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目的:观察锥形束CT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分别进行锥形束CT和螺旋CT检查。根据检查方式将其分为锥形束CT组和螺旋CT组。比较两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检出率。结果:锥形束CT组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检出率显著高于螺旋CT组(P<0.05)。结论: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行锥形束CT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锥形束CT;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检出率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属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临床常变现为关节局部酸胀、疼痛、下颌运动障碍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影像学检查是临床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锥形束CT和螺旋CT等[1]。其中螺旋CT能清楚显示髁突骨质的改变,但对于软组织显示较差,难以清晰显示关节盘。锥形束CT可显示较高清晰图像,可清楚显示髁突内骨小梁结构。故本研究特筛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分别进行实施锥形束CT和螺旋CT检查,并比较两种方式检查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检出率,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取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锥形束CT和螺旋CT检查。根据检查方式将其分为锥形束CT组和螺旋CT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0.56±12.01)岁。
1.2方法
锥形束CT组采用普兰梅卡Promax 3D Max锥形束CT,颞下颌关节扫描模式,扫描范围包括全部颞下颌关节。扫描时,对于高于1.45米的患者,将座椅安装在下槽,用头部支架、校准光标对进行定位,使患者保持正中颌面部位行锥形束CT扫描。
螺旋CT组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层螺旋CT,扫描模式采用3D颌面部,扫描范围包括全部颞下颌关节。扫描时使患者处于仰卧位,正中颌位。将听眶线和听鼻线夹角平分线作为基线,并使听眶线和听鼻线夹角平分线与水平面垂直,扫描整个上、下颌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检出率:对锥形束CT和螺旋CT成像数据进行测量、搜集,并整理数据并交于专科关节医师,由专科关节医师作出诊断,分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检出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未检出者,对比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检出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检出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检出者/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锥形束CT组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检出率显著高于螺旋CT组(P<0.05),见表1。
表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检出率对比(n,%)
3 讨论
颞下额关节紊乱病涉及肌肉、关节、咬合部位,其发病原因主要有精神因素、创伤因素、咬合因素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常伴有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关节杂音等临床症状。由于颞下颌关节位置较深,常规检查难以显示其内部变化,临床多用影像学检查诊断,螺旋CT是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螺旋CT重组的三维图像是多个二维切片堆积成的,金属伪影较重,对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疾病有一定限制[2]。需探讨更有效的影像学CT检查方式。
本研究结果中,锥形束CT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检出率显著高于螺旋CT组,表明锥形束CT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能有效提高其诊断确定性。锥形束CT的投影数据是二维的,重建后可直接得到三维图像。锥形束CT能重建颞下颌关节构造、形态,准确分析病变,可从不同方位、角度观察颞下颌关节的变化,且经三维重建还可清除的观察细微变化、空间关系等。从锥形束CT和螺旋CT的成像结构看,锥形束CT用三维锥形束X线扫描可代替螺旋CT二层扇形束扫描,锥形束CT用二维面状的探测器可代替螺旋CT线状的探测器,显然,锥形束CT采用锥形束X线扫描可显著提高X线的利用率[3]。以上说明,锥形束CT依靠丰富信息、精准度高的优势,可有效提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应用锥形束CT检查能有效提高疾病检出率,可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治疗的首选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1]顾非,庄月琴,王峻良,等.影像学移动度测量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1):113-115.
[2]孟占鳌,张可,彭令荣.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解剖学研究,2017,39(5):394-398.
[3]崔燕.锥形束CT在颞下颌关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5,8(10):629-633.
论文作者:韩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下颌论文; 关节论文; 锥形论文; 紊乱论文; 检出论文; 螺旋论文; 病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