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例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CT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黄腾飞

黄腾飞

(惠东县人民医院 广东惠州 516300)

【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57例大面积脑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CT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CT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有43.86%的患者存在轻度占位,有36.84%患者存在岛皮质边界模糊,有33.33%患者存在豆状核边界不清,有29.82%患者存在早期低密度影,有28.07%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有15.79%患者存在脑沟消失。结论:早期CT影像学检查技术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9-0078-02

脑梗死是由于受到各种原因引起脑组织局部发生供血中断造成这片部位发生缺血、缺氧,静儿软化坏死的临床危重症。这种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患者如果出现大脑中动脉发生阻塞、其相关供血的其余部位会因缺血、缺氧造成进一步组织坏死出现,因此及时正确的临床诊断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早期CT诊断的临床价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52~84岁,平均年龄(66.28±3.12)岁;所有患者均出现脑梗死的相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出的体征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偏瘫、意识不清、舌强语塞,有的患者出现严重的昏迷,此外还有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 方法

57例患者采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螺旋CT(型号:SOMATOM ESPRIT)进行平扫检查,厚度、间距分别为10mm,每例患者均扫描1~3次,对CT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对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早期CT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数据统计。

2.结果

57例患者使用CT诊断后结果显示,有43.86%的患者存在轻度占位,有36.84%患者存在岛皮质边界模糊,有33.33%患者存在豆状核边界不清,有29.82%患者存在早期低密度影,有28.07%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有15.79%患者存在脑沟消失,见表。

3.讨论

经过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治疗效果缺乏一定的可靠性,本病的临床死亡率比较高,因此及时确诊对于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用于诊断脑梗死的检测技术逐渐增多,其中CT、MRI都能作为辅助的临床诊断措施,借助这些高科技的仪器,可将患者发生梗死的部位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能够判断出梗死的程度。由于CT检查具有快速、价格低廉、检查时间短等特点,其在临床使用更为广泛,目前逐渐成为大面积脑梗死诊断的临床首选方法[2]。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CT诊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特征为:轻度占位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次分别为岛皮质边界模糊、豆状核边界不清、早期低密度影、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等,尤其对于豆状核边界不清、轻度占位、早期低密度影等都能进行准确的判定。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豆状核边界不清是早期临床CT诊断的一个特点,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壳核后存在的血液供应豆纹动脉发生远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引发另一条岛段屏状动脉发生血液循环不畅,在壳核后出现细胞水肿,进一步引起豆状核边界不清;轻度占位是由于细胞和血管源性水肿引起的,在患者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时其出现阻塞的血管内径相对比较大,病变范围也广,患者在脑梗死发生的早期会出现相关细胞水肿、组织坏死等相应的病变,但是这种病变相对比较短暂,在影像学检查的过程中病变部位无法表现出特定的征象,而患者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下会引发轻度占位,这就为早期确诊提供了依据;再者早期低密度影发生率也相对较高,这是由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对于X线的吸收率降低而引起的,这种特点一般发生在患者临床症状发生后的6h以内,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患者脑水肿的发生,而患者在6h以内和6h以后所检测出的早期低密度影具有差异,如果检测患者早期低密度影发生在病情发展的6h以内,则说明患者存在脑水肿,而发生在6h以外则表示患者的病变部位存在缺血坏死[3]。医生可根据上述诊断结果给与患者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溶栓、抗凝等治疗方案,以达到缩小梗死面积、预防梗死灶进一步扩大的目的,同时要积极预防癫痫、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由此可见,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及时和持续性的颅脑CT检查能够及时做出确诊,并且有效判断病情的发展,监测梗死灶的变化情况,这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预后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失,早期CT影像学检查技术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瑞庭,张德佳,黄海松.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2):10-12.

[2]薛宏艺.大面积脑梗死早期CT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8):3650-3651.

[3]徐艳红.多层螺旋CT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4):55-56.

论文作者:黄腾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57例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CT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黄腾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