馆发展的致命桎梏。而图书馆联盟强调的是联合、聚集、沟通与联系,而非分裂。它主张馆员的创造性思维、目标理想、交流能力等,实现馆员共享信息、自主管理等,彻底改变以强制力量来管理馆员的方式,是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它能够释放被压制在传统等级制度下馆员的聪明才智和内在的潜能,给予馆员表露内在渴望的机会,消除阻碍馆员创新的组织限制。
2.8 管理方法
传统图书馆虽然也运用了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但就其本质而言,还仅是放大了人的体能特征。而图书馆联盟,是用机器来放大人的智能,并以智能机器为管理手段,把人的自然智力和机器的人工智力两者的潜力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多种现代化管理手段与人的聪明才智巧妙地结合,形成智力工具。特别是在管理决策方面,联盟的决策是基于并行工程环境的群体决策模式,联盟群体决策依靠现代综合信息技术,建立科学的信息集成模式以及提高信息准确度和多种信息的反馈机制。较之传统单一的管理方法,其具有决策信息化,沟通网络化的多元化等特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图书馆联盟是现代社会中图书馆的生存模式,也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图书馆联盟仍处在初创阶段,仅有的几个全国性图书馆联盟,主要是专业性或系统性的。这与我国现有的万所图书馆机构的实际现状极不相符,严重制约了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给信息资源的共享设置了障碍。因此,大力扶持图书馆联盟的成长已成为图书馆界的当务之急。这对于提高我国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图书馆联盟也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图书馆联盟实践应有相应的理论给予指导。笔者对中国期刊网关于“图书馆联盟”的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的论述只有7篇文献,多数是2003年度发表的。而该主题在国际上却是图书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20世纪末期在专业期刊有专刊进行“图书馆联盟”专题的讨论。因此,应大力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使之用于指导图书馆联盟的实践。我们一方面积极促成图书馆联盟的快速成长,同时也应防止各行业、各部门、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建立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各系统之间既不能相互融合,又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形成新一轮“信息割据”的局面,并进而演变成新的信息障碍。因此,建立一个由图书馆联盟形式的联合体己势在必行。
收稿日期:200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