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旭东[1]2011年在《联合应用超声心动图、双源CT及3.0T磁共振对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梗死透壁程度及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双源CT、3.0T磁共振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增强全心冠脉成像)及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血流成像均为新近发展的无创性冠状动脉检测新技术,但迄今尚未见同步对比此三者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能力的前瞻性研究。本文探讨双源CT、3.0T磁共振增强全心冠脉成像及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连续受检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一天内行同步双源CT、3.0T磁共振增强全心冠脉成像及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进行诊断试验,采用盲法评价三者诊断冠状动脉明显(≥50%)狭窄的准确性。结果:1.双源CT、3.0 T磁共振和超声心动图分别有486段(486/512,96.0%)、479段(479/512,93.6%)及398段(398/512,77.7%)可供评价,双源CT及3.0 T磁共振可评价节段相似,超声心动图可评价节段少于双源CT及3.0 T磁共振。2.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对照,以冠状动脉血管为单位的分析结果是:3.0T磁共振对比增强全心冠脉成像与双源CT对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诊断准确性相似,虽有稍逊于双源CT的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双源CT及3.0T磁共振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都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双源CT、3.0T磁共振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脉明显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94%、88%及65% ;特异性分别为90%、88%、72%;阳性预测值为82%、78%、5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95%、81%。3.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的分析结果是:3.0T磁共振对比增强全心冠脉成像与双源CT对诊断左主干+左冠状动脉、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诊断准确性相似,虽有稍逊于双源CT的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左主干+左冠状动脉、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双源CT、3.0T磁共振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都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双源CT、3.0T磁共振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左主干+左前降支明显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5%、89%、79% ;特异性分别为90%、90%、78%;阳性预测值为86%、85%、6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93%、86%;对左回旋支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5%、85%、46% ,特异性分别为95%、92%、68%,阳性预测值为90%、79%、3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95%、79%;对右冠状动脉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4%、88%、65% ;特异性分别为85%、82%、69%;阳性预测值为70%、71%、5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93%、79%。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左主干+左前降支明显狭窄诊断敏感性最高(79%)、右冠状动脉其次(65%),左旋支最低(46%)。4.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前降支明显狭窄处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为3.6±1.9M/S,狭窄处与狭窄前峰值血流速度比率为3.3±1.2,左旋支明显狭窄处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为3.0±0.5M/S,狭窄处与狭窄前峰值血流速度比率为2.8±0.6,右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处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为2.8±0.6M/S,狭窄处与狭窄前峰值血流速度比率为2.7±0.3,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处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以及狭窄处与狭窄前峰值血流速度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3.0T磁共振增强全心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均有相似的高度的诊断准确性,虽然双源CT的各项评价指标均略优于3.0T磁共振,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由于较低的成功显示率以及较少的可评价节段,诊断准确性较低。3.0T磁共振增强全心冠脉成像的优势在于无Ⅹ线及碘对比剂的潜在危害,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经济便携且能提供丰富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信息,可作为对双源CT与3.0T磁共振增强全心冠脉成像的有益补充。目的:识别心梗的透壁程度(The transmural extent of infarction ,TME)兼具指导临床再灌注治疗及评判预后的双重意义。