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芳 孙兰珍 王 玲泰州市人民医院 江苏泰州 225300
锐器伤害是医护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面临的多种职业危害之一,经锐器伤传播的血源性病原体约20 种[1],最常见的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苍白密螺旋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2012 年,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上报锐器伤8 起,占全院上报总数的20.3%,由于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是传染病病种,锐器伤发生后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2013 年我院将预防护理人员锐器伤作为感染性疾病科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
1 实施方案1.1 组建QC 小组 由预防保健科、感染管理科、感染性疾病科人员组成。
1.2 锐器伤回顾分析 根据上报记录,进行现场模拟操作,找出锐器伤发生的原因、环节等因素。
1.2.1 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护士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及其它因素,见鱼骨图。
1.2.2 锐器伤发生的护士护龄 护龄≤5 年的占62.5%、护龄≥15 年的占25%、护龄6-15 年的占12.5%。
1.2.3 锐器伤发生的环节 拔针及拔针后处理占37.5%、回套针占25%、处理针头等废弃物占25%、抽血、注射占12.5%。
1.3 改进措施 针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护士护龄、环节等,提出防护措施1.3.1 组织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图文并茂的讲解与示范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以提高培训效果。使护理人员能够规范使用和处理锐器、掌握职业暴露的防范与处置等。
1.3.2 增加治疗车数量,每辆治疗车的下层配备锐器盒、剪刀。
1.3.3 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操作前备齐物品,规范使用安全采血针采集血标本。
1.3.4 提高处置室的照明,及时更换坏灯泡,增强光线,防止采光不足而发生锐器伤。
1.3.5 护士长合理排班、合理安排工作,减轻护士的压力,防止疲倦时注意力下降发生锐器伤。
1.3.6 设计预防职业暴露专项检查表,加强检查与考核,必要时考核结果与个人的经济挂钩。
1.4 预期目标1.4.1 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职业防护制度及锐器伤的防范措施1.4.2 针头处理流程规范,杜绝双手回套针头现象1.4.3 有盖锐器盒的使用率达到100%1.4.4 掌握锐器伤的局部处理措施1.4.5 锐器伤发生率明显下降且不发生锐器伤引起的疾病传播。
2 效果评价自QC 加强了六项措施后,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加强,能规范执行护理工作流程,未发现双手回套针头现象等,使锐器伤的发生明显下降,2013 年、2014 年分别发生2 起锐器伤,治疗处理都比较及时,未引起疾病传播,发生对象是1 名高年资护士,2 名护理实习生和1 名轮转护士。发生原因与操作流程不熟练或经验不足有关。在检查中也发现,治疗量不大时,护士仍有不带治疗车的现象,问其原因认为推治疗车的速度慢,所以,锐器盒的使用率不能达到100%;在工作较忙时,容易发生手脚忙乱,慎独精神较差,因此,锐器伤的隐患仍然存在,还需长抓不懈。
锐器伤发生的鱼骨图:
参考文献:[1] 方秀莲,邹毅,胡炜,等.锐器收集盒投放器的研制与应用[J].护理学报,2011,18(23):67-68[2] 周云君.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现状与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102-102.
论文作者:韩美芳 孙兰珍 王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发生论文; 护士论文; 针头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职业论文; 性疾病论文; 防护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