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预防犯罪_道德教育论文

德育与预防犯罪_道德教育论文

道德教育与犯罪预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犯罪预防论文,道德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道德,是指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和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对人们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和法律在预防犯罪上有共同的作用,但又有不同的特征。法律是以条文形式对犯罪行为加以规范,而道德则是以善恶为标准来调整人们的行为。在人类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道德只能调整人们行为的一部分,法律从严格意义上讲也只能规范人们行为的一部分,但其实用程度却广泛得多。道德是以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其作用也有别于法律的强制性和人为性。法律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手段,其作用是巨大,但这并不说明道德在这方面就无所作为,相反道德作为社会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特殊方式,同法律等其他调节手段处于一种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互相补充的功效,过去讲犯罪预防主要是从法律角度上来说,很少从道德方面来加以论证。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现象,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三个方面作用:

调节作用。道德有调节作用,它通过道德所具有的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评估人们的行为,度量人们的活动。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运用道德规范来进行纠正,借助于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从内在和外在的活动中,影响人们的行为和交往,从而达到调节各种关系,纠正人的行为,指导人的实际活动的目的,这其中道德就发挥了调节作用。

教育作用。道德具有教育人们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道德教育人们什么是该做的,该怎么做,什么是善的行为,什么是恶的行为。因此,各阶级通过道德说教、道德舆论、道德评价、道德榜样和道德理想等各种方式,去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指导人们的道德行为,道德的教育作用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它是调节作用得以发挥的基础。

认识作用。道德通过道德规范、道德评价、道德理想、道德标准等特殊方式,向人们揭示其具体人和事是否符合道德,有多大差距,如何努力,帮助人们树立评判体系,从已有的评判标准中去认识人类活动,让人类具备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尺度和能力,从而形成内心信念,通过人类活动,去感知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个活动。

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睦相处,规范人们的行为,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是非善恶辨别能力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类在日常活动中基本上是以道德为标准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但犯罪分子却是先故意冲破道德防线,进而触犯法律的,所以加强道德教育的实施,对于减少犯罪,预防犯罪具有一定的作用。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道德建设。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能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产结构合理化,从而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这是市场经济的优势。作为手段,市场经济也有负面效应,这主要表现在它容易使人忽略或损害全局利益和长远的根本利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从法制、政策、管理等方面加以引导、监督,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道德建设,用正确的是非观念去调节人们的行为,改变人们的思想,让市场经济能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减少人们错误和扭曲认识的形成,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减少对整个社会法律的冲击,有效地保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现实状况要求加强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规范等方面均发生了新的变化——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竞争观念、效率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明显加强,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但也勿庸讳言,少部分公民在思想道德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金钱至上,重利薄义,唯利是图,偷盗抢劫,理想淡薄,思想消极,不思进取,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严重滑坡,不少人走上了犯罪道路,一些人善恶不分,美丑不分,以耻为荣,许多现实事例还表明,一些人道德沦丧,甚至触犯法律。因此,充分发挥道德的教育职能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扭转整个社会风气,阻止犯罪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最高层次,纪律约束是强制性的,而道德约束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约束,其作用在于预防犯罪和自觉行善,可见道德是人们遵纪守法的基础,思想道德教育是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强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益于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对预防犯罪也极为有效。因此,应加强“三观”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人们对社会、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从而科学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客观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充分认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自己和社会的危害,把个人的需要和欲望约束在社会规范和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与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避免在人生道路上走弯路,犯错误,减少挫折。

批判极端个人主义,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是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在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时,立足点完全站在个人利益一边,因而对社会、对国家的危害极大。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发展的最终结果,为了追求私人的名利,为了满足无限度膨胀的私欲,极端个人主义者最终必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主义,坚决彻底地批判极端个人主义,与此同时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一成员都应把社会利益即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做到心中有国家、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正确处理好集体、国家和个人三者间的关系,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导向指引下,实现自身价值,合理、合法、合情地去获取个人利益。

