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哈密论文

哈密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哈密论文

哈密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哈密论文,资源开发论文,地区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研究区概况

哈密地区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的东大门,也是古代西域与中原地区联系的交通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北道与新北道既经过其境内,并西延至西域诸地、中亚和西亚。现地区行政区划上辖有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伊吾县等二县一市;地貌单元上以天山山脉为界,分为山南、山北两部分。山南的哈密市拥有沙漠、戈壁、绿洲、山地等地貌单元,山北的巴里坤、伊吾两县主要拥有天山山地、盆地、草原等地貌单元。历史上,哈密地区一直是中原文化进入西域的桥头堡,接受了大量的中原先进技术与文化思想。从东汉永平16年设置宜禾都尉开始,中原王朝一直对哈密地区实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这种独特的区域位置、类型齐全的地貌单元、悠久的历史文化等因素为哈密地区创造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经实地普查,发现哈密地区拥有71个旅游资源单体,按照国家旅游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得知,哈密地区旅游资源六大类齐全,拥有74种基本类型的32种,基本类型覆盖度达43.2%。旅游资源中尤以自然风景资源为主,自治区级的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构成哈密地区的龙头景区,客观上带动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2 旅游资源的特征

2.1 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

2.1.1 景色秀美的自然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

在天山山脉的南北坡,几乎每个山沟都可称为旅游资源。其地原始森林茂密,草场优美、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空气清新,给人以返朴归真的感受。山南的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较早,哈密回王时期,黄田庙尔沟就做为哈密回王的行宫,在夏季供王室贵族避暑、休闲之用。山北的风景旅游资源开发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占地120km[2]的天山风景区,是游客进行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会议、探险、民族风情等旅游的理想天地。以白石头度假区为主体的旅游点仅1998年旅游旺季就接待了14万游客,两翼的黑沟、寒气沟、松树塘、马圈沟也是风景独特、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

2.1.2 古代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遗址考古旅游资源

哈密地区古文化遗址有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其他各类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9处〔1〕,其中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距今3 200 年前的遗址众多,是其中的精华之一。新石器时代的三道岭遗址、七角井遗址、卡尔桑遗址和焉不拉克遗址,出土文物丰富,文物造型别致,为中外学者所关注。其中焉不拉克遗址不仅保存完好,文物类型齐全,而且与别处的文物异同,被有些学者命名为焉不拉克文化〔2〕。 而五堡古墓葬出土文物所代表的文明程度之高,令人惊叹,堪与同期中原文化相媲美。从人种上讲,焉不拉克墓地和五堡古墓出土的古尸有欧州高加索人种和东方蒙古人种两种〔3〕。说明此地早期就是中西文化融合之地。 这些文化遗址为游客特别是专家学者探古溯源、寻找古代文明之路提供了场所,是一种极有吸引力的考古旅游资源。

2.1.3 融合中原文化的庙宇旅游资源

哈密地区的庙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巴里坤县素有“庙宇冠全疆”之美称。从宗教上讲,哈密地区的庙宇旅游资源可分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以及中原地区流行的民间宗教。从时序上讲,早期以佛教为主,以盛唐为代表,典型的遗址有白杨沟佛教寺院和庙尔沟石窟寺等。清朝时,哈密地区以关帝庙,龙王庙为代表的庙宇遍布,据道光年间修订的《哈密志》记载仅哈密市就有各类道观43座,民国时期又新增40座。而巴里坤县不愧为庙宇之冠,有庙宇90座,解放初期,从天山山腰俯视巴里坤县城,仅能看见各类庙宇建筑,而不见其他城池建筑〔4〕。 伊期兰教庙宇建筑仅以清代回王坟、盖斯墓为代表。从地域上讲,现残存的庙宇旅游资源在天山山脉以南以伊斯兰教为主,以北以中原地区流行的民间宗教为主。

2.1.4 民族风情浓郁的草原文化旅游资源

巴里坤湖边是哈萨克族民族风情集中展现之地,每当夏季来临,湖周数百顶帐篷云集,是游客了解哈萨克族风俗习惯及各种文娱活动的最好场所。活动在巴里坤的哈萨克民族风情以及反映草原文化的南湾古墓、八墙子岩画、石仁子石人等景点所代表的文化形式,构成了当地的草原文化旅游资源。

