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论文_杨苏民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论文_杨苏民

杨苏民 河北省沙河市第二中学

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彼此分享相互间的经验,并获得共同发展得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总是从自身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出发选择学习内容,对外界的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因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心理年龄特点等制约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是通过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多提问等方式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性、发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发生于单纯的吸收。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能力,重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积极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

一、发疑才能有悟,把提问的权利“下放”给学生

爱因斯坦曾讲过一段精辟的话: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都知道一切伟大的发明创造源于人类的提问与假设,可能孩子的提问是天真的、荒谬的,但即便如此,教师也应加以引导和保护,绝对不可以给与否定,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教学中,有一类学生是教师既爱又怕的,那就是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怕,怕他们在上课时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爱,则是喜欢他们这种爱“钻牛角尖”的个性。说也奇怪,每到课堂中出现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劲头就来了,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各抒己见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通分”一课,讲到为了计算简便,通常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时,一位学生却提出这样不简便,他说:“每次通分都要再求一次最小公倍数多麻烦,我有更简便的方法:用原来几个分母的积作为公分母,不是既快又方便吗?”说到这里,其他学生也讨论开了。这时我们及时引导他们讨论两种方法的利和弊,整节课气氛浓烈,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常常利用课余问师长,查资料。对此,我们深深感到学生“钻牛角尖”是一种勤奋好学的表现。所以我们在平时课堂中非常注重民主,总是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质疑,允许不同意见在课堂上讨论。虽然有时侯学生的提问有点幼稚,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是科学上的创新和发明,往往是从异想天开地“钻牛角尖”开始的。因此,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解决,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是大有好处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实施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实现目标

在处于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数学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是由于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数学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动机等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面对学习较差的学主进行教学,则不利于学习优秀的学生的发展;反之,则不利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既注意到开发优等生的潜能,使其能在“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展,又兼顾到学困生,避免总给他们以失败的体验、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我们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它能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使他们学有所向,学有所成。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学生数学基础存在较大差异情况下,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能发挥其最大潜能,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具体做法是:①教师根据制定的分层教学目标,采用精讲方式,留出充分时间,让学生展开思维,在这段时间内,教师对学困生进行适当辅导。②课堂提问时,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层面的学生,使学困生有成功的喜悦,优生有思维发展的空间。③在课外布置有弹性的数学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如基本题是全体学生必做的,而提高题则采用学生选做的方式,提高题也采用有层次的方式,鼓励学生从中选择他们认为需要做和想要做的习题来做。

三、以开放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中“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课前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比吗?让学生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比?身高与两臂平伸的长度比?脚底长度与身高比?并引导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的用处……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开放题,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探索新知识。“一题多解”是设计开放题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有作用的。但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不是来展示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而是要寻找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也就是说,掌握“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题一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求认识问题的正确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这是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所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解决多个相同数相加时,乘法的应用就是一个捷径,假如这时仍有学生用机械的加法来做,你会怎么想呢?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帮助他们总结归纳问题,使其认知水平有所提高。由此反映出新旧教学认识和观念的差异,是重形式还是重实质,是看过程还是看目的,是侧重知识的机械记忆,还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学生既是教学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有效地由未知向已知转化,促使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必须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种双边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其蕴藏的学习潜力,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键。

论文作者:杨苏民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  ;  ;  ;  ;  ;  ;  ;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论文_杨苏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