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集聚发展演进
——评《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圈的演进》
李 晶
区域产业集聚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为研究集聚经济圈内产业集聚中的集聚动力、演化进程和现实效应等内在规律,构建集聚经济圈的相关理论系统,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胡晨光博士携手中国人民出版社,立足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理论,出版了《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圈的演进》一书,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案例,立足集聚经济圈的研究视角,探讨了集聚经济圈内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体系,该书逻辑严谨、理论构建完整,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创新理论研究意义,并对现实的产业集聚有一定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这三课,即柳永的《望海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课文分析,有的内容都可以直接拿来用作2016年李白的《金陵望汉江》的考题答案。
该书分五个部分,共八章,第一章导论中首先对产业集聚集聚经济圈以及产业集聚的要素优势等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设定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未来发展空间展望,继而集中分析集聚经济圈内产业集聚和要素优势的关系,在之后的七个章节中以我国长三角的产业集聚为研究案例,具体分析了政府在区域产业集聚中的作用,并对集聚经济圈中的集聚效应、区域垄断竞争、技术进步、地区发展、域内效应、产业绩效、集群产业转型和扩散、区域产业集聚的产业演化等进行了综合论述和分析,提出和解答了集聚经济圈内的优势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集聚演化效应等问题,深入地解释了集聚经济圈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律。
该书第三章以长三角为分析案例,借助产业贸易政策、不平衡发展规划、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以及公共投资共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开创性地提出了政府作为外部动力在集聚经济圈内产业集聚的作用以及政府有为的理论体系。
创新型理论体系的提出,需要借助传统理论优势,该书第四章借鉴和分析了新古典增长分析理论框架,构建和提出了集聚经济圈内产业集聚的垄断竞争的数理分析结构,并结合VECM的相关研究,以时间为纵轴,从宏观角度研究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中市场竞争、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地区发展效应。第四章中胡晨光博士进行了规模报酬效应和索洛剩余递增的相关分析,提出了索罗剩余与市场竞争程度的函数关系的假说,并加以论证,将集聚的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定性为产业集聚市场竞争引发的技术进步以及以此为前提的苏洛剩余的增长,提出了产业集聚的增长和规模报酬递增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关系,此观点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第五章在集聚经济圈的有为政府、要素优势以及建立在要素禀赋上的分工优势的多维分析基础上,论述和结构了集聚经济圈内产业集群点轴增长和产业趋同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分析了集聚经济圈内产业集群的次区域特征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机制,借助真实案例分析增长收敛、城市间的收入差距测算以及集聚经济圈内产业同构绩效。
第六章、第七章侧重点在于研究集聚经济圈的集群产业的转型和扩散,对传统的产业集群的地理边界理论进行论述,并展开适当的理论反思,据此提出了创新的集聚经济圈地理边界论点,之后基于大类产业划分提出创新的产业集群理论,该理论以成本-收益为基点构建多维度的集群产业种群、集群竞争的数理模型,并界定和归纳了产业结构演化、多元集群产业种群竞争、政府有为干预等对集聚经济圈内集群产业演变、转型和扩散的现实作用,解构了集群产业扩散的内在要求和外在条件。
总之,《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圈的演进》一书对于集聚经济、集聚经济圈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际参考价值,对于丰富和扩展区域集聚经济学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尤其是该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结论对于现行和未来经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提出了区域集聚经济圈发展中的政府政策的前瞻性思路。
“精细管理、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成功企业发展的基石!它既代表着企业管理工作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也代表了现代成功企业在管理方面的重要举措。每一个企业,要在充分认清自身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并与此相适应地提出企业“精细管理、以人为本”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切切实实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贯彻落实“精细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稳步推进企业持续、稳定、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标签:产业集聚论文; 经济圈论文; 演进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浙江工业大学论文; 内在规律论文; 演化进程论文; 管理学院论文; 西安思源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