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基于田园城市和田园景观的概念,本文系统分析了田园景观的内容和多种设计方法,介绍了田园景观设计的人文特色,人口的激增以及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人类开始自我反省并呼唤爱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从大自然中找回生存价值和希望,而这种人类共同的心声在环境景观设计中有所体现。旨在探索田园景观设计的可操作性,并为中小城市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些设计上的策略和思路。
关键词:田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营造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环境景观设计风格的主流开始从过去一味追求档次,追求华丽的风格转向简约、怀旧、回归生态自然的风光,带有怀念往日情感、渴望平静生活的怀旧田园风格也经常出现在景观环境设计的主题中。这种题材的出现,反映了现代都市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从而使人们的精神高度紧张和疲乏,并开始对宁静的田园生活、优雅古典的情怀,以及过往的温情与友谊表现出向往、渴望的心情,从而给嘈杂繁忙的现代生活带来温馨的慰藉和对伤痛的抚慰。因此,各种反映旧时宁静安逸、平和浪漫的乡村田园风格的题材,结合现代人的新理念,新构思及新的表现形式便出现在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因此,田园环境景观已受到人们的普遍推崇。
一、田园景观的设计方法:
1.1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的方法
在城市规划区域中,环境敏感区往往是表现区域景观突出特征的最关键的地区,但又脆弱且经不起破坏,并且破坏后难以弥补,因此相应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就是强化对这一地区的保护。通过调查分析和评估,确定区域的环境敏感区的范围,以及环境容受力,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不当的开发和过度的土地利用。
1.2完善景观结构的方法
通过划分调整,来完善景观的基本结构元素,串联起景观系统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一个稳定性强的系统。景观结构是景观机能即各种物质循环、能量波动、信息交汇的存在基础,只有保证景观结构的完善,才能实现景观机能的高效发挥。但景观结构,往往由于人工的影响而显得十分不稳定。因此,相应的景观规划方法,就是补充景观结构的薄弱环节,使其更加周全的获得把握。通常是通过建立充分的斑块和廊道,把田园中每一处林地、绿地、河流、山地都纳入景观结构之中,同时根据环境状况,确定斑块的最佳位置和最恰当边界。最终建立一个丰富高效,可以自我供给、自我支持的动态景观结构体系。
1.3生态工程方法
传统的景观创造,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虽然能短期实现目标,获得崭新的景观,但往往要长久的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能源才能维持。生态工程方法,则通过维持环境的某种程度的生态多样性,来发挥环境的能动性,实现景观的自我增益。生态多样性能形成一种综合的栖息环境。这种栖息环境具有丰富的层次组织结构,能自行生长、成熟、演化,并抵御一定程度的外来影响力,即使遭到破坏也有能力自我更新复生。建立在栖息环境上的景观,就是自我设计的景观。它意味着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相应的景观规划方法就是建立栖息环境,以获得景观的自我设计能力。具体说,就是那种追求整齐划一,精心修饰的以视觉观赏为主的精致的景观设计方法,换成以多样性多元化追求整体生产力的有机景观设计方法。
1.4创造和谐人工景观---景观风貌的设计方法
从功能上划分,建筑景观属于文化支持类的景观,是纯人工建造的。要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持亲切的家园感,就要考虑中小城市的外貌与建筑景观的总体布局,创造优美的景观风貌。相应的景观规划方法,就是根据中小城市的地理位置、性质规模、现状条件、美学要求,提出对建设艺术布局的总体构思,确定建设艺术的骨架。设计特别要体现自然是与人工统一和谐,建筑既要保持本地区特色,还要体现一种群体之间的统一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田园风景的独特性
田园景观设计则是以乡村的山水、农田、农庄、建筑等乡野元素作为景观设计的参考标本和可纳入设计构成,从而营建具有乡村田园特色的景观格调,这种环境景观不仅带有乡村环境的原始性、生态性、农耕性、生产性、文化型、民俗性和审美性,并且可以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和审美情趣进一步构建和提升,使其成为既体现和秉承田园文化和乡土精神,又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景观设计,这种环境景观是能够运用于城市公共环境系统、企业园区、私家花园、旅游风景区的,能够使人性回归、心灵净化、邻里协调,具有产出性的高端景观领域。田园景观设计涉及许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包括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城市设计学、室内设计学、人体工程学、设计美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生态学、植物学、经济学等等,是交叉性、综合新的学科,它是关于自然风景、人工环境和人类生存生活风景的整合性系统景观建设的行为。
我国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曾将田园景观成功多次成功地植入城市体,所建造的多个项目也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如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湖南长沙望城斑马湖公园、深圳中心区景观设计方案等等。正如俞孔坚所说:田园景观设计是一门重归土地设计和监护艺术、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寻找大禹精神,寻找乡土文化,重拾伊甸桃源。田园景观尊重大地,尊重本土,尊重自然,依地造景,依水划池。它贴近百姓,贴近自然。因此,作者认为,田园环境在城市中的回归和运用迫在眉睫。
三、田园景观的营造
田园景观设计的回归和运用,正是城市设计和乡村城市化建设中应该导入的方向。然而城市有着自身的特点及很多无法回避的事实,怎样把田园设计的一些设计手法应用到城市景观的营造就显得非常重要。
3.1亲和性
3.1.1人性的尺度
在田园景观的设计中,要亟须转变“一概而论”的惯性思路,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尽量把对人的干涉控制在最小程度。如许多城市老建筑的外墙上,底下承重部分使用石头或砖,到了上面就使用土、瓦片或者木材。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一些供水渠道的处理上,排水口下面的土地容易被冲坏,就在下面放一些散石或铁丝网,其它地方还是保留自然的基面。这些生动巧妙的处理手段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3.1.2模糊的功能
田园景观中追求功能的多样性,要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和谐。这需要我们在营造植物群落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货特性及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有一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向时要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念变化和季相景观具有铰强的预见性,使植物群落在存夏秋冬具有不同的景观,从幼年、成牛到衰老又有不同的效果,丰富群落的美感,提高观赏价值,从而使田园景观深入人心。
小结: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人口大国,田,对于中华民族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是祖先积淀下来的处理人与土地关系的智慧。田,不仅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观,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尊重土地和自然。因此,作为当代景观设计师,必须承担起重建城市桃花源的责任,在设计田园乡村美景的同时,不断地丰富这一设计领域的理论体系,循序渐进地追求生产功能的城市化,形态文化的本土化和乡土化,对自然进行最小化改造获得最大收益,最终将田园环境作为景观主题在城市环境中恰如其分地体现。这项事业应该是城市景观的有机再生,是基于历史、文化、生态和社会的生命过程的延续和再生,是一种衔接历史和未来的桥梁和纽带。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刘向军,李鸿.田——人民景观南北叙事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俞孔坚.生存的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毛文正,王鸿.都市田园景观设计案例集萃[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杨俊平.景观生态绿化工程设计模式研究(第一版)[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论文作者:靖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景观论文; 田园论文; 环境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方法论文; 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