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教二十一的乡村语文教师,我一直静心扎根乡村教育,砥砺前行。不求桃李芳菲,但求不忘初心。习总书记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的初心是什么?我觉得自己在乡村不仅是要教会学生课本知识,更应该引领他们进入语文的殿堂,播撒爱生活、爱文学、爱美的种子,并让这种子开出绚烂的花朵。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关于社会和谐现实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他看来,"各美其美"是说每个民族应对自己的文化有全面的认识,了解其文化价值所在,因为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基。"美人之美"是其它民族文化都有对全人类文化作出贡献的资源,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他们文化的优点。社会教育环境也同此理。二十年的教书生活,我一直坚信,我所培育的孩子们都会开出自己的特有的美丽的花朵!
记得三年前我教现在这个班时,他们刚刚步入三年级,对语文可以说是一头雾水,雾里看花,迷雾重重,怎么办?一个字:读!读!读!反复读!读课文,读课外书。没有兴趣,怎么办?
叶圣陶说:"努力耕耘,少问收获。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概况,是好习惯。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是好习惯。自己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
为了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最初我没有提任何附加条件,只要看课外书,看多少,看哪种类型等等,我都没有要求!一学期下来,全班有三十六个孩子都能坚持每天看书,而且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看的一类书。第二学期,我只提出了一个要求:用一句话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因为学生读书,要读得有收获,还要会读。很多孩子上台交流时,发现一句话不够,就两句,三句的把自己的书推荐给其他同学,当其他同学都争着要借他的书时,自豪感油然而生!
不够,就两句,三句的把自己的书推荐给其他同学,当其他同学都争着要借他的书时,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师的引导、点拨、渗透、讲解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班上的孩子现在都知道我空闲时最爱看书,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捧起书。我还会向学生借书来看,例如昆虫记,窗边的小豆豆等,并和学生共同讨论,喜欢看哪本书,哪类书,交流心得。我也把自己的一些书,如曹文轩、沈石溪、冰心的借给孩子们看。逐渐,班里自发的形成了一个"书香润心"的图书角。下课十分钟,很多孩子都会抓紧时间看课外书,哪怕是一小段,都能让书香滋润心田!
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由于家长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读课外书。他们认为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即使有家长重视课外读物,涉及的范围也较小。在家长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很多家长给孩子买的是就是优秀作文集,认为作文集就等于课外书。学生课外阅读很少会读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孩子们渐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家长会、校讯通、微信群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确保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来源;并给家长推荐适合孩子们看的课外书,建议家长买哪些书。有条件困难的家庭,我也建议他们只需买一本就可以了,其他可以和班里的同学们互相借阅。
班里孩子的起点不一,有的在三年级时已经看过《青铜葵花》和《安徒生童话》等,已经开始读《三国演义》,而有的孩子还在看一些简单的画报。我鼓励他们找到各自力所能及的读物,有的学生可以推荐书目由他们自由阅读,有的则要放低要求,让他们读能看得懂,看得有趣的书,找到读书时书中本身的乐趣。等学生去体味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往往就成功了一大半。
大多数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放羊式"的。缺乏家长和教师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方法指导,他们喜欢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不会选择性的读书,读书的过程中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常是没有目的性,经常是盲目性更多一些,因而也感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针对这一情况,在四年级下期时,我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孩子们试着做读书笔记,一学期下来,有二十三个孩子都能用自己个性化的方法来进行阅读了。我们班每学月会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这个习惯坚持两年了,学生们更多的学到了读书的方法,了解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书,也不止局限于只看自己最初喜欢的类型书了。
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最让我关注,也最让我疼惜的是班上的留守孩子们,在生活上他们缺失了爸爸妈妈的关爱,但是在学校里我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因为缺失而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我发现六名留守儿童因为自己没有课外书,不能和其他同学交换,也就不好意思去借他们的书来看。看到这种情况,我找到了班委进行商量,决定形成两人阅读小组,共读一本书。这样既避免了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调动了阅读的兴趣。这个方法实施后,班上的六个留守儿童,一个月下来,竟都看了两三本课外书了。留守孩子们慢慢地喜爱上了阅读,在语文学习的路上逐渐成长,让我很是欣慰。
我还利用平时常用的手机中社交工具"微信",建立读书微信群,让孩子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十个孩子一组。并把留守儿童分散到几个组中去,让每个孩子每天花几分钟语音分享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籍的内容或者读后的感受。留守的孩子们在"微信"中既能听到好的分享,也能及时向其他孩子借阅,在家中孤寂的时光也被同学们的话语和好书冲淡,他们感到无比开心,在书籍的海洋中孜孜不倦地遨游。
每月必开的读书交流会,这六名留守的孩子们都上台和全班同学交流过他们读书的感受,也向同学们推荐了他们认为的好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成长着!知性的笑容让我无比欣慰。
这个过程虽然很长,但我知道,揠苗助长只会起到反效果,所以我和孩子们一起这样单纯的读着书,寻找着书中的快乐!
现在,这些孩子们已经六年级了,虽然平时学习很务较重,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阅读,反而更加热爱阅读,把阅读作为休息时的精神食粮。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上很多孩子已经把"明朝那些事儿、世界地理百科"等书看完了,我还真是自叹不如了!
时光飞逝,我每天在愉快的语文教学和书香围绕的教室中来去。还有半年的时间,孩子们就毕业了。我心里有着更多的不舍,相信我的这些孩子们能扬起理想的风帆,继续走在阳光灿烂的书香之路上!这段时间,我将继续引领孩子们徜徉在书海之中,让我们的农村孩子也能亲近书本,爱上阅读,在尽情的阅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成长的快乐!
不忘初心,无怨坚守,培育桃李,相信孩子们一定能竞相开放!
论文作者:王锐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孩子们论文; 孩子论文; 学生论文; 的书论文; 初心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外书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