目前,无创性的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是否可用于识别陈旧性心梗透壁程度、具体方法及其实际应用价值均尚未明确。本研究拟探讨2D-STI技术识别陈旧性心梗患者左室整体心梗大小与节段水平透壁程度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方法。方法:对43位临床确诊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连续性患者进行2D-STI、磁共振延迟强化成像(delayed-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E-MRI)及生化检查的随机盲法同步临床试验。2D-STI左室整体水平指标包括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旋转及扭转指标;左室节段水平指标包括各节段舒张期室壁厚度及各节段应变指标,后者包括短轴上各节段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SR),圆周应变(circumferencial strain,SC),旋转角(rot);以及长轴上各节段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SL)。整体水平心肌梗死大小包括心肌梗死容积率及梗死质量;节段水平透壁心肌梗死指DE-MRI延迟强化区≥50%节段总容积。<50%为非透壁心肌梗死。左室心尖各节段依TME分成透壁组及非透壁组,生化检查指标包括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NT Pro BNP及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①在左室整体水平, GLS与左室整体心梗容积率显著相关(P=0.008),相关系数等于0.620;GLS和心尖最大旋转率是左室整体心梗容积率的显著预测因子(P分别等于0.005及0.014),标准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0.720及0.592;GLS是左室整体心梗质量的预测因子(P=0.024),标准回归系数(Beta)为0.545,各生化指标不是左室整体心梗容积率及质量的预测因子;②在左室节段水平:与左室心尖段心肌梗死非透壁组相比,左室前壁心尖段透壁组舒张末期室壁厚度、SR(ES),SC(ES),SR Peak G,SL(ES),SC Peak,SL Peak G,SL Peak及SC Peak G(依ROC曲线下面积降序排列,下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室侧壁心尖段SC(ES),SC Peak G,SC Peak及SL(E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间隔心尖段SL Peak ,SL Peak G, SC Peak ,SL(ES),SC(ES)及SR(E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室后壁心尖段SR Peak G,SR(ES)及SL(E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左室下壁心尖段SC Peak G,SC Peak及SC(E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后间隔只有舒张末期室壁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而各节段旋转角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ROC曲线分析显示舒张末期室壁厚度为判断左室前壁及后间隔心尖段透壁心梗的最佳指标,前者临界值5.5MM时诊断透壁心肌梗死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5.7%,后者临界值5.5MM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1.5%;SC(ES)为左室侧壁心尖段最佳指标,临界值-3.0800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4.4%;SL Peak S为左室前间隔心尖段最佳指标,临界值-5.4650时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100%;SR Peak G为左室后壁心尖段最佳指标,临界值12.265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0%;SC Peak G及SC Peak S均为左室下壁心尖段最佳指标,临界值-5.3200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8.8%。结论:①在左室整体水平, 2D-STI技术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可准确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整体心梗大小;左室心尖旋转率是较左室整体扭转角或扭转率更好的评价指标。②在左室节段水平,发现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以及/或室壁厚度指标分别可检出左室心尖不同节段的透壁心梗,但不同应变指标的识别能力表现各异,这可能是左室各节段心肌方向、透壁应变不同的复杂性的真实反映。目的:术前准确识别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类型是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 TGA)根治术即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 ASO)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探讨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与双源CT检查对识别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类型的诊断价值及提高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将164例准备行ASO患儿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其中大动脉转位室间隔完整(TG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 ,TGA/IVS)患者49例,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TGA with ventricular septum defect ,TGA/VSD) 77例,右室双出口伴TGA(Double outlet right vetricle with TGA,DORV/TGA) 38例。164例中的53例连续TGA受检者在行ASO手术前三天内同时行双源CT检查。全部病例采用盲法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进行诊断试验。