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改革及其启示_大学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改革及其启示_大学论文

9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改革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美国论文,启示论文,年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美国90年代的高等教育,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它正在经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基本改革。那么,自1990年以来人们所说的这场改革究竟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展,以及有关的改革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启示?笔者谨依据美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主要变化,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

尽管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的高等院校所进行的改革相当多样而个别化,但有些改革是具有代表性或趋向性的。归纳来说,这些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许多担任本科教育任务的院校开始改变以往那种近乎“开放”的本科新生录取制度,提高本科的入学要求,加强对本科入学申请者的筛选。这方面较有特色的改革来自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irginiaCommo-nwealth University in Richmond)等院校,主要做法是对需要补修英语和数学等中学基本课程的本科入学申请者实行推迟入学,并把补课教育的任务转给社区学院去承担。加利福尼亚大学目前也正在实施一项计划,拒绝或推延考虑需要补课的本科入学申请者的入学申请。显然,这一改革如果全面推行,其影响面将是很广的。因为根据美国联邦教育部1995年的统计资料,美国本科一年级学生中有46%的人至少需要补修一门中学的基本课程。此外,这一改革无疑将有助于提高本科教育的阶段性和选择性,使本科教学得以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进行,并从补课教育中摆脱出来,对本科教育的效益和质量都有较多的保障。

二、把本科教育放在优先位置上来予以加强和提高。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改革主要来自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等全国性大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从资源配置、教学等方面提高本科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鲁登斯坦(Neil Rudenstine)上任不久就提出要把本科教育的质量作为优先考虑的工作,把更多的教授配置到本科教学上去,改变该校本科学院的课程教学主要由其10个研究院的研究生承担的局面,解决本科教学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主要采取两项改革措施来加强本科教育的效益和质量:(1)增加本科的资源配给,增设暑期课程并运用新的教学手段,解决本科班级规模过大造成学生等待修课的问题,帮助学生较快完成学业,提高本科生在6年内的毕业率;(2)由学校学术委员会和各系共同推行一项志愿计划,让资深教授就各自的学术兴趣和专长,主持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所开的讨论课。目前已有130多种这样的讨论课可供一年级本科生选择,内容涉及各个学术领域。芝加哥大学的做法主要是请资深教授为本科生设计核心课程表,进而使教授们“卷入”这些课程的教学。芝加哥大学的本科生数量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然而目前已有41%的终身教授参与了本科的教学。

本科教育的效益和质量问题,早在80年代就已比较尖锐地提出来了。不过,认真地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由享有声誉的研究性大学带头进行相应的改革,则是近几年才变得明显的一个趋势。由于本科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设想,这方面的改革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三、各院校加强内部调整,对科系、专业和课程等进行整合或精简,去弱图强,并注意形成优势和特色。例如,哈佛大学把其两个本科学院合二为一;天主教大学把其文理学院的18个科系改为5个,既使改组后的科系的力量更加集中,又减少了人员和设备等方面的费用;马里兰大学对全部科系进行整顿和人员精减,并剔除那些较弱和缺乏特色的专业或课程;马萨诸塞理工学院要求所有55岁以上在该院工作超过10年的教职员于1996年5月前申请退休,并相应缩小某些专业的招生规模;明尼苏达大学则干脆把它在沃塞卡的校园关闭;等等。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这种内部调整或改革的直接起因,来自外部投入的减少对院校运作所造成的财政压力,但它们已非一般意义上的紧缩,因为这些调整或改革已经涉及高等院校的一些基本要素:科系、专业、课程和师资的组成和结构。这与80年代后期的有关情况是有所不同的。那时,美国的高等院校对外部投入减少所作的反应,主要是推迟房屋维修、减少图书购置、停止雇佣和推迟增加工资等。由这种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高等院校目前所进行的内部调整或改革是更为根本性的,即通过内部结构性的调整,来形成一种更符合效益原则和竞争需求的内部结构和反应机制。因此,它对各院校未来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发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院校之间加强合作和资源共享,逐步形成一种特定的共存机制。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同样来自外部投入的减少所导致的教育资源紧缺,由于资源紧缺,因而有必要加强资源的共享和合作,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去达到各自的办学目标。再者,各院校进行科系、专业和课程等方面的调整和精简之后,各自在这些方面的特色和互补性也会有所加强,从而使合作和共享成为必要和可能。实际上,在共同的外部压力下,通过合作和共享以求共存的机制已经在美国的高等院校群落之间形成。例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加强了与当地社区学院的合作和资源共享,社区学院可以利用前者的图书设备和师资力量去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而前者也可以通过与社区学院的合作去实施科技进修等项目,开拓相关的教育市场;费城市区的宾夕凡尼亚大学和杰谢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校园相连,两校学生在相互选课和利用对方的图书设备等方面更具地利之便。院校之间的这种合作和共存关系,不仅表现在满足各自内部的需要方面,而且最终还将表现为在对外政策方面进行合作和协调。

