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对象与过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系统论文,对象论文,过程论文,食品论文,冷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的含义及目标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数起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1]从苏丹红、孔雀石绿、甲醛到回收奶、早产奶,到2008年初的日本毒饺子,再到三鹿奶粉事件,全球食品消费领域所发生的事件无一不与食品安全的脆弱性有关,这些事件使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来说,食品安全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2]如食源性污染或加工制造过程中受到的污染等;另一类是物流过程中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如由于食品在物流过程中受到污染或未在冷冻冷藏条件下储存、运输等而产生食品变质、腐烂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指的是在食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各主体企业为保证食品始终处于维持其品质所必需的可控温度环境下,通过相互协作及信息和资源共享,来实现食品冷链各物流环节的无缝衔接,以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物流效率,降低食品物流成本。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以保证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要求更高,也更复杂。首先,与常温物流系统相比,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投资较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次,食品的时效性要求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对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要求更高。而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各环节的企业合作关系较为松散,缺乏协同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导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效率低,成本高,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食品品质及安全的要求。[3]因此,从企业层面上看,要有效解决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就需要实现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各企业之间的协同。[4]这是因为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的协同意味着原来各自为政的企业集成为追求共同利益的整体。[5]各企业通过协同运作能够避免并减少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各环节的延误和浪费,优化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性能,实现总体目标。
二、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的对象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可分为主体、设施设备和信息三类要素,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的对象也可相应分为主体协同、设施设备协同和信息协同。
1.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协同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指的是包括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食品加工制造商、食品批发零售商、食品物流商等在内的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成员。本文将从协同主体性质及数量两个方面来阐述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间的协同。
(1)按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主体性质分类。从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6]主体性质看,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的协同包括横向协同及纵向协同。[7]
第一,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横向协同。指的是不同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相同类型主体之间的协同,如不同食品冷链物流系统食品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协同、食品加工制造商[8]之间的协同以及食品冷链物流商之间的协同等。[9]
食品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协同指的是食品原材料供应商之间为获得协同效应而进行的合作。例如,食品原材料供应商为改善冷库资源不足问题,降低投资建设开发成本和风险,而与其他经营内容相同的食品供应企业开展合作,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协同。处于不同食品冷链中的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通过横向协同可达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目的,也有利于提高双方所在食品冷链的竞争力。
在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横向协同中,一种较为典型的方式就是食品冷链物流商之间的协同。具体来说,食品冷链物流商之间的横向协同指的是处于不同食品冷链中的物流企业为有效提高物流服务,降低多样化与及时配送的高成本,互相利用双方已有的食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或联合建立新的食品冷链物流设施,共同投资购买冷藏车等相关设备,并就食品冷链物流管理达成协调统一的运营机制,形成一种集中处理食品冷链物流业务从而降低成本的协同方式。与一般物流系统相比,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的特点之一就在于相关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较为昂贵,需要较大的投资。因此,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对于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运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中的其他主体企业也可实现横向协同,这是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的一种重要协同方式。