结果: 164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发育正常124例(75.61%),冠状动脉畸形40例(24.39%),其中TGA/VSD及DORV/TGA中冠状动脉畸形32例(80.00%),TGA/IVS冠状动脉畸形8例(2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现10种异常类型,其中冠状动脉起源于单个冠状动脉窦17例(42.50%),为所有畸形中比率最高者,其中第一位为1LCx1R,占25%,第二位为2LCx2R,占17.50%,与其他类型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中所见对比,164例患者以患者为单位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达90.0% , 95.2%, 85.7%及96.7%。以手术结果为对照,53例术前双源CT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畸形诊断以患者为单位的诊断准确性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双源CT与经胸超声心动图敏感性为94.7%对94.7%、特异性为94.1%对91.7%、阳性预测值为90.0%对85.7%,阴性预测值为96.7%对96.9%。结论:1超声心动图能够在ASO术前准确诊断绝大部分TGA患者的冠状动脉解剖类型,与双源CT具有相似的诊断准确性,可替代双源CT作术前检测。2本研究共发现10种异常冠状动脉类型,有助进一步认识TGA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规律。
黄海韵[2]2012年在《冠状动脉可视化及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定量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运动及心功能中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且发病率不断上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认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它同样被运用到PCI术后随访中。但是CAG属于有创操作,在诊断、随访冠心病的同时也带来多种并发症。因此探讨无创伤性的冠心病影像学诊断、随访方法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新技术发展迅速,其中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能提供左心室17节段运动同步性相关数据,定量分析左心室节段运动情况。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imaging, STI)能够准确测量左心室节段心肌在不同方向上的形变,从而评价左心室节段心功能。RT3DE和STI技术能直观、定量地评估左心室心肌节段运动,有望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术后评估中体现重要价值。但是,以上两种超声技术不能直接显示病变冠状动脉,同时,应用RT3DE和STI技术诊断冠心病以及定量评价介入治疗术后心肌运动及心功能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建立了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将其与TTE结合,研究TTE显示的左心室17节段供血冠脉及其分支,力求为超声新技术评价冠心病提供详尽的解剖学参考。在此基础上应用RT3DE和STI技术定位诊断冠心病患者的病变冠脉,分析PCI前后左心室整体及节段运动,目的在于探讨RT3DE和STI在冠心病诊断及PCI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为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后随访提供无创伤性、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强的评估手段。研究目的:1.建立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将其与TTE结合,证实冠脉分支与心肌节段的供血关系,为TTE评价冠心病提供精细解剖对照。2.探讨RT3DE和STI两种超声技术在诊断冠心病患者病变冠脉及评价PCI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及其与正常成人超声心动图的对照研究选取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心脏(Chinese Visible Human,CVH)连续断面及5例正常成人心脏CT(Computer Tomography)数据集,运用体绘制与面绘制的重建方法,在Amira5.2.1三维可视化软件上建立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采集50例正常成人心脏超声二维图像,建立心脏超声数据库。在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上使用Amira软件模拟超声标准切面进行虚拟切割,依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Cardiology, ACC)规范的影像学左心室室壁17节段心肌分段方法与相应的超声图像进行冠脉解剖及心肌节段的对照研究,明确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与左心室17节段的供血关系。2.RT3DE和STI诊断冠心病以及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后评价对照组为50例健康成人(男33例,女17例),年龄22~38(28.6±7.8)岁,无高血压或心脏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窦性心律。冠心病患者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内科收治心脏病患者,共170例(男95例,女75例),年龄40~82(61.2±8.9)岁,均有明确冠心病史或临床疑诊为冠心病,心电图显示ST-T改变。使用philips公司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X3-1探头及S5-1探头采集三维、二维超声心动图,以DICOM格式保存。冠心病患者于超声检查后两日内行CAG检查,筛除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依据CAG显示冠脉狭窄程度分为两组: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主支狭窄且狭窄程度<75%者归为轻-中度狭窄组(98例);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主支狭窄且狭窄程度≥75%者归为重度狭窄组(43例);将重度狭窄组中行PCI患者(36例)归为介入治疗组,分别于术后3天、2个月、6个月行超声检查。