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梁晓东

房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梁晓东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

摘 要:在房建工程发展的过程之中,为了进一步满足建筑工程的建筑需要,提升房屋质量,需要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应的改善,所以本文将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提出加强其技术应用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在理论等层面上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

前 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去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质量,所以施工单位需要在正确认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的基础之上,从而有意识地去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以此推动房建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加强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有机协调。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在房建工程中的基本内涵

事实上我国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定义,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有详尽的规定,有两个方面的大体积定义,首先就是从几何尺寸上进行划分的“大体积”,结构物的实体最小几何尺寸应该控制在一米或一米以上,被称为是大体量混凝土,另一方面,如果混凝土自身的配比以及周围影响因素变化而致使产生相应的裂缝,这种也被称为大体积混凝土。所以大体积混凝土被广泛运用到现代房屋建筑工程之中,尤其是在楼房的基础建设上使用较多,为了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质量,保护房建工程的结构安全与使用安全,需要在明确其技术应用的基本内涵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此推动房建工程的实际应用与分析。

2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特点

首先在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水泥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大体积的混凝土堆砌在一起影响了内部热量的散失,从而导致内部热量比混凝土表面热量高,并且在冷却过程中,内外混凝土冷却速度也不同。混凝土各部分的热胀冷缩程度由于冷却速度不同形成的温差压力影响也不同,因此在混凝土本身各部分存在复杂约束关系形成内力。由于自身复杂内力的存在,在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拉力极限值时,混凝土很容易破裂,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等。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存在的这种问题,在将其应用在建筑施工过程时,也会由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发热,引起混凝土构件在升温、降温过程中部位温差应力以及自身内力的影响使构件本身产生裂缝,从而影响到结构安全及使用。因此了解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特点,研究解决方法是必要的。

3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3.1 模板变形的问题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中,混凝土受到的振动力以及内部压力的作用,可能会超过支撑体系与模板支撑的拉力极限值而导致模板发生变形。因此在建筑工程选择模板时,一定要根据其受力情况选择最合适范围内的模板,减少建筑工程中的废料损失。

3.2 浮浆和泌水的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由于体积原因采取分层施工的方式,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和振捣两道工序时,很容易出现浮浆和泌水问题,比如施工尾端各个分层之间出现泌水层现象。

3.3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问题

混凝土施工的裂缝问题是最常见,也是最需要克服的问题。因此,我们对该种现象深究了三点原因:混凝土的水泥成分,在浇筑过程中遇水发生水化反应放出热量,由于混凝土散热能力较弱,内部温度明显高于表面温度,同时在冷却时也会因不同的冷却速度形成温差压力。因此,在温度升高后,混凝土热胀冷缩以及自身内力的作用叠加,很可能在混凝土冷却后出现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经过水化作用形成温差压力后,如果在外部拉应力的作用下,超过混凝土本身的抗压强度,也会有裂缝出现;混凝土内部水分子的扩散运动也会造成其内部温度的规律变化,在环境温度的影响下,如果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变化时,也会出现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

4.1 合理选择材料

作为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关键成本,混凝土的制作材料选取也有一定的讲究。混凝土的主要制作材料有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由于在建筑工程的不同结构中,需要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因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不同类型混凝土的选料要求。水泥作为混凝土的基本原料,一般都选用一类采用低水化热火种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骨料是大体积混凝土制作中的主要原料,主要根据线膨胀系数小、岩石弹模较低、表面清洁且级配良好的原则来选择出高质量的骨料;在选骨料的同时,还应该完成对砂子和石子的选择,一般会选择质量较高的中砂,含泥量较低的大粒径卵石或是碎石沙子。

4.2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

4.2.1加入外加剂

外加剂的选用可以增加混凝土中各组分的粘合程度,并对泥土的收缩和膨胀有积极影响。减水剂主要通过降低水灰比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和耐力;缓凝剂一方面通过延缓混凝土水化放热的时间,从而减小内外温差造成的温差压力,加大混凝土的强度,另一方面,缓凝剂也能够增加混凝土各部分的粘合度,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引气剂可以有效舒缓混凝土内部各组分挤压形成的复杂内力,从而加强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抗裂性。

4.2.2掺加粉煤灰

混凝土的水泥在遇水发生水化反应后,其水化产物又会与硅铝氧化物相互作用发生二次反应。煤灰粉颗粒细小,可以均匀分散在混凝土中代替一部分水泥的使用,从而减少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并增加混凝度的粘合度。

4.3 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混凝土的搅拌过程都要考虑材料浪费的问题,因此在选取混凝土的搅拌场地时,尽量在施工现场周围选取,一方面可以在运输距离方面减少一部分混凝土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输送途中损失过度的材料热量。此外,对运输混凝土的容器也要从体积、形状、保温办法的层面进行选择。混凝土的运输过程,涉及到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制约。客观因素方面,天气、输送机械等影响有着不可避免的可能性,因此可以从输送人员、输送方案等人为因素方面着手,通过加强对输送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完善对运输过程坍落度、数目、标号等指标的记录,严格实施验收的步骤,实时监控运输中混凝土的易性与拌合物,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分层、结团、离析等情况。

4.4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受力很容易形成泌水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避免建筑结构出现裂痕,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首先,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施工时,每一层的铺设厚度也很重要。施工单位应明确混凝土的和易性,泵送的混凝土铺摊厚度一般不应该大于600mm,而非泵送的不应大于400mm。其次,在适当时机考虑适当添加粉煤灰减少水泥使用引起的化学反应,将搅拌的时间延长并控制在30分钟以内,增大混凝土的和易性。此外,施工人员应准确把握各种材料的用量,并合理加入添加剂。在分层浇筑过程中,也有以下事项需要注意。第一,要保证在每一层浇筑完成后,浇筑的水泥砂浆还没有凝固时,才能进行下次的浇筑。第二,施工人员在浇筑前进行试验,掌握大致的凝固时间,合理控制分层浇筑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得大于初步凝固时间。第二,施工振捣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注意反复振捣减少内部气泡的存在。根据上文,我们知道振捣过程很容易出现模板变形及泌水、浮浆问题,这里将振捣分为三个部分,在混凝土的坡角、坡中间以及坡顶三个位置分别进行振捣,保证三层振捣相互配合,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耐力。

结 语:

在目前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之中,需要在明确其技术应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实现技术控制与质量控制,可以从明确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规范、加强对于其技术应用的组织保障、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裂缝控制工作等多个方面上促进大体积混凝土的发展与进行,保障房建工程质量,实现施工技术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许钢,张慧.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7(03):95.

[2]刘珩.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7):91+94.

[3]李佳. 房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电子制作,2015(09):260.

论文作者:梁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房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梁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