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若干重要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果和文明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及其进步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内容。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所作的报告中,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作了专门的论述,强调“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就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时代的要求和艰巨的任务。本文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进行这一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宏伟事业的建设,必须处理好三个方面的九大关系。
一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源于它在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
拨乱反正之后,我们党实现了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经济建设成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因此,文化建设首先必须确定的就是它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现代化经济建设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具有高技术含量,它对劳动者有着非常高的思想文化素质的要求。经济的繁荣,不仅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极大丰富,而是两者合理的和最大效益的利用。因此,合理的利用需要人们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类长远利益的角度处理好与劳动对象的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而不能为了当前的利益对自然界进行无限制的掠夺攫取。这就要求人们摆正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最大效益的利用就是要充分发挥自然对象可能的效用为人类服务,以最可能少的浪费获得最可能多的利益。这就要求人们不断提高对自然界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水平,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工具从事改造客观对象的生产活动。因此,现代化经济与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后者是一种低科技含量的生产方式,劳动者需要具备的主要是自然能量和经验,而前者则是一种高科技含量的生产方式,人的思想、文化、知识等智力能力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远远超过了自然体能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人才资源的开发比自然资源的开发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江泽民强调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根据这一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良性发展。
我们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建设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文化建设不仅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更要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坚持文化建设从而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是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认真处理好的第二种重要关系。当前世界上的现代化建设有各种不同的模式和道路,资本主义虽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但它不仅有其本身不可克服的痼疾,而且并非唯一的模式和道路。中国选择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正确性,它有利于克服两极分化、保障全社会的共同富裕,能够促进甚至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不能以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指标,而必须坚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文化建设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更要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反对和批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落后的文化糟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抵御资本主义对我们国家的和平演变。这一政治任务确定了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它就是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处理好的第三种关系即现代化与文化的关系。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绝不仅仅指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或者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就其实质而言,现代化是指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存在样式的现代化,或者说,是人的现代化,即人的生活质量、活动方式、思想文化素质以及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样是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本质的发展与完善,为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现代化建设不能离开文化建设,它不能在一个文化不发达的社会中实现。“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是我们所期盼的现代化。
二
上述三种关系说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共同要求。作为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出版工作者,必须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端正文化建设的思想态度,积极为文化建设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首先,我们必须确立文化建设的正确指导思想,贯彻江泽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作出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优秀作品”的指示精神,正确处理好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关系。所谓为人民服务,就是创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优秀作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而为社会主义服务则要求进行文化建设时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自觉抵制封建文化和资产阶级文化的精神污染,建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本质上讲,这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我们要保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将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使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他们的精神需要和思想素质;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又必须向他们提供健康的文化,以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其次,当今社会处于全球范围内文化交流、信息传播日益深入和广泛的时代,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必然会面对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与它们发生各种联系,从而走向世界,这就需要处理好文化建设中民族化和世界化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采取保守主义的态度故步自封,盲目排斥其他文化;另一方面,更要反对文化建设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崇洋迷外。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走向世界才能在当今社会中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本民族的精神支柱。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文化建设时积极吸收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丰富我们的文化内容,扩大我们的文化视野。但是,世界化并不等于西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固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因素,但也包含着不少精神垃圾,即使是先进的因素,也并不一定完全适应于我们民族,而需要根据我们国家的现实情况加以改造。实际上,在世界各民族文化深入交流的时代,越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就越具有世界性。文化建设不能离开自己民族的本根,它既是我们民族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同时也是批判、学习和消化世界文化的基础。因此,所谓“中国特色”,就是文化建设中的民族特色。
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文化建设出版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版发行业由原来的国家财政补贴变为自负盈亏的自主经营,这就使得文化创作者和出版发行者都必须严肃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利益原则是市场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则,经济效益成为调节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出版发行者只有在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有足够的能力出版发行人们所需要的文化作品,从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但是,经济效益绝不是我们工作的唯一目的,更不是根本目的。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实际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相互矛盾,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社会效益的取得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良好的社会效益必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一个对社会生活有积极作用,能够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作品,必然有着广泛的市场;而只有那些能够对社会产生长远积极影响的作品,才能够也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
文化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现代化的关系,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而正确认识为人民服务与社会主义服务、民族化与世界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是端正文化工作者从事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必要环节。它们是从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态度。要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工作者具体在创作和出版发行文化作品时,为了保证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出版物的质量,还必须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
第一,普及与提高。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要求出版工作者以广大群众为读者对象,满足他们最迫切的精神文化需要。因此,文化工作者要始终面向人民大众,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根据他们能够接受的程度创作文化作品,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这就决定了普及性的工作是文化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这一工作性质要求文化建设必须大众化,但却并不以大众化为唯一的要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不仅仅是给他们以娱乐的满足,而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在此意义上,我们在创作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要的作品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加强促进他们思想文化素质提高的作品的创作,以不断提升全民族的思想文化境界。只有在普及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才能使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普及。同样,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文化高层次的建设,才能使文化的普及收到更好的效果,从而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第二,俗与雅。在作品的层次上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而在内容上,则要处理好俗与雅的关系。普及不等于俗,提高也不等于雅。俗指文化作品的形式的通俗,无论普及还是提高,要收到良好的效果,都必须以普通民众能够接受与理解为前提,这就要求文化作品的形式通俗化,反对和克服学究式的酸腐和故作高深的卖弄,而要坚持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然而,通俗并不等于低级趣味,更不是迎合一部分人粗痞的需要。文化建设是一个十分严肃的事业,而绝不纯粹是闲暇时候的消遣。我们应当以通俗的形式传播严肃的文化,使社会主义文化真正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目前,有极少数文化工作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文化作品的思想性抛在一边,一味地迎合部分人的低级趣味,忘记了文化工作者的根本宗旨和任务,导致了一段时期内精神垃圾充斥文化市场,甚至暴力的、迷信的、黄色的作品泛滥成灾,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是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毒瘤。不割除这些毒瘤,就无法使社会主义健康文化深入人心,就不能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
第三,现实与理想。毫无疑问,文化建设必须为现实服务,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离开了现实生活,任何文化建设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这就要求我们文化工作者在进行文化创作时必须深入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文化对现实生活并非简单地描述或镜面式的反映,而是一种能动的反映,即对现实生活的理论抽象、概括与提升,是以思想文化的形式表达人们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对公正与幸福的期盼和对自身完善的追求,一言以蔽之,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孕育出来的一种理想。因此,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灌输与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理想,引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与完善,使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我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江泽民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文化能够确立全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远大理想,把中华民族凝聚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旗帜之下,同心同德地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腾飞与强盛。商品经济社会是一个利益驱动的社会,极易导致人们生活和思想的世俗化,一些人以理想为虚伪以崇高为负担,公开声称告别理想、贬抑崇高,刺激了人们急功近利的短视思想和行为。这种思想倾向不彻底克服,将严重地损害我们民族的长远发展。特别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面临许多艰难险阻,尤其需要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始终不能放弃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促进全中国人民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唤起民族精神的觉醒,促进人类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完善。
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需要全国人民特别是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党的十五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急迫的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同时也为文化建设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我们相信,只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了文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性质和任务,就一定能够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与实现。
标签: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江泽民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 关系处理论文; 理想社会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