应用philips公司QLab8.1分析软件,3DQA、CMQ插件分析CAG术前160例冠心病患者超声图像,获得牛眼图(Illustration of the Bull Eye, IBE)、时间-容积曲线(Time-volume curve)、纵向时间-应变曲线等(Time-strain curve),将显示异常的节段归为病变节段,结合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定位诊断病变冠脉,统计阳性和阴性病例数。CAG术后,将RT3DE和STI所得冠脉狭窄阳性及阴性病例数与CAG对比,将重度狭窄组和轻-中度狭窄组行下一步分析,评价两种超声技术诊断病变冠脉的准确性。应用RT3DE和STI技术获得对照组及介入治疗组PCI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收缩同步性以及心肌应变数据,做两两对比研究,探讨RT3DE和STI技术在PCI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本研究建立的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能清晰显示正常人体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能够将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立体结构与心脏大体解剖相结合,并能够按照TTE常规切面进行切割,明确各个切面上左心室各节段冠脉供血,为TTE及其新技术通过异常心肌诊断病变冠脉提供精细、直观的冠脉解剖对照。2. RT3DE和STI诊断冠脉狭窄阳性及阴性病例数与CAG做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T3DE和STI诊断重度狭窄组、轻-中度狭窄组病变冠脉具体分支,分别与CAG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CAG为标准,RT3DE诊断单支病变灵敏性>72%、特异性>97%,诊断多支病变灵敏性>87%、特异性>78%;STI诊断单支冠脉病变灵敏性>63%,特异性>94%,诊断多支病变灵敏性>80%、特异性>57%。3.RT3DE: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同步性指标以及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牛眼图等显示,PCI术后左心收缩功能及同步性明显改善,大多数指标在术后3天便有改变,术后2个月开始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各指标较为稳定,但同步性指标与对照组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STI:左心室经治疗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各空间方向时间-应变(率)曲线显示,PCI术后经治疗节段心肌应变能力明显改善,术后3天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值较术前有一定程度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各方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6个月各指标较为稳定,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将其与TTE切面做对照研究,能够精确显示TTE中左心室17节段各自供血冠脉,为RT3DE和STI等超声新技术诊断冠心病提供精细、准确的解剖学对照,为临床通过超声技术直接判断病变冠脉及其分支提供了桥梁和工具。2.RT3DE凭借左心室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和牛眼图技术已具备准确诊断冠心病的能力。STI技术亦可依据纵向时间-应变曲线诊断病变冠脉,但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及RT3DE。以上两种超声心动图技术具备无创、简便的优点,有望成为诊断冠心病的无创、准确的诊断方法。3.RT3DE和STI技术能够获得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收缩同步性和心肌应变相关数据,证明了PCI术后2个月是缺血心肌恢复灌注的有效检测时机。以上两种超声技术具备无创、可重复性好、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有利于PCI术后长期随访,并对左室整体和局部功能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刘志[3]2011年在《冠状动脉64-MDCTA扫描行左心功能检查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常规冠状动脉64-MDCTA扫描方式,探讨64-MDCT左心功能检测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所对应的期相,同时测量左心室功能各项指标,并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评价为行冠状动脉64-MDCTA扫描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同时进行64-MDCT左心功能检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材料与方法随机收集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T室行冠状动脉64-MDCTA扫描成功者100例,年龄为57±12(32-83)岁,男60例,女40例,所有的受检者均有64-MDCTA检查结束后3日(72小时)内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查结果。冠状动脉64-MDCTA扫描采用后门控心电扫描方式Timing bolus法,扫描范围覆盖整个心脏,图像后处理采用回顾性心电重建技术,将原始图像重建为间隔为5%、0%-95%共20个期相的全心动周期薄层图像,调入随64-MDCT机配置的后处理工作站,采用自动心功能分析软件,计算出各个期相的左心室容积及左心室功能的各项指标,并将所测得的左心室功能各项指标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受检者中95例左心室舒张末期为0%期相,5例为95%期相;27例左心室收缩末期为35%期相,56例为40%期相,17例为45%期相;0%期相位于心电图QRS的主波波峰区,35%期期相位于T波中部,40%期相位于T波末处。64-MDCT心功能检测得到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为151.76±31.33ml(89.20ml-306.00ml),收缩末期容积(ESV)为55.09±16.70 ml(25.30 ml-105.70ml),每搏输出量(SV)为96.04±20.26ml(29.80ml-200.30ml),射血分数(EF)为64.11±6.04%(50.20%-78.20%);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测得到的EDV值为113.39±30.04ml (67.00ml-223.00ml), ESV值为41.34±13.80ml(21.00ml-87.00ml),SV值为71.43±19.20ml(33.00ml-125.00ml),EF值为64.15±5.40%(51.00%-79.00%)。