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把综合护理应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对其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把我院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这3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成试验组、参照组各19例。参照组19例患儿的护理方式是常规护理,试验组19例患儿的护理方式综合护理。把试验组与参照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SaO2/FiO2)、住院时间、吸痰时间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结果:护理后,试验组19例患者的PaO2、SaO2/FiO2水平与参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PaCO2水平与参照组比较,明显更低,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有进一步的探析价值;试验组19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吸痰时间与参照组19例患者比较,均明显更短,两组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有进一步的探析价值。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综合护理能够降低患儿的PaCO2水平,提高PaO2、SaO2/FiO2水平,同时可促进此类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综合护理;动脉血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发生在新生儿中,患儿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呼吸比较困难,如果治疗无效可导致死亡的发生。临床上对这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是机械通气,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进一步保证治疗的质量和效果[1]。本次研究主要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8例作为研究样本,以探析综合护理对这类患儿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把我院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排除出生时合并胸部、气管畸形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这3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成试验组、参照组各19例。试验组:男11例,女8例;孕周28~40周,平均(38.50±1.42)周;发病时间5到11小时,平均(7.53±2.40)小时。参照组:男10例,女9例;孕周27~40周,平均(38.63±1.38)周;发病时间5到13小时,平均(7.58±2.25)小时。把这两个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得出P大于0.05的结局,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19例患儿的护理方式是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吸氧,吸痰等。试验组19例患儿的护理方式综合护理。(1)营养护理:给予患儿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经口喂养,如果患儿吞咽困难就改用经鼻胃管进行喂养。(2)体位护理:在患儿吸氧时,帮助患儿选择俯卧位,把双上肢向上外展且把头转向左边或右边,大概3小时之后把患儿调整为俯卧位,双上肢向上且把头转向左侧或右侧,如此反复。
1.3观察指标
把试验组与参照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SaO2/FiO2)、吸痰时间、住院时间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把SPSS19.0作为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软件,采用t检验比较试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吸痰时间、住院时间,若比较结果为P小于0.05则具有讨论价值。
2.结果
2.1试验组19例与参照组19例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比较结果
护理前,试验组19例与参照组19例患者的PaO2、PaCO2、SaO2/FiO2水平比较均得出P大于0.05的结局,无探析价值。护理后,试验组19例患者的PaO2、SaO2/FiO2水平与参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PaCO2水平与参照组比较,明显更低,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结局,有进一步的探析价值。见表1。
表1试验组19例与参照组19例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比较结果(mmHg,x±s)
2.2试验组19例患者与参照组19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吸痰时间比较结果
试验组19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吸痰时间与参照组19例患者比较,均明显更短,两组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结局,有进一步的探析价值。见表2。
表2试验组19例患者与参照组19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吸痰时间比较结果(x±s)
3.讨论
肺部发育不成熟导致肺顺应性下降、肺泡萎缩,进而就会引起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本研究在对患儿进行体位护理时采用了俯卧、仰卧交替法,俯卧位可以利用重力原理促使患儿凹陷的胸廓向下伸展,双上肢向上外展可以把肋骨上拉,使胸腔容量进一步扩大,因此可以有效地增加患儿肺部的通气量;而俯卧位能够提高功能残气量,使膈肌运动方式和膈肌的位置得到改善,这样可以促进分泌物的流出,增加通气血流灌注[2-4]。因此俯卧、仰卧交替体位可以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密闭式吸痰能够避免二次感染,有利于缩短患儿的恢复期[5-6]。营养喂养可以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机能,帮助患儿身体快速地恢复健康。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护理后,试验组19例患者的PaO2、SaO2/FiO2水平与参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PaCO2水平与参照组比较,明显更低,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有进一步的探析价值;试验组19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吸痰时间与参照组19例患者比较,均明显更短,两组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有进一步的探析价值。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明显地降低患儿的PaCO2水平,提高SaO2/FiO2、PaO2、水平,同时可加快此类患儿的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亚娟.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06):994-996.
[2]林艳.综合护理干预对猪肺卵磷脂注射液联合通气疗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应用价值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2):1625-1626.
[3]罗顺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03):90-92.
[4]文亚娜.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2):145-146.
[5]王琪.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动脉血气的影响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252-253.
[6]刘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综合护理模式的意义探讨[J].特别健康,2017(15):54-55.
论文作者:李利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患儿论文; 窘迫论文; 综合征论文; 新生儿论文; 呼吸论文; 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