2.1.5 知名度高、种类多的地方物产旅游资源

哈密瓜和五堡大枣是哈密地区最驰名的地方物产。哈密瓜以甘甜质美而成为清朝宫庭的贡品,赢得了御赐“哈密瓜”的美名,并由此享誉中外。五堡大枣则以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甜为特色,深受游客之喜爱。近年来,地区逐渐发展哈密瓜基地、无土栽培基地和大枣基地,并加工成各种旅游产品,特别是正在建设的哈密贡瓜园,必将成为地区旅游的拳头产品之一。

2.1.6 依托丝绸之路北道与新北道的丝路旅游资源

贯穿于哈密地区全境的丝绸之路北道与新北道为当地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丝路沿线的烽燧,每隔几公里分布在道路的两旁,雄伟壮观。丝绸之路作为全世界闻名的旅游热线,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哈密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一个部分,具有很大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

2.2 旅游资源分布特征

2.2.1 种类齐全、堪称新疆风景的浓缩区

哈密地区从地貌单元上看,各种地貌单元齐全,沙漠、戈壁、绿洲、山地、草原、盆地、湿地、湖泊一应俱全;从人文景观上看,古文化遗址、古交通遗址、庙宇建筑、军事遗址、民族风情等也应有尽有;从文化类型上看,拥有丝绸之路文化中的绿洲文化与草原文化,可谓是新疆旅游资源的浓缩景观区。

2.2.2 旅游资源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明显,南北差别大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地带与南部沙漠戈壁地带,人文旅游资源则按丝绸之路北道与新北道分布在天山山脉的南麓与北麓。南部沙漠戈壁地带东西向分布有沙漠景观、硅化木及雅丹地貌景观;中部以哈密市区为中心的东西向绿洲地带,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有以回王时代为代表的回王坟建筑、哈密贡瓜园等旅游资源;北部天山山脉为度假、消闲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天山以北则是草原民族风情集中分布区。

3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3.1 旅游资源分区

根据哈密地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特征、分布特征及其内在联系,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将哈密地区的旅游资源分为四个大区,具体为:(1)天山风景区:包括白石头度假区、松树塘度假区、马圈沟度假区、 鸣沙山滑沙区、泉水沟青少年夏令营基地、天山庙景区;(2 )哈密田园风光旅游区:包括回王坟、盖斯墓为代表的伊斯兰宗教区、哈密贡瓜园、市区文化娱乐区;(3 )巴里坤丝路新北道风光旅游区:包括巴里坤县城庙宇文化区、巴里坤湖边民族风情区、丝绸之路新北道古军事遗址区;(4)沙漠戈壁考古探险区:包括库木塔格沙漠探险区、 雅丹地貌探险区、五堡古文化区。

3.2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3.2.1 天山风景区 以东天山北坡自然风景为依托, 以白石头度假村、松树塘、马圈沟、鸣沙山为中心,配合哈萨克族民族风情,修建一些具有哈萨克族建筑风格的木质毡房和古老隋唐风格的建筑,分几个中心,几种不同风格,建立一套完整的旅游度假中心体系。形成集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会议、探险、民族风情于一集的多功能综合旅游区。夏天是旅游旺季,可开展多种形成的旅游活动,如赛马、进入山区探险、滑沙、观景、狩猎及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冬季为旅游淡季,可开展滑雪、狩猎、探险等活动,以改变旅游旺、淡季的巨大差别。

开发项目上,分近期(1999~2000年)、中期(2001~2010年)、远期(2011~2020年)三期实施。近期修建的主要项目有:(1 )白石头风景区:以白石头度假村为龙头,加强其接待功能。主要修建白石头大本营木质结构毡房区、白石头毡房度假区、简易高尔夫球场、小型跑马场、将口门子—白石头度假区的路面改造为3级沥青路面;(2)天山庙景区:在天山庙旁修建观景亭、在天山庙至口门子的盘山道上选择几处观景胜地,修建几个面积为25m[2]左右的观景亭;松树塘选择几条进山线路,搞马背探险;在鸣沙山搞人工滑翔伞。中期的主要项目有修建正规的高尔夫球场;扩大鸣沙山旁小湖,搞一些垂钓项目;改造203 省道天山南麓入山口至口门子段公路为3级沥青路面;修建马圈沟毡房、 帐篷区;修建松树塘滑雪场与滑冰场。远期可开发的主要项目:修建天山庙至口门子的空中揽车。