64-MDCT心功能检测结果(EDV、ESV、SV、EF)与超声心动图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0.745、0.706、0.647;64-MDCT心功能检测所得到的EDV、ESV及SV值均高于超声心动图,但是EF值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64-MDCT左心功能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为0%期相,收缩末期为35%-45%期相,大部分为35%或40%期相;采用常规冠状动脉64-MDCTA扫描所获得的心功能检查结果准确、可信,可以在不增加射线量和对比剂用量的前提下,为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扫描的受检者同时额外提供准确可信左心室功能信息。
杨道玲[4]2015年在《兔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及多功能复合超声心动图的观察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简单有效的兔心肌梗死模型制备方法,并寻找一种快捷、高效、准确的诊断兔心肌梗死检查方法,为本课题组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价值。方法5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2组:心肌梗死组、假手术对照组。两组动物均行开胸手术,无需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保持兔胸膜完整。心肌梗死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假手术组开胸后同一部位只穿线不结扎。观察两组动物手术前、手术后30 min、2h、6h、1d、1w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及复合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M型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诊断指标的变化。结扎冠状动脉后30 min、2h、6h、1d、1w分别取出心脏,心脏短轴切片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不同时间段心肌梗死兔心肌的病理改变情况并与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复合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照。结果1总体情况心肌梗死组兔死亡5只,存活率80%;假手术组兔死亡2只,存活率92%。2心电图心肌梗死组、假手术组兔建模前、建模后心率均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心率失常。心肌梗死组兔结扎冠状动脉后心电图波形即有变化,30 min内主要以ST段压低改变为主,有时可见T波负正双向,ST段抬高不明显;术后2h普遍可见ST段抬高,T波高耸等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表现;术后1d及1w部分心梗兔心电图可见病理性Q波。假手术组兔建模前后心电图变化不明显,仅穿线后牵拉心脏即刻有部分兔ST段抬高,放松后心电图恢复正常。3血清心肌酶对心肌梗死组兔建模前、建模后30 min、2h、6h、1d、1w兔血清心肌酶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CK-MB、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及术后1 d血清心肌酶升高最明显,与同时段假手术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心肌酶指标明显高于同时段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兔术后部分血清心肌酶虽有短暂升高,但变化不明显,术后6h均恢复正常水平。4复合超声心动图 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发现建模后30 min、1h、2h仅可见心肌梗死兔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和术前相比心功能基本无变化(P>0.05);建模后6 h至1w内间断观察可见心梗兔前间隔及左室前壁运动幅度明显减低且逐渐僵硬,范围逐渐扩大,兔心功能明显降低(P<0.05)。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兔节段性室壁运动情况,发现术后30 min心梗兔局部室壁运动即有明显改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异常节段数逐渐增加,敏感性优于传统二维超声。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后发现心肌梗死组兔受损节段与未受损节段的对比明显增强,以前壁、前间隔变化最明显。动态观察术前、术后假手术组兔心脏超声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5病理组织学心肌梗死组兔HE及MASSON染色均证实有心肌梗死的病理表现,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梗死情况越严重,梗死面积越大:心梗早期(术后30min、 2h)仅可见散在小梗死灶;心梗中期(术后6 h)可发现明显心肌梗死病理改变,梗死区可见排列紊乱的、肿胀的心肌细胞,部分溶解断裂,部分细胞核肿大疏松,周围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心梗后期(术后1d及1 w)可见大量细胞核碎裂、溶解、消失,心肌组织呈现凝固性坏死。结论通过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可成功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复合超声心动图等技术联合观察能够准确敏感地诊断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程度,为本课题组对冠心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为临床医师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价值。
