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情深,用教育培训书写发展新篇论文

中新情深,用教育培训书写发展新篇

○记者 张小妹

新加坡新华国际教育26年的坚守与创新

1993年,一对热心教育事业的新加坡华裔博士夫妇,创办了新加坡专业教育培训中心(EDUTRAIN),这就是新加坡新华国际教育集团的前身。创始人夫妇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在中新教育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

下列是获得的体外数据,但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下列细菌至少90%显示低于或等于阿奇霉素对相似属或菌群的分离菌株敏感折点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然而,阿奇霉素治疗由这些细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的有效性,尚未在充分的良好对照的临床试验中确定。

假设G是一个不含4-圈或弦6-圈且没有(3,0,0)染色的极小反例,显然G是2-连通的。给G赋初始权值ch(x)=d(x)-4, V∪F。由握手引理和欧拉公式|V|-|E|+|F|=2。

如今,经历了行业的重大变革,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回望过去的26年,新华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专业的培训。能把一件事坚持26年不易,这一次,我们走进新加坡新华国际教育集团,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以及与苏州工业园区的不解之缘。

初心不改,顺势而为

同时,园区有很多学习新加坡落地的样版可供大家参观学习,让大家不出国门,也可以学习到原汁原味的新加坡发展之道。很多外地的学员在跟园区的官员交流,感受到他们的精气神、外向型思维、转型意识,这些都是平时感受不到的。

2000年,徐静来到新加坡工作,对教育抱有热忱的她,恰好当时接触到了集团的创始人夫妇,之后她便来到了新加坡新华国际教育集团,专注从事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并担任了公司总经理。

经历了一段快速上升期后,2012年,由于政策影响,中国境外培训锐减。占市场份额70%的新加坡专业教育培训中心受到的冲击最为猛烈,业务仅剩五分之二左右。然而当时,公司有一百多名员工需要养活,于是,徐静毅然决定向国内转型,将境内培训作为集团业务的新增长点。“既然官员出不来,那我们就走进去。”她说。

1999年,新加坡专业教育培训中心成为第一批获得中国国家外专局资质的境外培训合作机构,搭建了良好的中新两国交流学习的平台。有了这一资质,企业就能合法承接中国领导干部来新加坡培训的业务。目前,在新加坡,拥有这一资质的企业仅有11家。获得资质后,中心的培训业务量递增明显,每年呈现出50%的递增速度。

新加坡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希望能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共同学习成长。当时双方都有合作走近彼此的意愿,彼此互访也逐渐增多。于是,新加坡专业教育培训中心应运而生,专注政府公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高管的赴新培训学习。

新加坡新华国际教育集团总经理徐静

转型“走出去”,结缘SIP

著名的丝绸之路沿线上传统民居多以汉族的传统民居合院形式为主,等级严格,装饰划分明确。而靠近西域时,则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发生文化交融,民居形式更为灵活,尤其装饰上进行更多创新,不拘旧式元素,反添异域风情。一条丝绸之路,便是一路逐渐变化的文化带。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合作的旗舰项目,也是中国学习新加坡经验本土化的重要窗口,所以集团转型国内的第一站就选在了苏州工业园区。2012年底,新加坡新华国际教育集团来到园区,并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共建了国内第一个培训基地——苏州工业园区新汇点教育培训中心,两者分工明确,新国大苏研院负责科研以及产学研,而中心负责高端培训。

立足苏州工业园区,这一中新合作的成功产物,高端培训也就更加具有实战性。“我们邀请新加坡的老师来园区讲述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和理念,同时邀请参与过园区建设和管理的专家、学者和官员讲述新加坡经验在园区本土化的经验,以及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融合后的经验对其他地区领导干部的借鉴意义更大。”集团副总经理张慕楠接受采访时表示。

“实战性”的特色,在于师资队伍中,有接近一半以上的师资曾经担任过政府智囊或亲身参与过政府的实际工作,既有政策的参与制定者、又有政策的实际落实者就实际工作中探讨切磋。这些优质的师资不仅仅来自苏州当地,更是来源于全国各个发达地区和省份,各地经验在此熔于一炉,为学员们提供突破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

1990年10月3日,中新两国外长在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建交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当时正处于中新建交初期,中国与新加坡官员开始互访,在赴新访问中,中国官员发现新加坡的政府管理、城市建设有其独到之处,希望能够借鉴学习。

科学计算部分专门进行科学计算。当计算方法发生改变时,只需修改相应部分,而无需改变软件的其它部分。这部分包括:

两大特色,担起教育责任

在国内培训项目中,既可以请到新加坡的专家学者来苏现场授课,也可以邀请到来自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高校教授和企业高管,为学员们传道授业解惑。让学员不出国门,亦可把握全球发展脉搏,学习各国各地成功经验。

“如何能让这一件事,做26年却不单调乏味。就是因为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引入到培训产品中。”张慕楠表示。新华在国内的培训项目有两大特色,“国际化”和“实战性”,“国际化”的特色,一方面是指新加坡经验的传播和分享,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国内项目面向世界各国、学习国际先进的特色。

为实现ODN中光纤的信息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S2431电子标签的智能化光纤标识系统。通过在光纤连接器上安装电子标签,在光纤活动连接器上安装通信插座;基于STM32控制器,实现多个电子标签的识别、读写操作。实现了光纤连接信息的智能化采集,降低了手工记录所带来的数据错误,提高了ODN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具有很好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教育,其实不仅仅是一项产业,更是一种使命与责任。新华从事政府单位和企事业高管人员的教育培训,是最接近造福一方百姓的群体。一条优惠政策、一项科技专利,都可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立足园区,放眼全国

来到苏州工业园区的7年里,新华不断“走出去”,先后开辟了上海、杭州和深圳基地,充分结合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优势,提升国内培训的广度与深度,打磨培训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目前,新华已形成了“4+2”的战略布局,4即国内的四大基地:苏州、深圳、杭州和上海;2即新加坡和美国两大基地,新加坡基地是集团总部。目前,新华已与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多个地级市展开了深入合作,在国内四大基地累计培训学员近5万人次。

今年年初,新华又在园区成立了新汇点(苏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希望未来能够借助科技与互联网的力量,运用大数据调研、智能机器人、信息化教学、多地远程联动等多种智慧教学手段,为培训项目插上科技化和信息化的翅膀,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腾飞。

虽然长期驻扎在新加坡,张慕楠偶尔也会到园区来出差,每每走在园区,她或多或少都会找到新加坡的影子。在她看来,园区的借鉴学习没有变味儿,在很多软性管理上,园区都做的非常棒,而且园区有很多共享资源,大家合作共赢的思维比较前沿,包容性强,海纳百川。

新加坡新华国际教育集团副总经理张慕楠

标签:;  ;  ;  ;  ;  ;  ;  ;  

中新情深,用教育培训书写发展新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