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过对本专科临床实习护生进行调查,了解其职业损伤现状和职业防护措施的掌握。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94名护理专业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论 不同学历、不同等级实习医院护生职业损伤发生无明显差别,职业损伤发生明显。护生职业防护意识不高,应该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意识。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职业损伤;职业防护
前言:职业损伤(Occupational injury),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1]。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在各种各种的危险因素中。而护理实习生,由于对工作环境的生疏以及缺乏对职业损伤危险因素和安全措施的认识等原因,发生职业损伤的危险性更大[2]。据报道, 实习护生由于操作不熟练、缺乏实践经验及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在实习期间职业损伤的发生率高达93.3%[3]。因此,在护理学领域开展职业损伤调查和自我防护措施教育有很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方便取样方法,以某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临床实习生共94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30人,女生64人,三级医院实习护生54人,二级医院实习护生40人,专科护生33人年龄20~23岁,本科护生61人,年龄22~24岁。
1.2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10份,其中有效回收率85.5%。
1.2.2 研究工具
1.2.2.1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自行设计“实习护生职业损伤及防护措施调查表”。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实习医院级别; ②护生职业损伤情况,其中包括物理性损伤因素、化学性损伤因素、生物性损伤因素和心理性损伤因素等,有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③护生掌握职业防护情况和更倾向于获得防护知识的途径,护生对职业防护知识教育现状和需求,共18项,每个项目都列出答案选择“是”或者“否”。采用不记名方法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 在30分钟内独立完成,问卷发放前使用统一指导语。
1.3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数据录入器录入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运用以下统计方法:
(1)应用概率、百分比描述不同学历护生在职业损伤和防护各项选择上的差异。
(2) 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不同学历实习护生的职业损伤和防护情况
在职业防护意识方面,只有32.8%本科护生和30.3%专科护生在进入实习或实习中去体检;仅有18.0%本科护生和18.2%专科护生在工作半年内接种过乙肝疫苗,表明本专科护生体检和接种防护意识不高。物理性危险因素中,81.9%本科护生和93.9%专科护生都知道紫外线消毒时保护眼睛和皮肤, 60.7%本科护生认为在长期搬运病人或重物时有腰背部的受伤,超过75.8%专科护生长期搬运病人或重物时有腰背部的受伤。化学性危害因素中,护生职业防护行为总体上相对较强,81.9%本科护生和93.9%专科护生在接触消毒液都带戴手套和口罩。生物性危害因素中,锐器损伤比较明显,83.0%护生都发生过锐器损伤,本科护生占 75.4%和专科护生占96.9%,其中次数在1-5次护生占25%,次数在5-10次占28%,>10次占31% ,心理和生理危害因素中,77.7%护生曾遭受过语言、态度等暴力事件和社会偏见,其中本科护生占70.5%,专科护生占90.9%。65.6%本科护生和39.4%专科护生能够正确处理护患关系,证明护生在处理护患关系时还有欠缺(见表1)。
表1 不同学历护生职业损伤和防护行为的比较(n=94)
2.2不同学历护生在是否有锐器损伤和注射针头在使用后是否将针头回套上的比较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本专科护生在工作中是否有锐器损伤(χ2= 7.048,p<0.05)和注射针头在使用后是否回套针头(χ2= 5.14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学历护生在锐器损伤和注射针头使用后是否回套上的比较(人,%)(n=94)
2.4不同学历,不同实习医院护生在工作中损伤后的处理,(见表4)
表4结果显示,不同实习医院和学历护生在工作损伤后部分护生能够及时、正确处理伤口(本科占75.4%,专科占87.9%)但是只有很少部分护生在消毒处理完伤口后上交报告处理(本科护生上交报告率为16.4%,专科护生为9.1%,三级医院实习护生占12.9%,二级医院护生占15.0%)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学历护生(χ2=2.139,p>0.05),不同级别实习医院护生(χ2=1.778,p>0.05)在工作中损伤后处理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不同学历,不同实习医院护生在工作中损伤后的处理的比较(n=94)
3 讨 论
3.1 护生职业防护意识的特点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生职业防护意识不高,说明大多数护生并未意识到采取职业防护行为的重要性,应将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列入医学院的教材及课程设置中, 使护生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职业安全的重要性。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有效率为96%~99%。因此,开设护理职业防护课程,系统地进行相关知识教育,是保证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有效防范职业损伤发生的重要手段。。
3.2 护生职业损伤的类型分析