王凤[5]2008年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川崎病儿童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川崎病是好发于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以全身广泛血管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其中大约5%-10%的患儿累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因此,川崎病目前已成为儿童最常见和重要的后天性心脏病。川崎病的远期转归与冠脉的病变密切相关。冠脉的血流动力学检测可提供重要的临床和生理信息。近年来,超声心动图多普勒和彩色成像技术的进展使得运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Doppler echocardiography,TTDE)在儿童、甚至新生儿中无创检测冠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成为可能。目的1、建立TTDE检测儿童冠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血流速度与血流速度储备(coronary flow velocity reserve,CFVR)的方法;2、初步建立不同年龄组儿童LAD血流速度与CFVR的95%参考值范围,评价健康儿童冠脉血流动力学特征;3、探讨不同程度的冠脉病变对于川崎病儿童冠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4、评价CFVR检测在早期诊断川崎病儿童冠脉狭窄与微循环功能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选择因心悸、心前区杂音以及各类偶发早搏就诊的健康儿童85例(年龄4个月~13.6岁,平均6.6±3.8岁)和川崎病儿童23例(年龄1.9~14.4岁,平均5.7±3.1岁;病程5个月~9.7年,平均3.3±2.3年);2、运用TTDE检测85例健康儿童静息状态下LAD舒张期峰值流速(peakdiastolic velocity,PDV)及平均流速(mean diastolic velocity,MDV):3、选取其中25例儿童(年龄7个月~11.5岁,平均5.4±3.5岁)予以三磷酸腺苷(ATP)160μg/(kg.min)持续静脉注射共6分钟,测量LAD用药前后的PDV与MDV值,并通过计算比值得出相应CFVR值;4、按照病程中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冠脉病变程度,23例川崎病儿童被分为三组:无病变组(n=9)、病变恢复组(n=7)和持续病变组(n=7),分别测定各组儿童LAD远端的PDV与CFVR值;5、持续病变组中,4例CFVR测值显著降低儿童进一步行核磁共振(MRI)、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或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1、85例健康儿童中,80例成功显示LAD远端舒张期血流频谱,技术成功率为94.1%(80/85);其中38.75%(31/80)记录了静息状态下完整双期血流频谱;2、80例健康儿童中,PDV均值33.49±7.91cm/s,MDV均值25.58±5.65cm/s,均与心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77,0.406,p=0.001,0.000);3、25例健康儿童中,以PDV和MDV计算得到CFVR值分别为2.66±0.78和2.35±0.70,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96,0.591,p=0.002,0.002);按照年龄分组,<2岁、2~8岁和>8岁组的CFVR(PDV)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22、≥1.94和≥2.22:4、三组川崎病儿童中,无病变组和病变恢复组儿童CFVR(PDV)测值分别为2.43±0.51和3.21±0.75,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持续病变组静息状态下PDV值达51.30±15.79 cm/s,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07,0.017和0.019);而CFVR(PDV)值明显降低,仅为1.61±0.36(p=0.000,0.004和0.000)。参照正常对照组,总共8例(8/23,34.8%)川崎病儿童CFVR(PDV)值显著降低,分别为无病变组1例、病变恢复组1例和持续病变组6例;5、MRI、CTA冠脉成像或选择性冠脉造影证实,持续病变组4例CFVR测值显著降低儿童中,LAD瘤样扩张2例、LAD严重狭窄1例和LCx完全闭塞1例。结论1、运用TTDE检测儿童冠脉左前降支血流频谱具有较高技术成功率,因此儿童冠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可推广应用于临床;2、儿童冠脉血流动力学具有年龄相关性:静息状态下冠脉血流速度与心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冠脉血流速度储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冠脉瘤和/或冠脉狭窄可导致川崎病儿童冠脉血流速度储备显著降低;4、川崎病儿童可能存在冠脉微循环功能异常,可导致冠脉血流速度储备降低。
许建萍[6]2001年在《负荷超声心动图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 ,PTCA)是利用球囊导管系统扩张冠状动脉内径或同时植入支架 ,解除其狭窄 ,改善其对心肌供血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现已常规作为冠脉再通的一
冯娟, 王锡明, 纪晓鹏, 李巧, 王正军[7]2014年在《二代双源CT MinDose技术与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狭窄术前评估中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双源CT的MinDose技术(MD-DSCT)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分别评价并比较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瓣环直径及心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欲行换瓣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MD-DSCT检查仅于全RR间期的10%间期全剂量曝光,于70%RR间期双斜轴向图像重建。超声心动图及MD-DSCT采分别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主动脉瓣环直径(AVAD)。结果所有患者MD-DSCT检查评价冠状动脉均获得良好效果。LVEF-2D与LVEF-MD-DSCT有较强的相关性(r=0.96,P<0.01)。AVAD-2D与AVAD-MD-DSCT有较强的相关性(r=0.91,P<0.01)。结论 MD-DSCT可以于术前一站式评价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LVEF以及AVAD。
