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护理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改善作用论文_王小红

王小红

江苏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 213200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方式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心理状态,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心病;焦虑、抑郁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136-01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在45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尤为多发,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病健康的慢性疾病[1]。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由于冠心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等特点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问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理念的改变,人们对冠心病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研究以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护理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改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共收治6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49.5±6.8)岁;平均病程为(4.5±1.1)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49.6±6.5)岁;平均病程为(4.6±0.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安排安静整洁的病房,并且定时定点进行打扫消毒,保证病房温度和湿度处于标准值范围内,同时安排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保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正常。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具体的治疗方法及流程,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予以解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理护理和术后心理护理三个方面。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首先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与患者及家属真诚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通过沟通和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的成因、注意事项、用药情况、疾病的发展等知识,让患者及家属对其所患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对患者进行术前的全面检查,确认无异常状况可以进行手术后,将患者带到手术室等待区。在等待期间护理人员性患者介绍手术方法、手术医师,举出治疗成功的例子,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治疗疾病信心。

术中心理干预:手术时护理人员将手术室的温度、湿度调试到舒适范围内,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术。同时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陪伴在旁,运用眼神和肢体动作(抚摸等)安抚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

术后心理干预:手术结束后患者逐渐总麻醉中苏醒过来,会感觉到疼痛、害怕,焦虑等,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安抚措施,用患者感兴趣的事物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1.3评定标准[2]

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共14项内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共28项内容,每项0-4分不等,HAMA<7分为不焦虑,HAMD<8分为不抑郁,分数越高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单位使用(±s)表示,对两组的数据比较结果采用t进行检验,最终得出P<0.05,本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A和HAMD水平差异不明显,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和HAM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两组患者HAMA和HAMD水平比较(±s,分)

3.讨论

冠心病的本质原因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研究表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不健康、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都可能增加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3]。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开始摄入大量的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与此同时人们每天忙于工作和生活,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心理压力,活动时间大大缩减,这是我国的冠心病患者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水平及生活质量。

本研究以我院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良好,部分患者有轻微的心理抑郁或焦虑,HAMA和HAMD水平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心理焦虑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会增加患者心肌梗死的风险;冠心病伴心理抑郁可能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因此心理焦虑和抑郁是冠心病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源于疾病困扰,另一方面源于其自身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展开心理护理,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使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而且能够降低患者患其他疾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护理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江均贤,欧阳新根,黄晓春.“双心医学”对改善冠心病伴抑郁和焦虑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151-152.

[2]孙洪波.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在改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213-214.

[3]刘利华.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9(4):342-343.

论文作者:王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  ;  ;  ;  ;  ;  ;  ;  

浅析心理护理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改善作用论文_王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