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理念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拓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将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向技能和智慧转化,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同,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活动;措施
引言
小学的教育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其人生有着启蒙和引导的作用。因而,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推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更加热爱语文学习,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而综合实践活动是符合小学生天性的教学方式,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探索世界,更好地学习语文,理解相关的知识概念,并且让小学生主动热爱上对语文的学习,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学习进步。
1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育者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者心中已有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他们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封闭性的,教育者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记录教育者的笔记。这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也不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得不到进一步提高。当然,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照本宣科的灌输模式,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视野的开阔没有任何帮助。在教学过程当中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教材偏枯燥,且教育者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没有任何感情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社会经济不断提高,时代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尽可能地采取一些与社会时代发展一致的、合理的、科学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传统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要在目前的教学过程当中得到改善,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教育者不只需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和改变教学计划及教学方式。
2有效拓展小学语文课堂活动
2.1紧密贴合课堂教学需要组织教学活动
拓展小学语文课堂活动内容,首先需要紧密贴合课堂教学的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由于课堂教学内容有限,教师在完成课堂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要高效利用时间,在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等时间分配及巧妙结合方面,做到自然灵活,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后,为了加强感恩教育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容开展“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的主题活动。此活动要求学生对父母、朋友等在生活中的点滴进行仔细的回忆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回想自己现实生活中值得感恩的那些点,通过分享的方式进行交流,使感恩的情怀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扩散,促进学生对于主题内容学习的深化理解和感悟。所以,课堂教学活动内容的设计一方面为了促进学生对于主题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掌握,另一方面也可将主题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引向深入,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从中掌握知识经验和学会做人的道理,可以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通过扩展阅读的范围,拓展课堂学习活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阅读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一般主要包括在课上通过阅读课文来完成知识理解和吸收,然而单靠课文的阅读,范围相对狭小,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拓展课堂阅读的范围,让课堂阅读向课下延展,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视野。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启发,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建设工作。阅读的效果不是一天两天显现出来的,只有建立起对于阅读的持久的兴趣,学生才能在日积月累之中感受到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这样的提高是一种量的积累向质的转化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持续的阅读和自己的努力,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的力量感,获得自信。所以,教师可以由课堂之内的课文学习,拓展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扩大阅读的范围,使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主动、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也可以发挥自身的榜样带头作用。在课上分享自己的一些阅读体会,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籍,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内在阅读热情。
2.3高质量地做好课外阅读学习组织和引导工作
将课堂学习活动向课外延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角度完成此项工作,并进一步提升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正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给了教师更多引导和培养他们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带着疑问,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愿望。所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和引导工作,可以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现有的教学质量。当前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教师们也需要在了解学生学情方面融合各种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兴趣偏好,这样才能在引导教育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教育引导的效果。
2.4渗入多变性的趣味游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游戏教学法被普遍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为语文课堂增添了无限乐趣,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然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对游戏的选择也存在一定差异,单一的游戏只会满足部分学生的好奇心,难以提升全班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渗入多变性的趣味游戏,丰富游戏活动,使小学语文课堂经常处于焕然一新的状态,让小学生体验不同的趣味,确保其学习激情不减、收获不断。例如:在“识字”的授课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提出“猜字谜”的游戏,启发学生的思维,牢记新的“汉字”;课文讲解结束以后,语文教师再开展“摘果子”的游戏,以“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也可以是笔画、偏旁、生字、词语等。当然,教师应当根据内容选择游戏形式,注意其使用频率,争取为语文课堂提供形式多样的趣味游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教育者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有利于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当然还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在实践课开展的过程当中,教育者能够对学生们有进一步的了解,能针对学生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措施并加以解决,提高教育者在课堂上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姬娜.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浅谈[J].才智,2018(01):114.
[2]刘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N].发展导报,2017-12-01(035).
[3]王绍芳.打破课堂教学模式融合综合实践活动———浅谈综合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101.
论文作者:李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过程中论文; 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内容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