王凤, 吴琳[8]2007年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儿童冠状动脉血流》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儿童各类原发或继发性冠状动脉病变、心肌肥厚所导致的冠状动脉功能的改变已逐步引起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运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成功检测儿童冠状动脉血流及其储备功能,从而为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安全无创的检测手段。
刘大伟[9]2010年在《钙化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探讨钙化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在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因胸痛拟诊为冠心病的286例住院患者,均经过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根据超声心动图对钙化退行性主动脉瓣情况的检查,将其分成钙化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组(63例)及无钙化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对照组(223例) ,然后这286例住院患者,再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将其分成冠心病组(77例)及无冠心病组(209例)。测定286例住院患者的性别血压级别吸烟年龄段TG, TC, HDL-C and LDL-C血糖等指标;卡方检验、t检验及方差分析上述指标的差异,用logistics回归方法分析上述因素对钙化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的影响,然后,再用logistics回归方法分析上述因素及钙化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对冠心病的影响。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钙化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钙化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组与对照组在年龄、高血压史、及LDL-C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在性别糖尿病史TG、TC、HD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钙化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病变是冠心病有价值的因素(P<0.01),且预测力大于年龄和TG;对于糖尿病和血压级别患者而言,钙化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仍然是冠心病有价值的预测因子(P<0.001)。结论:钙化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与冠心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成人主动脉瓣疾病有心绞痛症状行手术治疗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脉造影检查,无心绞痛症状的病人行此检查的年龄应适当放宽。
刘金耀[10]1996年在《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文中指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刘金耀综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钱蕴秋审校负荷试验是一种安全、敏感、特异性强的诱发心肌缺血,评估心功能贮备,早期检出冠心病的方法。七十年前[1]心电图和核素负荷试验开始应用于临床,负荷...
参考文献:
[1]. 联合应用超声心动图、双源CT及3.0T磁共振对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梗死透壁程度及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D]. 孙旭东. 福建医科大学. 2011
[2]. 冠状动脉可视化及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定量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运动及心功能中的价值[D]. 黄海韵. 第三军医大学. 2012
[3]. 冠状动脉64-MDCTA扫描行左心功能检查的可行性研究[D]. 刘志. 郑州大学. 2011
[4]. 兔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及多功能复合超声心动图的观察研究[D]. 杨道玲. 昆明医科大学. 2015
[5].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川崎病儿童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D]. 王凤. 复旦大学. 2008
[6]. 负荷超声心动图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的临床应用[J]. 许建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
[7]. 二代双源CT MinDose技术与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狭窄术前评估中的对比研究[J]. 冯娟, 王锡明, 纪晓鹏, 李巧, 王正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8].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儿童冠状动脉血流[J]. 王凤, 吴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
[9]. 钙化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D]. 刘大伟. 新疆医科大学. 2010
[10]. 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J]. 刘金耀. 心血管病学进展. 1996
标签:临床医学论文; 超声心动图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论文; 冠心病的症状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 双源ct论文; 心脏病论文; 冠状动脉ct检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