发挥道德监督作用。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公众明辨是非,扬善抑恶,从而形成道德监督的依据,道德监督表现为外在的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两种形式,内在表现为内心信念。社会舆论通过自身所特有的手段如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宣传工具,对公众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监督,对正确的,给予表扬和提倡;对错误的,给予尖锐批评,形成舆论压力,并进行舆论谴责。传统习俗是人类长期形成的一整套道德评价体系,它以“合俗”和“不合俗”为标准来评判人们的行为,传统习俗能对公众活动形成一种约束、一种规范,它是以不成文的生活常规或生活准则形式存留在人们脑海中,并随时随地拿出来进行道德监督,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传统习俗带有明显的落后性和偏见,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应加以摒弃。内心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对各种道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强烈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判断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是通过人们的良心来发挥道德监督作用。一个人如果做了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一经反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会受到良心的责备,感到内疚和不安,通过自己的内心活动,依据道德评判标准对个人所作所为进行自我道德监督。上述三种道德教育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要形成对不良行为和不道德活动及时受到社会谴责的良好氛围,应充分发挥道德监督作用,确保把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实施道德教育,加强犯罪预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体现时代性、层次性、针对性,要结合具体问题,灵活而又全面地采取综合措施,确保道德教育效果。

构建新体系。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由于经济基础决定并服务于上层建筑,而当今我国已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经济模式已发生变革,许多新形势迫切要求构筑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坚持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精神,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祖国多作贡献的道德思想,新的道德体系应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市场经济这一历史变革,势必触动和冲击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社会心态等,所以新时期道德建设要符合我国实际,符合国情,符合初级阶段人们思想特点和水平,既要提倡、弘扬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精神,又要承认人们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对扭曲市场经济本义的极端个人主义要坚决毫不留情地加以批判。在实施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因人而宜区别对待,划清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工作。

改进道德教育方法。道德教育方法主要靠理论灌输,但理论灌输并不是唯一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积极探索道德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深入调查,广泛接触公众,了解人们的思想状况,把握人们的思想脉搏,经常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要注重感情投资,要有针对性,以解决实际问题,避免扩大化,要在交流中把握思想,在交友中做好教育,要做到潜移默化,逐步渗透,“润物细无声”。教育形式要活泼多变,克服单一呆板方式,如举办各种座谈会、形势报告会、英模人物报告会、审判大会、辩论会,参观各种违法犯罪展览,阅览有关书籍,开展有关征文讨论等等。一切从不知不觉中开始,一切从基础开始,逐步提高,逐步达到效果,在理论灌输的同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文明与不文明等因素,用这些真实的、贴近我们生活的正反两方面事例来教育人,使人们深有感触地认识到是非善恶,从而把自己的意识推向正义的一边,切忌一蹴而就,空洞说教,纯理论灌输。

合力教育。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家庭、单位(学校)、社会各方全力支持,全力配合,共同进行。任何一方的缺少都是不全面、不完善的。家庭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是关键,人们的启蒙道德教育源于此,所以十分重要。学校道德教育责无旁贷,是道德建设的核心,要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以理想教育为主题,以德育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切实加强教育,全面而彻底地完成道德教育任务。单位要结合工作特点,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为切实转变社会风气作出努力。社会大环境教育要充分发挥新闻、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宣传媒体作用,坚持正面宣传,正面引导,扬善挞恶,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去武装人们的头脑,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氛围。道德教育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共管,处处落实,事事有效。

德法合一。加强道德教育,并不排除法的作用,相反“以德辅法,以法彰德”才是最完善的措施。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主要是个人自己,但当社会提倡的道德原则还没有成为人们自觉的意识和自觉行为时,单靠道德教育显然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辅之以强制性的纪律手段,所以自律和他律必须结合起来,加强法制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内心道德信念,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整个社会和道德水平,为预防犯罪提供必要的基础。

加强道德教育是预防犯罪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作用是巨大的,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我们要开动脑筋,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形成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标签:;  ;  ;  ;  

德育与预防犯罪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