第二,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纵向协同。指食品原材料供应商、食品加工制造商、食品物流商、食品批发零售商等处于同一食品冷链中不同阶段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共同合作。[10]这种协调与合作能保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的整个物流过程中,食品始终处于维持其品质所需的可控温度环境下。为实现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间的纵向协同,主体企业之间需要制订一系列计划,主要涵盖协同的内容、框架协议、食品冷链物流流程、技术应用等一系列内容。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纵向协同所追求的不仅是食品冷链物流活动的效率性,即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还包括食品冷链物流活动的效果性,即食品能够迅速、有效地从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转移,提高食品冷链物流服务水平。
对于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来说,主体间协同的形式主要有食品供应商与加工制造商之间的协同、食品加工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协同等。
食品供应商与加工制造商之间的协同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食品供应商实力较强的情况下,为强化销售功能或提高物流作业效率,由食品供应商承担主要物流功能,或利用自己的信息网络对食品加工制造企业进行高频率、小批量的配送;另一种是在食品供应商实力相对较弱而食品加工制造企业实力较强的情况下,由食品加工制造企业集中处理物流活动。
食品加工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协同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超市等大型零售企业建立自己的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食品加工制造商销售的商品必须经过该中心再向食品零售企业的各店铺进行配送。而零售商与食品加工制造商之间通过特定的框架协议简化订货、收货等手续,提高物流效率。另一种是由食品加工制造商建立物流中心。这种模式对中型零售企业来讲,既可有效利用食品加工制造商的食品冷链物流资源,专注于自己的零售业务,又能享受食品冷链物流中心集中配送带来的利益。对于食品加工制造商而言,该模式能够加强自己与零售商的合作关系,全程可控,既能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又能将剩余的资源提供给其他企业,扩大业务量,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对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来说,食品冷链物流企业既是一个重要的主体,也是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实现协同的一种重要方式。食品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协调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食品冷链物流活动,提供物流服务,形成了一种集成的食品冷链物流作业模式,创造出了一种比上下游企业自营物流服务更有效率、更为安全、服务水平更高且成本更低的食品冷链物流服务。从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协同的对象看,既可依托下游零售企业,成为众多零售企业的集中配送中心,也可依托上游食品加工制造企业,成为其物流代理。
(2)按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主体数量分类。从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主体的范围看,又可将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分为独立主体的主体内协同、两个主体之间的协同及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
第一,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内协同。食品冷链成员企业通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获得协同效应,即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实现整体性协调之后获得的企业整体效益超出企业各部门效益之和。
以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为例,其内部协同指的是企业内部的业务、仓储、运输及客户服务等部门之间,以提高企业的业务效率与效益为共同目标,实现各部门在人员、设备、机构、组织等方面的协作。这些部门之间的协同有助于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无缝衔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这种主体内协同的实现是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实现协同的基础,只有每个主体理顺了自身业务流程,实现了所有业务流程及相关组织、人员在内部的高效、流畅运转,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协同才有意义,才能最终实现整个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的协同。
第二,两主体协同。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两主体之间的协同是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中最为简单的一种模式。两主体协同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主体的横向协同,指的是不同食品冷链上两个相同类型主体之间的协同。如处于两条不同食品冷链上的两个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为降低相关食品冷链物流投资、物流费用及运作风险,提高运作效率,通过横向协同的方式共同建造食品冷链配送中心,共同投资建设冷链相关设施设备。还有一种情况是处于同一条食品冷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如上文提到的食品加工制造企业与食品批发企业的协同,食品批发企业与食品零售企业的协同及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与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的协同。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两主体协同是更多主体之间协同的基础。
第三,多主体之间的协同。事实上,两个主体之间的协同只是多主体之间协同较为基础的一种情况,很多食品冷链物流系统都涉及多主体之间的协同。这种多主体之间的协同复杂程度远高于两个主体之间的协同。这是因为两个主体之间的协同无论在战略层、战术层还是操作层的相关协同框架中,都只涉及双边关系;而多主体之间的协同必须充分考虑所有主体的需求和利益,因而更为复杂。多主体之间的协同也可分为多主体之间的横向协同和纵向协同。
在多主体之间的横向协同中,仍然以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为例,多个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共同就合作框架协议、物流设施设备建设、运作模式等内容达成共识,目的在于共同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而多主体之间的纵向协同指的是同一条食品冷链上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如食品加工制造企业、食品批发企业、食品冷链物流企业、食品零售企业之间的协同等。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多主体之间的纵向协同是最为复杂的一种协同方式。