3.2.1物理性损害对护生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0.7%本科护生和75.8%专科护生认为在长期搬运病人或重物时有腰背部的受伤,受损严重。因此,护生在搬运病人时要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保持身体的平衡, 借助腿部肌群力量抬起病人,节省体力减少对自身身体的劳损程度。
3.2.2 化学性性损害对护生的影响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 各种消毒剂、固定剂、各种药物广泛应用于医院, 它们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对医护人员存在着潜在的毒副作用。有关职业病相关研究证实, 经常接触此类化学品会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和痉挛、化学性气管炎或肺炎和皮肤损害 [4]。本研究显示,81.9%本科护生和93.9%专科护生在接触消毒液时戴手套和口罩;88.5%的本科护生在做感染手术巡回护士时戴手套,专科护生75.8%在感染手术巡回护士时戴手套;75.5%护生在接触病人任何标本(血液、痰液等)都带手套,其中本科护生占57.4%,专科护生占29.8%,数据表明本专科护生在化学性损伤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方面相对高些。护生为了完成工作,平时不得不接触到一些对病人有利却对护士自身有损害的物质,因此要求我们接触消毒物质时,需戴口罩和手套进行防护。如对硅胶手套过敏时,可戴双层手套,里层戴上薄膜手套进行隔离,尽可能保护自身安全。
3.3.3生物性损害对护生的影响
表2研究结果显示,本专科护生在工作中都有较高的锐器损伤率,不容忽视。其中本科生中46人曾发生过,损伤率为75.4%,而专科生32人,损伤率为97.0%,两样本率的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科护生在校职业防护知识体系比较完善,在职工作中防护意识相对较强有关。护士在操作后习惯回套上针帽,这也是造成刺伤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忙碌的工作时,仓促的针帽回套,容易发生针刺伤。美国CDC 早在1987 年在全面性防护措施中就提出: 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5]。表3显示,不同学历学生损伤后查阅病历( χ2 =13.341,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科生对损伤的危险后果认识全面,职业防护知识相对较强有关。
表4显示,不同学历,不同实习医院护生在工作中损伤后的处理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不同学历、不同等级实习医院在工作中损伤后向上级汇报率不高, 这一现象既暴露了缺乏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管理,也暴露了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3.3.4心理和生理性损害对护生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77.7%护生遭受过语言、态度等暴力事件和社会偏见其中本科护生占70.5%,专科护生占90.9%,表明护生心理性损伤严重。只有55.4%护生能够正确处理护患关系。患者有病种、文化层次、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关系的差异, 他们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及护理过程产生认知上的偏差, 加之人们自身利益保护观念的加强, 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 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投诉, 产生护患矛盾和护理纠纷, 给护理人员造成精神压力[6]。解决护患关系紧张,首先必须了解和尊重病人,提高自身沟通技巧,其次,护生必须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加强对病人心理充分充分了解,使自己的工作得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
4 建 议:护理实习生,由于对工作环境的生疏以及缺乏对职业损伤危险因素和安全措施的认识等原因,发生职业损伤的危险更大。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实习生职业自我防护行为和意识,提高护生对护理损害与防护的认知程度,护理管理者和医院护理工作者应该建立完善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帮助护生顺利转变为护士,减少职业损伤发生,最大限度提高护理工作者的职业安全。
5 结 论:不同学历、不同实习等级医院护生职业损伤发生率高,职业损伤发生明显。护生职业防护意识不高,应该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意识,提高对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和采取相应防护行为,减少职业危险因素对护生的影响,提高整体护理安全率。
参考文献:
[1] 司希梅 , 范兰香 护士职业损害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华北煤炭医学学报 2004 11.6(6).799
[2] 林伟丽,彭山玲,余陈佳 护生职业损伤及自我防护现状的调查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mar;24(3)
[3] 李春燕. 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 ] . 护理研究,2007, 21( 11C) : 3016 3017
[4] 李素芬.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7) : 857
[5] Gerner HM , Ivey FD ,Lane TW. Follow - up and education of em2 ployees exposed to a patient with HIV antibodies and massive bleeding. Am J Infect Control ,1989 ,17 :349 - 352.
[6] 周旦云.妇产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J ]. 护理研究, 2004, 18( 7) : 1293.1294
论文作者:黄小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损伤论文; 职业论文; 防护论文; 专科论文; 本科论文; 医院论文; 因素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