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作用;控制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增快,建筑工程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大。在大规模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资源浪费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为了减少资源浪费、提升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需要建筑企业给予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重视。重视建筑工程预结算造价工作能进一步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能全方位、多层次地检查建筑工程在全周期内的问题,能帮助企业把控建筑工程造价。为此,对建筑工程的预结算造价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应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1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主要意义
在建筑业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相关领域越来越关注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开展的规范性、科学性,这与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过程对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意义是分不开的。对于建筑工程而言,预结算审核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其对于工程的“合法”意义、“提高”意义以及“趋同”意义三个主要方面。首先,由于部分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制定者专业素质不佳、责任心欠缺等现象,导致工程预结算内容中存在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之处,这便要求预结算的审核者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通过此工作,可以及时发现现有预结算中所存在的纰漏,并及时提出相应改革措施,确保建筑工程预结算的科学性、合法性。此外,预结算工作还可以切实结合施工方现有的技术、用材水平,结合当地物价,对预结算进行审查,并及时修订,最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适用于相关施工单位的一套科学、经济的预结算。最终,通过预结算工作的开展,不同地区工作间彼此交流,可以逐步形成一套统一的审核标准并应用于建筑工程之中,从而促进了建筑工程施工标准的统一化,即逐步实现了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趋同过程。
2工程造价预结算基本内容
2.1熟悉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①明确项目的计算范围。在施工中,应该清楚地了解施工的计算范围,了解个别边界和等级划分等。②明确工程数量计算的限制范围;对每个项目执行科学计算,并根据应用于每个项目的材料和辅助设备进行相应的工程计算。③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施工尺寸检查图纸尺寸是否匹配,并根据相应的工程量清单计算规则降低工程量清单计算错误。
2.2加强对套用单价的审核
①对于在项目成本审查时直接应用配额的部分,可以先验证项目的名称和内容,检查应用配额与内容是否匹配,协议时进行审查,如果出现不匹配,则立即升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且在审查过程中不能出现重复应用现象②对于实施补充配额审计的部分,首先要确定相关的审计标准和流程,所有员工经过严格的培训,审计流程符合规定的流程,并确保工程内的各种成本合理。
2.3加强对费用的审核
对项目成本的审计以施工现场管理部提出的项目成本审计文件为基础。因为不同地区的项目成本审核方法和依据略有不同,所以在进行项目成本审核时,必须了解当地成本审核文件,并确认这些文件的有效期。
3建筑工程预结算造价中的问题
3.1价格管理常见问题
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劳务费、材料费、机械设备使用和管理费等各种费用全部是建设工程预结算的主要配额和价格管理内容。上述费用可占建设总项目费用的7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建设工程向市场化方向进行,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不能充分理解,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预结算工作的误差不受有效限制,建设成本将急剧上升,建设工程的建设质量受到重大影响,还会导致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最小化。
3.2工程地质的地勘报告内容不准确
建设工程前进行专业化的工程地质勘探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技术和施工技术有不同的应用点。地质勘探报告内容不准确,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将无法真正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大幅延长施工时间,工程成本急剧上升。
3.3预结算职工业务素养有待提升
尽管我国监管机构等政府有关单位开始着力于规范工程中造价预结算环节,同时强化了管理预结算的管控强度,越来越多的职工开始加入到工程造价预结算的行列中来,不过现实情况是,其管理还不够精细化、精准化,拥有高专业素质的职员还比较稀缺,无法实现预结算预期的目标。由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职员专业能力地良莠不齐,诸多任务都无法顺利地展开,从而造成工程造价的问题层出不穷。
4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控制策略
4.1优化工程造价预结算的运行机制
当前,在相关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条例规定问题上,我国依然还位于未完备时期,为建立其实时监管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有效机制,相关的建筑工程负责人务必要积极地践行相关政策规章,同时单位内部要逐步提升实时监管预结算的工作强度。具体来说:①单位在进行工程造价的预结算任务的时候,要严格遵守相关条例,在职员与工作环境中创造出一个专业性强和自律性高的优良场域,尽早地去践行多元化的预结算监管机制,尽最大可能确保预结算的精准性及完备性。②加强工程造价预结算的总体把控能力,确保预结算工作一直都处在有条不紊的运转状况之下。
4.2加强对地勘报告的监管力度
地勘报告内容出现问题,会导致直接工程质量问题和工程成本上升问题。为此,施工单位可对施工区的地质情况进行细致调查,雇用专业化第三方提供相关技术援助;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采取目标方法管理地勘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并随时与工程单位沟通协商。
4.3提高预结算职工的业务能力
建筑单位首先要从思维觉悟上提升电力职工所在岗位中的承担意识,肯定其预结算环节在建筑项目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价值。与此同时,相关的项目管理者还要加强对预结算职工的训练教育,对其专业文化予以及时升级和更替,同时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分享其工作体会和技能,系统地提高预结算职工的活动能力。不仅如此,单位要给预结算职工带来一定的晋升路径及继续深造的契机,让整体内部都形成一整套完备、高效的晋升机制,督促职工更加有效地完成好预结算任务。
结束语
总之,项目成本预结算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项目成本预结算可有效提高项目成本管理的效果,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作为项目的成本管理人员,要加强重视,对工程性质采用适当的前期结算审核方式,加强工程成本管理效率,促进施工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丽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要点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51):159-160.
[2]尉仁凤.关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J].四川水泥,2017(12):238.
[3]周强军.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常见问题及应对[J].住宅与房地产,2017(35):38.
[4]肖芸.浅析影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控制的因素及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3):148.
[5]赵秀琴,杨晓东,考志勇.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作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7(05):120-121.
论文作者:梁家星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建筑论文; 项目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成本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