2.食品冷链物流系统设施设备协同
(1)食品冷链物流系统运输设备协同。运输设备协同指各协同主体在运输设备的购买、维护、使用等方面达成共识,共同使用这些运输设备,以达到提高设备利用率的目的。
冷链物流活动中使用的运输设备主要有冷藏汽车、铁路冷藏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冷藏飞机等。为确保食品安全,运输设备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无毒,无害,无异味,无污染并符合相关食品卫生要求。运输设备厢体应配备温度自动记录装置,以记录厢体内温度。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设备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进行维修。
与一般运输设备相比,食品冷链物流运输设备不仅价格昂贵,初期投资较大,且后期的使用维护费用也较高。总而言之,食品冷链物流系统运输设备的投入比一般物流系统要高得多。较高的运输设备投入往往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与风险。实现运输设备协同是降低单个企业资金压力与风险,提高运输设备利用率的一种策略。
(2)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仓储设施协同。仓储设施协同指协同主体之间在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仓储设施设备的建设方案、空间分布、规模、内部布局及运作机制等方面,充分考虑各主体的需求,达成一致的协议。这种协同方式能有效降低单个企业的投入与风险,提高仓储设施设备利用率。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中的仓储设施设备主要包括冷库及冷库中的附属设备,如货架、叉车、托盘等。冷库应具有冷藏等基本功能,还要能够利用现代控制技术对各冷藏库房、封闭式月台及压缩机房的制冷设备进行自动控制。此外,要定期对冷库设备和机器等进行检查、维护,发现异常要及时修理。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冷库、作业工具、周围环境等进行清洁、消毒,使之达到相关食品卫生要求。因此,相对于一般仓库而言,冷冻冷藏仓库无论在建设成本还是维护成本方面都要昂贵得多。而这种设施类固定资产一旦建设完成,改变余地很小,可能会面临投入较高而货源不足的困境,产生设施利用率低的风险。
3.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信息协同
在信息技术不够发达的时代,受信息传递和处理能力的限制,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传递的速度都十分缓慢,很难建立一个共享的数据库,而只能借助于原始的可以处理数据的自动化形式。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失真经常会导致固有的不经济性,如过分的固定资产投资,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益低下,物流计划不合理,误导运输供给与生产计划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能更为快速、准确地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以开放分布式系统为基础的共享数据库与信息结构的应用,不仅使企业内部,而且使整个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中的信息都可以共享。业务数据不仅对顾客和供应商是透明的,而且对顾客的顾客和供应商的供应商也都是透明的。实际上,只要各个企业加强协同,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主体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
物流系统协同的产生和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可以说如果没有当今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就不会有协同管理思想的产生,也就无法实现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管理。
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的存货管理、运输计划、自动补充库存等作业不可能实现。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管理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而这一思想和方法从诞生起,就与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管理强调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设施和技术的协同。而协同的实现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协同与网络化相互支持并互为补充。协同强调对人力资源及其他各种资源的调整与再调整整合与再整合。协同过程是在管理中实现与顾客、顾客的顾客及供应商关系的协同,可帮助企业了解客户的需求,进而对共同的机会作出敏锐的判断,因此协同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三、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过程
食品冷链是供应链的一种类型,而食品冷链物流是食品冷链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根据管理过程将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由上至下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和操作层三个层次。[11]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战略层协同以概念模型与协同管理思想为基础,对整个食品冷链进行整体的定性或定量分析,主要研究物流系统协同管理要素与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战术层协同主要研究具有直接供需关系的食品冷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物流协同策略等;操作层协同是供应链实现协同的关键和基础,主要研究如何实现供应链的同步运作及信息协同等问题。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过程,由战略层协同开始,之后进行战术层协同,以操作层协同为基础。操作层协同会影响战术层协同,战术层协同也会影响战略层协同。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过程
本文根据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的要素特点及协同对象,从组织(主体)、资源(设施设备)和信息三个方面对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具体见表1。
四、结论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的对象可分为主体协同、设施设备协同和信息协同。协同的过程可分为战略层协同、战术层协同和操作层协同。其中,对协同对象的分析是协同过程、方法与步骤分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