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论文_李晓侠

创建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论文_李晓侠

黑龙江省鸡西市师范附小 158100

没有实践课改之前,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是一味地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在听,这种学习方式是传统的灌输式。结果很多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得很慢,听说读写的能力不强。“为生成而教,为生成而学,为生成而为”,“生成性”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核心理念、一个有效策略、一个最强音,它指引着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带来了课堂教学的灵动和精彩。语文课堂对孩子来说就是一门生活,自课改以来,我们不断地探索高效课堂,其中有几种途径是必不可少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教师的强迫。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学习的受益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对所学的一切知识,学生总要通过自己的头脑去认识、理解,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接受、学会。教师一味地把自己的认识结果直接告诉学生,替代学生的思考过程,必将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代替学生思考,其结果是将一个聪明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大脑迟钝的孩子。”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放手,让他们主动、积极地思考、感悟,这是对孩子的一个智力训练。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会了吸收、学会了思考进而会使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二、注重朗读的培养

在课堂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让学生读通读顺,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掌握语言文字的内涵,领会文章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神。熟读成诵就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特别是古诗的教学,只有诵读,反复地诵读,在诵读中进行想象,才能使学生产生与作者较一致的心境,获得审美的愉悦。所以在语文课堂上一定是书声琅琅,让学生读得入境入情,比教师逐字逐句讲解的效果要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阅读,增强语言积累

要想学好语文,光通过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样有助于拓宽孩子的视野,学生的理解能力会提高,同时能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语言,那么让他来写作文也就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了。在坚持课外阅读外,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不要求写多少,有则多写,无则少写,长此以往,写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课外阅读量越大,孩子在课堂中学习的东西越轻松,这好比沧海一粟。特别是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他更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中要边读边思考,养成这种习惯,孩子的语文素养以及学习的各个方面都会大有提高的。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片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而课外阅读就像阳光一样照射着孩子们的头脑。课外阅读也应该配合一些检测的试题,每月可以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目,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教师可根据内容来出几道试题,检测孩子们的读书情况,并给予奖励。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效果和兴趣。

四、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

语文教学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但绝不是孤立的培养,而是要和活动有机结合,在活动中得以实践和提高。比如:举办讲故事比赛、课前一分钟演讲、小小主持人比赛、写字比赛、朗诵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快乐中得到语文能力的提高。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活跃课堂氛围

多媒体设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起来。多媒体设备可以将比较单调的文字变成较为生动的图片或者视频,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变成比较直观的内容,这些都是方便学生理解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感性思维占主要地位,他们对感性内容的接受更容易,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可以更到位。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运用多媒体设备,帮助活跃课堂氛围。如在学习有关季节自然景色的课文时,可以找一些关于自然节气的视频图片,让学生自己谈谈对这些气候的感受,说说这个季节出现的独有的特色;在学习自然景观、文物名胜的课文时,播放一些切题的图片或拓展图片,使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让学生尽可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氛围也就活跃起来了。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更愿意学习语文,将学习语文当作一件乐事而不是一种任务。

论文作者:李晓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创建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论文_李晓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