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系统神经心理学及头颅MRI检查,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定,探究病变部位与脑卒中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左侧颞叶病变脑卒中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右侧颞叶病变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病灶脑卒中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单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颞叶卒中、额叶卒中、左侧基底区卒中患者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左颞叶、非额叶卒中、非左侧基底区卒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抑郁与左侧颞叶病变部位、病灶数目相关性明显,临床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心理干预,全面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病变部位;相关性
脑卒中临床症状明显所产生的抑郁症称为脑卒中后抑郁,是临床常见的情感障碍之一[1]。情绪低落、焦虑、悲伤、自杀情绪是脑卒中后抑郁的主要临床特征,不仅阻碍患者疾病的恢复,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发死亡。本文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实验研究,脑出血患者25例,高血脂症患者37例,糖尿病患者25例,伴高血压患者13例,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2.34+7.68)岁,比较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临床相关诊断标准;(2)沟通、神经意识正常;(3)治疗依从性好。
排除标准:(1)患者曾患有抑郁疾病史;(2)患有精神问题及沟通障碍;(3)不配合治疗,依从性较差。
1.2 方法
脑卒中抑郁诊断:由一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神经科医生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测患者抑郁情况。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包括矢状位T1、T2检查及横断面检查,5.0mm层厚,1.0mm层间隙。
1.3判定标准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标准:正常:HAMD<7分;轻度抑郁:7-17分;中度抑郁:18-24分;重度抑郁:>24分。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的资料数据用 (%)率表示,同时采用 t检测,计量平均数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其次采用χ2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最后使用统计学SPSS21.0的软件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脑卒中抑郁与左侧颞叶病变、非左侧颞叶病变之间的关系
100例脑卒中患者中左侧颞叶病变患者48例,非左侧颞叶病变患者52例,左侧颞叶病变患者中脑卒中后轻度抑郁患者12例,中度抑郁患者8例,重度抑郁患者10例,非左侧颞叶病变脑卒中后轻度抑郁患5例,中度抑郁患者10例,重度抑郁患者5例,两种病变部位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脑卒中抑郁与左侧额叶病变、非左侧额叶病变之间的关系(n/%)
病变部位例数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例)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轻度中度重度左侧颞叶病变481281062.50非左侧颞叶病变52510538.462.2脑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病变数量之间的关系
100例患者中单病灶患者45例,其中脑卒中后轻度抑郁患者10例,中度抑郁患者8例,重度抑郁患者1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脑卒中多病灶患者55例,其中脑卒中后轻度抑郁患者2例,中度抑郁患者8例,重度抑郁患者10例,两种病变数量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脑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病变数量之间的关系(n/%)
病变数量例数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例)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轻度中度重度单病灶患者451081262.50多病灶患者45281038.462.3脑卒中后抑郁与左侧半球卒中不同部位之间的关系
100例脑卒中患者中,左颞叶卒中患者15例,其中脑卒中后轻度抑郁患者1例,中度卒中6例,重度卒中4例。额叶卒中30例,其中脑卒中后轻度抑郁患者5例,中度抑郁5例,重度抑郁1例。左侧基底区卒中15例,其中脑卒中后轻度抑郁患者4例,中度患者2例,重度患者1例。非左颞叶、非额叶卒中、非左侧基底区卒中40例,其中脑卒中后轻度抑郁患者10例,中度抑郁患者6例,重度患者1例。左颞叶卒中、额叶卒中、左侧基底区卒中患者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左颞叶、非额叶卒中、非左侧基底区卒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病变数量例数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例)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轻度中度重度左颞叶卒中、额叶卒中、左侧基底区卒中601013648.33非左颞叶、非额叶卒中、非左侧基底区卒中40106142.503讨论
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后抑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社会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是脑卒中抑郁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环路与5-羟色胺能环路是抑郁发病的主要参与机制,脑卒中的受损部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分泌,使患者处于抑郁状态[2]。临床神经学认为这只一种器质性抑郁病变[3]。大部分患者大脑半球处于左侧,这部分损伤极易产生精神障碍,但不妨碍认知功能,但心绪较多,容易产生抑郁心理。自主神经系统和多变的情绪状态由下丘脑决定,丘脑上部的神经系统中枢是下丘脑边缘系统,主要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大脑皮层中的蓝斑由影响着机体的睡眠、情绪及记忆。神经递质主要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所以这些部位损伤,极易使患者产生抑郁情绪。
本次实验研究显示,左侧颞叶病变脑卒中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右侧颞叶病变部位,且多病灶脑卒中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单病灶,左颞叶卒中、额叶卒中、左侧基底区卒中患者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左颞叶、非额叶卒中、非左侧基底区卒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额叶与神经功能与随意活动有关,所以左部神经损伤会使脑部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系统失衡,进而导致神经系统调节紊乱,出现抑郁症状。
综上所述,脑卒中抑郁与左侧颞叶病变部位、病灶数目相关性明显,临床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心理干预,全面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 29(6):379.
[2] 朱志先, 梁虹.现代心身疾病治疗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48-250.
[3] Narushima K, Kosier JT, Robinson RG. A reappraisal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tra- and inter-hemispheric lesion location using meta analysis[J].J Neuropsy chiatry ClinNeurosci, 2013, 15( 2) : 422-430.
论文作者:王玥 孙亮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抑郁论文; 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额叶论文; 卒中论文; 发病率论文; 基底论文; 《药物与人》2018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