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网资产规模开始呈现扩大趋势,怎样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种种束缚,提升电网稳定以及完全运行能力和盈利能力,从而不断延长电网经济的寿命。资产标准化作业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电网企业资产的规划、研究、设计、选型、采购、建设、运行、维护等过程开展的统筹管理,从根本上减少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从而促使资产效益得到最大化发挥并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网企业;资产标准化;管理
一、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概述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说,资产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电网企业的资产较为分散,其资产管理是以企业的资产台账为基础,以资产工单的提交、审批和执行为主线,综合资产的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使用管理等,对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性管理。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资产种类繁多。
二、与其他行业中的企业相比,电网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除了办公、经营、交通运输工具及建筑物等一般性的资产外,还有许多其他专用资产,如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电路及用电计量设备等。
(二)资产分布广泛。
与其他企业相比,电网企业的资产分布非常广,比如说,输电线路分布在从城市到农村的任何一个地方,用电计量设备分布在每一个用户之中,导致电网企业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的工作繁重且困难重重。
(三)资产变动频繁、技术更新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用电量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技术改造、输电线路升级以及配电线路的分割、拆除、延伸等资产变动经常发生,这给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造成很大困难。伴随着资产的频繁变动,电网企业的技术更新逐渐加快,电网企业须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及时准确反映资产的变化,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四)资产资金比重大。
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电网企业的资产总额很大。且随着输电电网改造与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其资产总额将越来越大。因此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实质上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投入水平及资产投入产出效益的高低。
二、电网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资产的变动、报废困难,资产虚增现象明显。
一般来说,电网企业在实施资产管理时,将一整条线路作为一个资产单位进行登账,除了线路的自身价值外,还包括输电线杆、梁、工程附加费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但是,电网企业的输电线路变化频繁,原有的线路部分拆除或废弃、部分线路已切改到新建线路中去、旧线路中的部分“路由”用于新铺杆线等都会导致原整条线路的资产无法部分消减,而新线路又对该资产进行重复计算,造成资产虚增。
(二)资产投资决策科学性不强。
对输电线路的修理和技术改造有助于电网企业增强输电效率,但需要的资金量大,且主要以上级企业的拨付为主。基于此,电网企业的线路改造项目的计划性强,而且按年度报送下一年度改造计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现阶段电网企业对资产的投资决策的准确性不高,不能保证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和生产经营的可靠性。
(三)缺乏专业化资产管理方法。
电网企业的资产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变动频繁,随着我国对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难度逐步加大,急需专业化的管理方法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一方面,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部门众多,应设立综合部门负责资产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电网企业已采用了先进生产信息系统、财务管理软件等管理信息系统,但缺乏专门的资产管理系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缺乏库存资产管理,难以进行库存成本控制。
有分析指出,我国电网企业已经普遍采用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且已经满足了企业基本业务管理需求,目前正向以资产和设备为核心,实施资产和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向发展。但该系统仍处于不断完善状态,仅能确保企业资产的正常运行,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还没有实现充分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控制资产使用成本、提高企业经营能力的要求。
三、电网企业资产标准化作业管理体系设计
(一)设计原则。
从系统学的角度来看,电网企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包括资源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等因素,因此需要信息化系统做支持。此外,电网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与企业的组织层级、管理制度以及经营流程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多环节、多指标的综合性问题。电网企业在设计资产标准化作业管理体系时,应以系统学理论为基础,以企业战略规划为导向,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统筹规划资产标准化作业管理的平台,科学构架资产标准化作业管理的总体方案及实现方式,使企业资产标准化作业管理与管人、管事相结合;与企业的权、责、利相结合;与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相结合;与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相结合;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相结合。
(二)设计方案。
电网企业在设计资产标准化作业管理体系时,应设计详细的框架结构图,一般来说,电网企业的资产标准化作业管理体系包括设计、实施和评价三部分,也即建设前期、具体建设期和建设后期。作为信息化管理平台,电网企业资产标准化作业管理体系是在设备维护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涉及企业原始资产数据、资产变动数据和资产处置数据。
(三)功能描述。
本文认为电网企业的资产标准化作业管理体系应贯穿到电网企业资产流转的全过程,其功能包括设备物资管理、资产盘点管理、资产验收管理、资产入库管理、库存管理、调拨移库管理、领用出库管理等,该体系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1.设备管理。
电网企业的设备管理体系是指通过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设备管理平台,跟踪设备的日常运行状态,并提供设备处理数据等。设备管理跨越企业的多个层次,服务于全局管理,构建多维度的设备管控平台。设备管理能进一步细化电网企业资产标准化作业管理,提高资产管理准确度与深度,保障电网企业的资产安全,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2.采购管理。资产采购是电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电网企业构建资产标准化作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资产采购管理系统通过对供应商、采购环节实施有效管理,构建企业资产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建立围绕资产采购活动的管理体系,集成资产的采购计划与库存管理,不断减少企业的资产积压、保证资产的供应与库存管理。
3.库存管理。
资产库存管理是基于资产条形码和资产移动作业技术,实现对资产验证、移动与移库管理,实现资产身份验证和库存移动同时进行。资产的库存管理贯穿资产到货、入库、调拨、出库、盘点等全过程,实现资产仓库内部流转的全流程监控。目前来说,电网企业的库存管理依旧存在着效率低、错收及错发等不合理因素,企业资产的库存准确率也随之降低。在资产标准化作业管理体系下的库存管理系统支持资产的货位管理、批次管理等,结合资产的详细信息,满足资产出入库及盘点管理,提高资产库存管理的效率,保障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实现资产库存管理的“账、卡、物”相符,实时分析资产库存现状,提供资产库存变动依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网资产管理在电网企业日常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电网资产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电网企业的发展,标准化管理在电网资产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电网资产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电网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中凯,唐忠诚.昆供物资设备身份识别与仓库移动作业管理的实现[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3,(08):114-117.
[2]陈国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会计之友,2011,(34).
论文作者:王晨威,闫超,李保广,谭龙飞,唐小博,刘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4
标签:资产论文; 电网论文; 企业论文; 作业论文; 资产管理论文; 线路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