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小学教育的关注度逐渐上升。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为中国传统的基本大项学科和工具学科,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要注重其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及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应试教育观念已经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彰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紧跟改革步伐,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所以,本篇文章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1-058-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愉快成长和全面发展。同时,新课改目标还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辅助者。这就要求老师们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的观念,从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全方位教育,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为核心素养下的积极主动的教学方式就变得尤为关键。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简析
首先,小学语文作为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更加具有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老师的思想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基本不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交流,由老师一人决定即可。这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在短期内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就他们的长远发展来看,却起着深深的阻碍作用。慢慢的,学生逐渐养成依赖老师的不良习惯,只学会了配合老师来学习,而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直接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必须不断开拓创新,来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好学生的标准也有了新的定义,从过去单一的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转变为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还应具有高尚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能力。这才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但是,受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教师把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上,直接偏离了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学生一直被动地学习语文知识,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路径
从总体上来讲,就是将过去封闭式的语文教学方式转变为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方式。因为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广阔。要树立大语文观,教师才能教好语文,学生才能学好语文。
1、注重课前预习,让课堂适度前置。
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这个要求大都清楚,但在落实上相差甚远。教师只是让学生预习课文,但缺少具体的指导和要求,致使多数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怎样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呢?首先,要画出生字词,认读生字词;其次,要多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文章大体讲了什么内容;再次,要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尝试自主解决,自行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这样,带着准备,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就能大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最后,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比如作者,文章的写作背景等,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这种习惯,就会为其以后的学习及生活带来便利,从而形成一种学习能力。因为语文教学决不能只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力,培养有利于其终生发展的学习力。
例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前,教师可让学生根据预习单预习课文。要求学生在做好认读字词等基础性工作后,自行查阅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同时想一想蝙蝠和雷达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蝙蝠和雷达这两种事物的认知,而且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这样,预习的过程就成了学生初步探究新知的过程,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所以说,高效率的课堂必定是有准备的课堂。
2、课堂实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没有参与就没有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学习语文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母语的情感。
首先,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找准教学的起点。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和不理解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以学定教。学生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其次,问题要引导学生自行解决。让学生带着疑问再次走进文本,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置身其中,静思默想,悉心涵泳,以求得真切的感悟;待学生有了深切感悟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碰撞,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小组适度交流后,展开全班汇报交流,以求进一步的提升。此时,教师就成了引导者、评价者、激励者、参与者、点拨者。把小组合作学习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再读书,再思考,再交流,或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点拨,让学生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让学生经历一个原生态的学习过程,体验到学习探究过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受到学习过程给他们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为小学语文教学,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
最后,课堂收获让学生自主汇报。学生自己感受到的,收获到的,总结出的,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
这样,课堂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他们就会读在其中,思在其中,乐在其中,陶醉在其中,收获自然就在其中,学生的理解、运用、思维、审美等语文核心素养自然得到提高。
3、课后采用“1加x”的方法拓展阅读。
阅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技能。不读书已经成为目前制约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瓶颈。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语文课改,读书为本”,“统编教材专治不读书”, 所以,统编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这既是统编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顶层设计,切中了语文教学的要害。可以说,只读教科书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阅读量的支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遵循“课内求方法,课外谋发展”的原则,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是治本之策。
何为“1加x”阅读? 即每讲一课(主要是精读课),就附加若干篇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可以是同一主题的延展阅读,可以是同一作家的延展阅读,可以是由单篇指向整本书,可以开展群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可以在课内安排读,也可以安排在课后。
需要注意的是,课外放手让学生读,要进行适当“管理”,比如组织读书会讨论等。但是放手不等于放任,驱动不等于行动,兴趣不等于坚持。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如成人一样,会有懈怠的时候,会有忙碌的日子,也会有读起来感觉艰涩而产生畏惧的时候……在这些情况下,老师,就应该成为孩子背后的支撑者,成为他们坚定的陪伴者与督促者。要坚持把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位,这才叫实实在在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语文的育人功能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自然得以彰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
参考文献
[1]高翔.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构建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7(8).
[2]陈丽英.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维度分析[J].广西教育,2017(45).
[3]温儒敏.语文课改,专治不读书.温儒敏在统编教材国家级培训会上的讲话.2019.(5).
论文作者:乔卫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语文论文; 核心论文; 教学方式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