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A和DSA在临床预后价值论文_邹萍,曾华勇

(江油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绵阳 621700)

【摘要】目的:分析CTA优势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临床预后影响。材料与方法:急性期SAH(1~10)天均行CTA和DSA对照检查分析。结果:64例SAH患者53诊断为脑动脉瘤,CTA清楚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及比邻关系,DSA发现55例,9例阴性。结论:64层MSCTA具有快速、准确,术后比对的优势,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测与DSA基本一致,可作为急性SAH患者病因诊断首选排查方法和临床预后对比评价。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X线计算机 CTA;DSA;并发症;预后

【中图分类号】R74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093-02

动脉瘤性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为6~16人/10,万人,占全部脑卒中的5~15%,死亡率高达30~70%[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男性43例,女性21例,年龄42~65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6例有脑卒中史。均行64层CTA和DSA检查,发病与检查时间间隔为1~5天。

1.2 扫描方法

采用GE Light speed 64层CT。CTA扫描参数,先行头颅容积扫描,仰卧位从枢椎齿突至颅顶,再经肘静脉注射碘醇宁90ml(320mgl/ml)对比剂,延长20秒后扫描。在ADW4.2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等后处理重建。

DSA:采用CEINVOI3100,经股动脉穿刺,超选至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在3D工作站行图像三维处理。

1.3 统计方法

以DSA和手术为金标准,评价CTA和DS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符合率,评估CTA对急性原发性动脉瘤病因的诊断价值。

2.结果

2.1 64例患者CTA检查,53例检查59个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31个(双侧3例),前交通动脉8个,大脑中动脉6个,颈内动脉5例(其中双侧1例,1例为右侧2个,左侧1个),动静脉畸形2例,大脑前动脉1例,均行开颅夹闭或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18例术后半年复查效果满意。

2.2 64例SAH临床预后患者中,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及脑卒中史比例无统计学差异。

图1 图2 图3

图1~3上清楚显示左侧前交通动脉瘤瘤体、瘤颈、载瘤血管及其余周围组织关系。

3.讨论

3.1 急性原发性SAH排查动脉瘤的目的

动脉瘤破裂出血是非外伤性SAH的主要因素,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出血死亡率为30%,第二次出血后死亡率为70%左右[2];血管畸形是另一主要因素[3]。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对明显降低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意义重大。

3.2 多层螺旋CT和DSA在急性原发性SAH排查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马睿等[4]以DSA和手术为标准确定CTA对动脉瘤诊断符合率为95%。但DSA可能诱发动脉瘤再破裂;其次有时难以判断载体动脉和毗邻关系,而CTA与DSA比较快速、准确、血管重建更直观,因此应首选CTA,为动脉瘤的术式及术后评估提供有力依据。有学者认为它有望取代DSA成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3]。MRA作为无创检查,目前在临床应用地位逐步提升,但扫描时间长,噪音大,急性SAH患者难以完成检查,一般用于临床高度怀疑动脉瘤患者的筛查。

3.3 SAH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并非SA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通过损害血管结构及血管调节功能、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后的灌注等因素相关。

再出血是SAH最严重的并发症,再出血后即刻死亡率达50%,所以初始对夹闭或闭塞动脉瘤及其重要。

迟发型脑缺血及脑血管痉挛是SAH另一主要并发症,常发生在SAH第7~10天,可出现在1/3的患者中,3周后多自行缓解。CT灌注成像对迟发性脑缺血诊断的准确性优于显示血流速度改变的经颅多普勒。循证医学研究认为钙拮抗剂可以预防或逆转脑血管痉挛。

15~79%的SAH患者可发生急性脑积水,根据临床症状可行室外分流,但有文献提出终板开窗术并不能有效降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不宜常使用。

目前有关未破裂偶然发现动脉瘤处理有争议,脑血管痉挛的预防、诊断和处理措施也在进一步研究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温森,郑华光,边立衡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临床多因素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0,3,第5卷.

[2]刘兵,胡国章,姜军等.3D-CTA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407.

[3]陈哲萌,黄菊明,王士兴,CTA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诊断学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5,10(7):476—478.

[4]马睿,周存升,柳澄.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2):476-478.

[4]滕才钧,黎志文,廖明壮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与DSA对比研究[J].

[5]吴中学,许百男,沈健康等.关于DSA、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的价值[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6):401-402.

[6]周长福,肖福顺,李牧等.38例急性期动脉瘤破裂患者的血管内栓塞治疗[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384.

论文作者:邹萍,曾华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  ;  ;  ;  ;  ;  ;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A和DSA在临床预后价值论文_邹萍,曾华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