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及耐受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肠内营养危重患者120例参与本次实验,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清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分析患者的耐受性。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60岁以下的患者耐受性无差异,60岁以上患者的耐受性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含量在35g/L以下的患者,耐受性提高,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危重症采取肠内营养护理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能力,患者的耐受能力随着年龄、血清白蛋白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
【关键词】综合护理;危重症;肠内营养;耐受性;护理效果
危重症患者包括急性发作或慢性病急性发作以及意外损伤等因素导致的内脏器官功能异常或衰竭的疾病,常见疾病包括脑功能衰竭、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危重症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疾病的发展速度较快,同时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需要为危重症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营养不良,而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同时也能促进患者的预后,肠内营养支持能够维持患者胃肠道黏膜的正常功能和结构,但不同的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度存在一定差异[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肠内营养危重患者120例参与本次实验,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60例,其中有男性41例,女性1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3.6±12.8)岁,对照组患者60例,其中有男性39例,女性2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1±11.3)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观察患者鼻饲固定情况,保持管道的畅通。
1.2.2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要根据循序渐进的供给原则,首次肠内营养治疗,要严格控制营养液的浓度和使用剂量,滴速设置在20~30ml/h,第二天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将滴速调整为40~60ml/h[3]。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鼻胃管进行插管处理,根据患者的身高、进食状态等方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监测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将患者的床头提高45°,取半卧位,有效避免营养液误吸和反流[4]。给予患者喂养前,要先检查胃管和鼻饲管的通畅情况,观察固定是否牢靠,定期的更换营养泵管,保证无菌操作下进行肠内营养,营养液的供给温度要保持在36~40℃之间,每隔4个小时要冲洗一次鼻饲管,用温开水冲洗胃管后再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每天要给予患者4次以上的口腔检查和护理,定时的请出分泌物,保持口腔的干净卫生,避免真菌和细菌感染。观察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后并发症发病率。
1.3评价标准
24h内给予患者1500Kcal日粮后,患者出现呕吐、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表示耐受性良好。24h内缓慢给予患者1500Kcal以下的热量后,患者出现呕吐、腹泻、腹胀等症状,表示耐受度一般。给予患者少量、低浓度的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后,患者出现严重的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表示耐受度较差[5]。采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分析患者六大系统的情况,分数越高表示患者预后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用%表示,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清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对比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清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对比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耐受情况分析
实验组患者60岁以下的患者耐受性无差异,60岁以上患者的耐受性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含量在35g/L以下的患者,耐受性提高,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3讨论
危重症患者长期处于应激反应中,因此表现为持续性的体温升高和呼吸心率加快,机体组织处于高分解和高代谢的状态下,患者的基础代谢会升高,同时,消化系统和主动摄取营养物质的能力受到影响,因此不能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求,也不利于机体的自行修复。长期营养不良的患者会出现低蛋白血症,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组织受损,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导致患者疾病预后效果较差。
肠内营养治疗室通过患者的胃肠道提供机体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比起肠外营养治疗来说,肠内营养能够直接将营养物质供给到胃肠道中,促进胃肠道的血流速度,从而能够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情况,同时也能抑制细菌等入侵导致感染,肠内营养还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提高胃肠道的免疫能力。为危重症患者采取肠内营养,在改善患者肠道黏膜的基础上,还能保持胃肠道的完整性,降低感染率[6]。由于危重症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是促进患者预后的关键,采取综合护理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升高,同时与对照组患者也有较大的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因此会存在严重的应激反应,为患者采取肠内营养就会出现不耐受的情况,会影响患者对营养物质的摄入能力,无法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研究可知,肠内营养的耐受度与患者的年龄、血清白蛋白含量,营养剂的种类等有密切的联系,实验组患者60岁以下的患者耐受性无差异,60岁以上患者的耐受性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含量在35g/L以下的患者,耐受性提高,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综上所述,为危重症采取肠内营养护理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能力,患者的耐受能力随着年龄、血清白蛋白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
参考文献:
[1]徐笑月,张美琪,贾利霞.综合护理措施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及耐受性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11):1392-1394.
[2]丁晓文,尹菁.试论综合护理对于提高ICU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25):5019-5020.
[3]范青华.ICU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肠内营养耐受性的提高作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1):55.
[4]董高悦,许勤,孟爱凤,等.综合干预治疗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及机体康复的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7,(3):146-149.
[5]赵会丽,王晓庆.ICU 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肠内营养耐受性的提高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28):217-218.
[6]陈云云,袁瑾,陈梅,等.不同渗透压营养液对肠内营养患者的耐受性影响和护理策略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7,(9):18-20.
论文作者:董德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患者论文; 营养论文; 白蛋白论文; 血清论文; 耐受性论文; 统计学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