3.2.2 哈密田园风光旅游区

该区主要指丝绸之路北道上的哈密市城区以及天山山脉以南,库木塔格沙漠以北的地区,区内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回王坟、盖斯墓、黄田庙尔沟避暑行宫、哈密贡瓜地、地区博物馆等景点。主体上形成以哈密回王时期创造的景点为主,以古人类文化遗址及现代休闲娱乐设施为辅的旅游格局。开发思路上重点突出伊斯兰教的文化体系,反映哈密回王与中央王朝的密切关系,表明哈密自古至今一直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的规划思想。围绕哈密瓜大作文章,拓展其具体的精神内涵,让游客一到哈密,就体验到哈密瓜无处不在的旅游环境。最终让该旅游区成为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环节,吸引敦煌与吐鲁番两地的游客光临。开发项目:近期:在回王坟大门内,修一座小型展览室,展示哈密回王时期的历史风貌;修建哈密贡瓜园;利用驼鸟繁殖中心,发展驼鸟综合服务项目,如骑驼鸟比赛,将驼乌的蛋、肉、毛等加工成旅游产品;装修现在地区博物馆的大门,让游客明显感受到博物馆的存在:中期:复原哈密回王7世、8世墓的正面建筑;建成哈密贡瓜园;在花园水库附近,修建以生态农业为主的田园风光区;复原黄田庙尔沟避暑行宫;修建一座现代化,高标准的地区博物馆。远期:复原哈密王宫。

3.2.3 巴里坤丝路新北道风光旅游区

该旅游区主要指丝调之路新北道沿线巴里坤境内的旅游资源,它是哈密地区中远期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区,在自治区旅游发展规划中也将丝绸之路新北道做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该区的主要景点有巴里坤湖、怪石山、丝绸之路新北道沿线的烽燧,大河唐城,仙姑庙,巴里坤城墙,八墙子岩画、姜行本碑等景点。开发重点以反映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碑石雕刻文化,烽燧军事文化,巴里坤庙宇文化和哈萨克族民族风情为主体的汉文化及草原游牧文化为主。围绕巴里坤县城与巴里坤湖周边,建设相关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重点景区,突出巴里坤汉文化与西域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特点,形成巴里坤草原游牧民族风情旅游区。

开发项目:近期:修建南关公园,复原公园内的仙姑庙、地藏寺、关岳庙、孙滨庙等庙宇建筑;选择适当的地点,分别建立巴里坤八景观景亭;设立巴里坤湖边民族风情接待点,开展民族风味小吃及娱乐活动。中期:修筑环巴里坤湖西边的沙石路面;修筑简易的环怪石山旅游路线及观景点;复原丝绸之路新北道上五墩—七墩三座烽燧,设立狼烟传递情报的旅游项目;在南关公园内,建造清代城墙完好庙宇遍地的微缩汉、满两城;公园内设立巴里坤博物馆。远期:复原部分巴里坤城墙;复原巴里坤汉城之西瓮城。

3.2.4 沙漠戈壁考古探险旅游区

本旅游区主要指哈密地区南部的戈壁、沙漠地区,包括五堡地区的古文化区。主要景点有拉甫乔克古城、五堡古墓群、雅丹地貌和库木塔格沙漠等。本区开发上分两个系列,一是南部沙漠、戈壁的探险旅游,二是五堡古文化区的考古寻根旅游两部分,属于特种旅游的范畴。对外促销对象主要是外国游客和国内喜欢猎奇、探险的游客。开发项目:建立五堡民俗村和组织驼队进行雅丹地貌、沙漠探险旅游。

4 旅游网络的建设

旅游网络是将旅游产品合理地向外界推出的一种手段,将同性质或同一地域的旅游产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相应的旅游线路。哈密地区的旅游线路可分为五个部分:(1 )哈密市区一日游:博物馆—回王坟—盖斯墓—哈密贡瓜园—石油新城—驼鸟场。(2 )天山风景区度假二日游:哈密—白石头—鸣沙山—松树塘—哈密。(3 )丝绸之路新北道五日游:哈密—白石头—巴里坤—木垒—昌吉(4 )五堡考古探险一日游:哈密—二堡坎儿井—白杨沟佛寺—拉甫乔克古城—五堡民俗村—五堡古墓群—雅丹地貌探险。(5 )巴里坤草原文化二日游:南关公园—城墙—八墙子岩画—巴里坤湖环游(怪石山、湖边民族风情)—烽火台—牧民定居点。

收稿日期:98—11—14

标签:;  ;  ;  ;  ;  ;  ;  

哈密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哈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