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264000
摘要:目的:探究实施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94例肺炎支原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群体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
肺炎支原体感染又被称为支原体肺炎,而随着今年来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加剧变化,在小儿群体中,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几率也在逐渐增多,支原体不仅可能引发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甚至可能引发全身器官病变,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有研究显示[1],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提高治疗的效果。本次实验将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94例肺炎支原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两组患儿不同的护理方案,实验取得圆满成功,现将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94例肺炎支原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在1-4岁,平均年龄为(2.96±1.22)岁,组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在1-5岁,平均年龄为(3.73±1.24)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数据间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中的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降温护理:对患儿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数据进行严密监控,一旦波动幅度较大,要加强对指标的监测次数,采用冰敷头部、温水敷脸等物理降温方式进行降温,必要时给予降温类药物;(2)神经受累护理:患者在发生抽搐现象时,护理人员要先为患儿垫上牙垫,防止咬伤,然后保证患儿呼吸通畅,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镇静药物,在必要情况下给予吸氧,注意不能强行压住患儿躯体,以免造成骨折等情况;(3)用药护理:临床中大多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药物可能会引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所以在输液之前要先进食,或者给予适当的是维生素B6防止呕吐情况;(4)饮食及运动护理:在发现患儿具有呼吸困难且严重低氧或者心力衰竭现象时,应立即禁止进食,在呼吸回复后正常进食,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家属注意患者平时的营养摄入,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还应指导患儿进行适当的室外有氧训练,增加机体的免疫力,争取早期康复出院[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效: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体温和呼吸频率等在3天内回复正常;有效:患儿各项症状明显减轻,且体温和呼吸频率在治疗3天内有所好转;无效:患儿的各项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体温和呼吸频率在3天内无明显变化甚至情况更加糟糕)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中所有对比数据采用通过SPSS22.0软件处理之后,所有的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P<0.05)表示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对比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3.62%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1%(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表
3 讨论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患儿的自主呼吸,或者飞沫,是引发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主要发病群体为学龄前或者学龄期的幼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且伴有严重的喘憋或者全身中毒等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的呼吸系统损伤极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还可能会累及肺外脏器,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通过实施综合全面的护理方案,提升患者的痊愈概率。
本次实验中采取个性化护理方案,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案,通过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给予相应的药物指导、合理饮食指导以及适当运动指导,并给予适当的心理健康护理,通过各个方面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提供患者舒适的护理,并且再次期间随机对患者的体温和呼吸频率进行监测,预防出现高热惊厥现象的发生,通过乙醇擦身或腋窝等方式物理方式帮助患儿降温,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可适当给予患儿降温类药物,但降温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颇多,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谨慎使用[3]。本次实验中,94例患儿被分为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其中,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数据均要明显由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结果说明,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群体中采用个性化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在减少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患儿痊愈的概率。
综上所述,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群体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在临床中广泛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杜爱清.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4):1925-1927.
[2]黄亚娟,夏芳.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953-2954.
[3]张桂华.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5,3(26):248-248.
论文作者:张晓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患儿论文; 支原体论文; 肺炎论文; 呼吸论文; 小儿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有效率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