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浙江义乌 322000)
摘要: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原因牵拉圆锥,使圆锥位置下降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综合征【1】。由于栓系部位对脊髓的牵拉与压迫,圆锥位置下降,致栓系平面的神经根广泛慢性缺血及脱髓鞘改变,神经功能障碍缓慢进展,最终发生不可逆的转变,患者多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二便功能障碍等【2】。TCS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应尽可能早期明确病因,尽早行手术进行松解【3】。2017年6月,本院病区内收治一名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行脊髓栓系松解+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术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现将护理病历报告如下。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护理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因尿不尽感伴便秘2年于2017-6-8入院。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应灵敏,鼻唇沟无变浅。颈软,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感觉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阴性,轮替动作灵活。Romberg征阴性,双侧巴氏征阴性。骶尾部及皮下包块,大小约10*10cm,质地软,边界欠清,表面皮肤见静脉曲张。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骶椎增强MRI:骶椎椎板裂、脊髓低位、末端脊髓脂肪瘤、脊髓栓系、骶2-3平面硬膜外及皮下脂肪壅积,局部潜毛窦形成,伴毛细血管瘤样改变。骶3平面椎管内蛛网膜小囊肿,考虑脊髓栓系综合征。排除手术禁忌,2017.6.20全麻下行脊髓栓系松解+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手术经过顺利,术中予骶管神经丛松解,骶管重建,术后予抗感染,腰大池持续引流,营养神经等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8天拔除引流管,切口愈合良好,术后第13天康复出院。
2.术后护理
2.1体位护理:正确的体位对预防脑脊液漏、压疮及保证手术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术后指导患者Q2H轴线翻身,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同时避免手术部位的受压,辅助使用翻身枕及软枕协助患者保持舒适卧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高维牛素食物。如鸡蛋、瘦肉、鱼肉、新鲜蔬菜、水果等,忌辛辣刺激食物。
2.3伤口护理:术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切口局部有无红肿、压痛;保持伤口敷料清洁,若有渗血渗液或被二便污染,应立即汇报医生处理。
2.4腰大池引流管的护理:患者术后留置腰大池引流管,妥善固定管道,做好高危管道标识;保持引流通畅,避免管道扭曲折叠;按照医嘱要求保持引流高度,密切关注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每天引流量 250-350ml 左右,不超过 500ml,避免引流液过多引起低颅压;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颅内感染。该患者腰大池引流管术后第8天拔出,期间无低颅压症状,无感染发生。
2.5二便护理: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术后第3天开始予夹管训练,锻炼患者的逼尿肌和膀胱功能。尿管夹闭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主诉,若日间患者无排尿感给予3小时左右开放1次,夜间持续开放引流;指导患者每日饮水约1500-2000ml,该患者术后第8日拔除腰大池引流管后即拔除导尿管,后自行排尿畅,无尿潴留发生。患者术后便秘,连续3日未解大便,指导患者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指导腹部按摩、床上翻身活动;遵医嘱予聚乙二醇4000散口服,开塞露40ml低压灌肠,后患者顺利排便。
2.6肢体功能锻炼:术后肢体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发生,同时术后早期肢体的伸屈训练,可有效预防粘连,防止再栓系[4]。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功能锻炼,以下肢的等长运动及等张运动为主,每次时间15分钟作用,以不疲劳为宜。
3. 小结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治疗的关键。术后为该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严密观察病情,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该患者顺利出院。
参考文献
[1]贾连顺,李家顺.脊柱外科临床手册[M-I.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430
[2]刘志坚,蒋建,易超然,等.脊髓栓系伴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策略[J].中华神经外科,2006。11(8):470—475.
[3]殷淑珍,梁艳,李小卫. 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1):1967-1969
[4]王桂芝,周玉萍,绳景亚.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护理研究,2003,17(1):40.
论文作者:吴冰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脊髓论文; 综合征论文; 手术论文; 神经论文; 发生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