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地方师范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吴志兴

(凯里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11)

【摘 要】 谋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探索专创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一直是近年来高校教育的难点和重点,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为专创深度融合提供了发展路径。文章以地方师范院校为例,针对师范院校存在创新创业意识滞后、课程体系不完善、教育模式单一、师资水平不高等方面不足,构建科学的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专创融合 师范院校 地方高校 课程体系

一、研究背景

当前,全国各地的高校正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是许多以师范专业为主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尽管开设了《创业基础》相关课程,但是师范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导致长期以来师范专业没有形成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现阶段对于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依然是注重理论知识方面,而忽略实践技能,特别是缺乏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将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师范院校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能力的培养,满足师范专业学生对高质量的人生和自身能力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更是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的主要途径。师范专业学生是我国基础教育人才的重要来源,高校开展师范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增强自主创业能力和中、小学阶段教育专业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师范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断重视,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师范专业是全国高校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高校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教育质量,促进师范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创业就业,当前师范类高校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容忽视的短板和不足。

(一)创新创业意识相对滞后

许多师范专业的师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授学生如何做生意、如何开公司赚钱,与师范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师范生只需要学好专业知识毕业后找一份教师的职业就可以了,认为创业都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师范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的落后,导致许多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也导致了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参与性不高。长期以来,创新创业教育与师范专业教育的分离,导致人才培养缺乏源动力。殊不知,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塑造学生的创新品质、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虽然教育部已经明确把《创业基础》课程列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必修课,但受师资、重视度等因素的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师范院校更缺乏设计相应配套的课程体系。其中一些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停留在创业讲座、公选课、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协会等形式上,还有一些师范院校是依托经管学院开设的课程,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但是这些课程体系只是针对经管专业的学生,缺乏普惠性,师范专业的学生很难共享这些课程。我们认为实施师范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面向所有师范生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许多地方师范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形式过于单一,往往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很难与当今现实经济社会相结合。即使有实践,往往也是停留在“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形式创业大赛,重复进行降低了同学们参赛的积极性和效果,虚拟的创新创业计划书很难转换成实际的成果。然而,地方师范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素质水平也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瓶颈问题。许多老师是不具备商科背景的老师,由师范专业老师担任或由辅导员担任,有的老师甚至是刚毕业又进学校门,中间没有任何企业和行业背景,缺乏实践操作经验,所以传递给师范生的间接知识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设想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根据当前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模块分为: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实践教育模块,总学分控制在140到200之间,依据地方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适当增加总学分数或适当减少现有一些课程的学分,在保证专业必开的通识必修课程及专业基础课、核心课、方向课和实践课外,新增一些创新创业课程,其中企业组织与管理课程模块设置为创业培训类课程,面向全校范围内准备创业或已经创业的学生,课程不做学分要求,可由各高校创业学院或创业中心统一安排。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上述研究主要针对拓扑结构变化缓慢的社交网络,而且是单节点对间的链路预测.本文针对拓扑变化频繁的机会网络,采用模式分类方法,基于动态网络的切片处理,以切片后的快照描绘网络结构信息,借助CNN在特征提取上的优势,来捕获网络结构的有效特征,并据此推断链路的演化模式,进行多节点间的链路预测.

自从2016年开始,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所有高等院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把《创业基础》纳入校级通识必修课,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创业过程的一般规律,把师范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分为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机会识别、新企业创建和企业组织与管理四个模块,分别设定了对应模块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师范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

(三)师范专业适当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学分设置

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及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师范生的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遵循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叠加,也不是孰轻孰重,创新创业教育是让学生学会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的约束,整合资源,实现价值的创造过程,除了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外,还注重培养师范生要学会管理自己学习生涯、职业生涯以及开拓自己事业的能力;二是遵循各学科间的差异性。地方师范院校开设了理工科、文科、商科等不同类型的学科,之间的差异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三是遵循创业过程一般规律。创业的过程一般需要经过机会识别→新创企业→企业成长→持续成长或退出四个阶段,对应的能力分别是机会识别能力、风险应对与融资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所以师范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注重这四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企业应将财会管理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显出来,同时要不断健全财会管理机制,实现财会工作者、企业财务工作流程、企业财务组织的共同发展。现阶段我国财会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对财务工作转型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财会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推动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企业财务转型发展。

(四)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校企合作

针对当前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素质队伍不强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渠道培养和充实教师队伍,聘请专业的创新创业人员作为队伍成员,加大非专业老师的培养力度。定期邀请已经成功的创新创业人士及校友分享其成功的经验和历程。鼓励高校的教师进入企业交流学习,加快培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人士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和平台的建设,加强资源共享,人才交流。通过校企联合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对接与转化。

=δ[σ(α(x)),ω(y,z)]-[σ(α(y)),ω(x,z)]+δ[σ(α(z)),ω(x,y)]

四、结论

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培养综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的质量保证,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转化观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理论、实训、实践等多层面、多模块构建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付百学,吉淑娥,鲍宇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8,No.186(03):85-86+90.

[2]汪志刚,万里红.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策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2):92-94

[3]李姗霖,熊淦,吴亭燕,黄明东.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04):45-50.

[4]王洁,徐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10).

【中图分类】F28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777(2019)09—0086—03

【收稿日期】 2019—07—02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凯里学院院级规划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1802)。

【作者简介】 吴志兴(1979—),男,贵州天柱人,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创业管理。

标签:;  ;  ;  ;  ;  

地方师范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