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合并艾滋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李春和

云南省大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应用于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中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中心进行治疗的6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且合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参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与参照组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6.67%、80.0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治疗全过程中,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临床疗效。

关键词:肺结核;艾滋病;心理干预;治疗依从性;影响

我国肺结核流行严重,目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肺结核病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需要长期规律全程治疗,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是有效控制肺结核病及减少肺结核复发的关键。艾滋病是一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而抗结核与抗病毒是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主要手段,但因为药物治疗疗程长、不良反应多,患者极易丧失治疗信心,擅自增减或停用药物,对治疗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2]。以下是我院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应用心理干预的具体情况。

1.资料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中心结防科进行治疗的6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组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6岁,平均43.2±2.8岁;文化程度:10例小学及以下,24例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以上。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了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刚好30例。两组在临床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值得比较。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一般医疗干预,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1.2.1加强医患交流

纳入治疗管理后,医务人员应主动和患者交流。纳入肺结核病控制免费项目可以说对患者是一个巨大的社会支持,它减轻了患者的药费负担,保障患者按时、规律、全程服药,患者无后顾之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1.2.2消除心理负担

因为肺结核、艾滋病均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久而久之会导致患者失去治疗信心,故而出现抑郁、情绪低落、心理压力等负性情绪,而这些不良心理会使患者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为此,医务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安慰。告知患者正确对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用转归病例鼓励患者,使其缓解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1.2.3平衡心理状态

艾滋病、肺结核均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进行隔离治疗,且需常年用药,患者经济负担重,担心家庭关系与治疗费用,极易出现心理冲突,产生悲观、失望、绝望等心理。为此,医务人员应认真、详细地为患者讲解艾滋病与肺结核疾病的传播途径、危害性及消毒隔离等防护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努力克服随地吐痰、咳嗽、咳痰等不良习惯,打喷嚏时注意用卫生纸或手帕遮住口鼻部位,不和他人共用注射器等。在患者掌握自我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可鼓励亲友定时探视,使其感受到人文关怀,消除内心孤独感,振作精神面对疾病,勇于和疾病作斗争。

1.3观察项目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记录与比较。患者的依从性包括3个级别,分别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与不依从[3]。其中,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4统计学分析

收集的有效数据均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分别为均数±标准差()与百分比,检验方式分别为t和,检验结果<0.05即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长期治疗中,由于病程长,必须长期坚持服药。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患者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加上疾病的反复发作,患者很容易一系列的负面心理,自我管理不规范,如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擅自停药等,影响了治疗效果。心理干预主要是指医务人员从心理角度为患者提供疏导、鼓励、支持的医务服务,旨在最大程度地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转归与预后[4]。

在本次研究中,我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结防科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了心理干预,参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从表1中可得知,研究组的治疗依从率高达96.67%,远高于参照组的80.00%,两组之间差异显著。这表明,心理干预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改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结果和相关报道[5]的观点基本保持一致,这进一步说明了心理干预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与可行性较高。

总而言之,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实施有效的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控制策略,降低肺结核疾病的复发,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世宏,王伟炳.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14,14(10):11281-1283.

[2]秦素霞,王恒,舒正菊,安晓妤,王金仙.循证护理对肺结核患者心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06):736-738.

[3]王鲜茹.优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04):163-165.

[4]杨健芬,王詠.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310-4311.

[5]王莉端,潘琴,陈荣.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5(11):1802-1804.

论文作者:李春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合并艾滋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李春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