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
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其七绝诗堪称唐边塞诗中“神品”,尤以《出塞》为冠,明李攀龙赞《出塞》为唐七绝压卷之作。《出塞》一诗主旨,历来有厌恶战争、渴望和平说,盼望朝廷起用良将说,同情征人、百姓疾苦说。然而,当我们透过历史的天空,再次静心品读,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哪一种主旨,其背后都包蕴着作者对于所有生命的尊重与关爱。而这一点,正是唐诗的主旋律——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礼赞生命。这是博大的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伟大人文精神,在今天,它依然彰显着非凡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诵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渴望和平、关爱生命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教学准备:
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唐诗、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破诗题、知背景
1、背《静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请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想家的感觉。(板书:明月)突出李白可能是在什么状况下思念家乡。
2、导入《出塞》,板书课题,析题,了解“塞”和“出塞”的意思,简介王昌龄(人称“七绝圣手”,古时候的战地记者),汇报朗读。
二、熟读诗、析字词
1、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达到正确、流利的标准。
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指名读,集体正音——师范读——生练读,掌握节奏——评价读(自评、互评、师评)——比赛读——齐读
2、交流理解字词的方法,小结学法:
⑴读注释理解;
⑵查阅工具书理解;
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3、学生用上面的学法理解诗句中的字词,全班交流,教师指正。
三、明诗意、背诗篇
1、学生根据对字词的理解尝试把诗句意思理通顺,同桌合作学习,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指名全班交流诗意,教师提醒指正。
3、学生根据板书和教师提示说说诗意。
4、学生根据理解的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比赛朗读,练习背诵。
四、入意境、悟诗情
(一)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征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读一读。
2、想一想。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
3、说一说。征人们面对的是怎样恶劣的环境?
4、叹一叹。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叹?(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
5、诵一诵: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亲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他们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1、征人们会有哪些亲人?(父母、妻子、孩子)
2、小练笔:课件出示征人的亲人的画面,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下他们的内心的悲苦。
⑴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
⑵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
⑶征人可怜孤苦的孩子
3、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悟,再全班交流,激发情感的共鸣。
4、教师激情引读: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课件出示)。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①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②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唐•李颀《古意》
过渡: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同时,他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希望,我们一起感悟后面两句。
(二)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学生读诗。
2、这两句诗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
3、学生汇报,教师引读。
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渴望朝廷起用良将,平息战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殷切希望,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征人、父母、妻子、孩子、朝廷、老百姓)?学生谈,教师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妻子、儿女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更是千百年来千百万老百姓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过渡:和平是每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只有在和平的年代里,才能感受安宁,感受温暖,感受幸福。
4、齐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
五、重积累、拓外延
1、教师出示另外几首边塞诗让学生感悟、诵读,有兴趣的课后继续收集王昌龄或其他边塞诗读一读、背一背。
2、王昌龄感受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却没有找到制止战争的有效办法。时光流转到了今天,世界却并不和平,战争的阴云仍然笼罩着一些国家和地区,请结合相关战争资料对维护和平,珍爱生命作更深刻的思考,把自己的感悟记下来。
板书:
论文作者:冉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阴山论文; 千百年来论文; 万里长征论文; 学生论文; 明月论文; 将在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