五、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新的科技手段,解决院校面临的问题,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支持系统。校园的电脑化和信息化是8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院校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之一。近年来,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卫星通讯、CD—ROM、交互网络和数据库服务逐步普及、各院校广泛运用这些新的技术手段于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例如,罗德岛大学和瓦萨学院(Vassa College)运用电脑技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和文学研究;纽约的韦斯特切斯特社区学院(Westchester Community College)建立了多媒体授课中心,运用新技术进行模拟化学实验和展示生命系统的工作过程等;佛蒙特州立学院建立交互电视中心,让师生通过交互电视系统进行教学;斯坦福大学等建立完善的电脑多媒体图书资料检视系统,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全面的专业信息服务;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等运用名为“求职”(Jobtrak)的交互网络,为毕业生寻找工作提供信息服务;马萨诸塞州的贝勃森学院(Babson College)为推广电脑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免费的电话服务,解答师生在使用电脑信息技术时所遇到的问题;等等。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最新科技的广泛运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各院校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它正在塑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支持系统。这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更新换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六、以多种方式和途径扩大投入或保持投入的稳定,建立相对平稳的投入机制,并且越来越倾向于按照实体管理模式来经营和管理高等院校。目前,各院校在扩大或稳定投入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这样一些:(1)继续争取州和联邦政府增加资助或不减少资助;(2)积极向社会和私人募捐;(3)视公共投入的多少去调节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把教育成本适当转移到受教育者身上,继续保持适度的学费增长;(4)采取一定的金融手段来筹措资金,如实行教育储蓄制度和预付学费计划(Prepaid C-ollege Tuition)等;(5)进行企业性开发经营,如进行不动产开发,以知识产权作为股份与企业进行合作,设立咨询公司或科研成果商业化的下属公司;等等。其中,有些措施已经实行多年。例如预付学费计划,在全美已逐步流行起来。目前有12个州允许州民以今天的学费标准,为其子女预付未来的州立大学学费。

之所以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去解决投入的问题,简单地说,是因为在目前情况下,没有任何一种途径或方式能从根本上保证美国的高等院校获得较为稳定的投入。首先,由于经济增长缓慢,州和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都有所减少,因此,对高等院校的资助近年来一直在下降。州和联邦通常提供高等教育总费用的35%或20%,目前,这一比例已降至30%和15%。其次,在个人捐赠方面,除了一些特例之外,如慈善家华特·安南堡1993年捐出3亿美元等,过去几年间个人对高等院校的捐助也呈下降之势。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除了进行内部整合和紧缩之外,要扩大投入,最普遍的做法就是提高学费或进行企业性经营以自救。然而,企业性经营并不总是赚钱或获利甚丰的,学费的增加也有一个市场承受力的问题。例如,公立院校近年来的学费增幅已从1991年的13.6%降至1992年的10.4%和1995年的5.1%。因此,要使院校的投入保持相对稳定,基本的策略是争取传统的投入途径畅通和开拓新的投入途径,以实体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和经营院校,使投入和支出之间保持平衡。

毫无疑问,上述改革是美国高等教育对其内外环境变化所作的反应,因而带有某种特定性。但不可否认,它们同时也反映了或预示了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及9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可能出现的某些主要趋势,因而对人们思考和处理90年代高等教育的有关问题是有所启示的。概括地说,其启示有如下几点:

一、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即使是达到普及程度的高教体系,其入口也不能完全放开,对入学者的准备状态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要求。否则,高等教育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效益和质量都无法保证。美国本科生目前在6年内的毕业率只有46%,辍学率和延后毕业率都相当高。尽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但不管怎样,这种情况导致了高等教育成本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空耗。人们应该记住,控制高等教育的入口向来都是保证高等教育的效益和质量的一个主要途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教育资源相当有限的国家来讲,这一点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对于目前有人提倡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搞“宽进严出”的高等教育,我们应持谨慎的态度。

二、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所面临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由相对粗放的内部扩充转为有选择的、较为精细的内部建构。调整或整合几乎都是跟随在大扩展之后的。美国高等院校在过去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是直线扩展的。通常的情况是,获得资助或校友捐助时,大学都倾向于增设科系或研究中心,因此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越来越庞杂。当外部投入减少时,各院校要做的自然就是进行内部调整或整合,力求形成较为精干而有特色的内部科系、专业和课程结构,以便使学校保持较好的运转状态和有较多的力量去平衡来自外部的冲击。这一点对于正处在发展阶段的我国高等院校也是有预示性意义的。

三、公共资助和社会捐助与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或者说,公共资助和社会捐助是高等教育公益性的一个重要基础或条件。当公共资助和社会捐助减少时,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也就下降,并倾向于把其运作成本转移到其消费者身上,以部分实现投入与支出的平衡。从技术上说,美国的高等院校近年来提高学费和转向实体经营是合理的,因为在公共资助和社会捐助减少的情况下,高等院校不可避免要降低其公益性。但从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国家的发展来说,保持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是必要的。为此保持政府对高等院校的资助的相对稳定和鼓励社会对高等院校的捐助,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换句话说,如果人们重视国家对高等院校的影响和强调高等教育是一种社会事业,人们就必须注意在公共资助和社会捐助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之间保持平衡。

四、在走向21世纪之际,高等教育正处在更新换代的边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着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支持系统,高等教育逐渐转变成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变化了的外部经济环境和社会需求,正在促使高等院校对各自内部的科系、专业和课程进行调整,形成新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内部结构;高等院校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正在朝实体的管理方式转化,越来越重视成本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高等院校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竞争和共存机制。根据这些变化趋势,不失时机地从各个方面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造和革新,将使高等教育过渡到新的形态。我国的高等教育要想在21世纪求得发展和突破,以及在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样必须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相应的改革或实验来实现自身的更新换代。

标签:;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改革及其启示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