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收获论文_杨庆臣

意外的收获论文_杨庆臣

黑龙江省萝北县第四小学 154200

在三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效果直观、 活跃课堂气氛、顺利快速传授科学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的目的,于是在三月份开学初,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们一起种植了一盆凤仙花。

没想到简单的一盆凤仙花,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很大帮助,使我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感触颇多。

当今社会的现状是,三年级的孩子连许多蔬菜、花草、庄稼的名字都叫不上来或者是分不清楚,更别提是亲自劳动播种了。播种凤仙花的种子那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表现是,“瞪大眼珠子看”,“争先恐后动手”,一个个发出惊叹的声音:“哇!原来是这么种的!”并且私下又种了几盆。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将这一兴趣保留了很长一段时间,天天盼望着快点长出小苗来。等学生看到根长出来以后,又有一个惊喜:“哇!原来根长得这么快!”我再提问“先长根还是先长茎”这一问题时,听到的是异口同声的回答:“先长根”,“根的方向向下”,“根生长的速度很快”……回答的是如此准确快速,并把我没有提问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真让我激动不已,因为这是以前不曾有过的效果。

从那以后,学生天天都量高度、观察颜色、做记录,并经常跟在我身后不停地问:“老师,什么时候开花呀?”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这盆凤仙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的教学工作省了力,教学效果却出奇的好。

以前传授叶的生长规律、花朵构造、果实的形状、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过程知识时,都是利用课件、图片等,效果非常不好,考试时经常出错。现在有一盆实实在在的凤仙花摆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接受了:

1.叶是垂直、交叉、四面八方分布的,是为了接受更多的阳光。

2.花由花托、花瓣、雄蕊、雌蕊组成。

3.以前研究“花的各部分将来生长发育变化结果”这一知识结构时,学生总是出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班级窗台上那盆生长旺盛的凤仙花又一次帮了我大忙。我把凤仙花捧到学生面前,让他们仔细观察掩映在绿叶中的一个个绿莹莹、毛茸茸、椭球形的小果实,是子房发育的。剥开一个小果实,里面还没成熟的黑色颗粒挤作一团,就是将来的种子,是胚珠发育的。而果实外面正是枯萎要脱落的花瓣、雄蕊和花柱。一道复杂难辨的连线题就这样轻松解决了。

4.学生亲眼看到了凤仙花的果实,理解了椭球型的形状。没有实物则很困难。

5.学生很容易分清雄蕊和雌蕊,第一次看到了子房。“哇!这就是子房呀!”学生惊讶的表情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学习花的结构时,在学习植物的身体结构时,在学习植物根、茎、叶的作用时,都用上了这盆美丽的凤仙花。

一分耕耘,几分收获。我带领学生播种了一盆凤仙花,却有一学期的收获:收获了优秀的教学成绩,收获了学生对我的的爱戴,提升了我的教学水平和信心,收获了许多人生感悟。

还记得那是五年级的一堂普通科学课《马铃薯的沉浮》,课前我准备了一些小马铃薯和一杯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浓盐水。课堂上,我信心十足地与孩子们谈话:同学们,老师手上有一个马铃薯,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同学们都说沉。于是,我把马铃薯放入清水中,果然是沉的。接着我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又故作神秘地说老师施展了一些魔法,能让马铃薯在这个杯中浮起来。我心里想:同学们看到马铃薯由沉变浮一定会觉得很惊奇,这样我就可以顺势引导同学们去探索马铃薯变浮的原因。当我把马铃薯放入盐水中出现的结果却令我措手不及:马铃薯居然稳稳地沉在了烧杯的底部。失败的实验引发了学生们的议论:“咦!怎么没变呀,不是和原来一样是沉的吗?”我也有些紧张,赶快把马铃薯从水中捞出来,仔细一看找到原因了,原来这个马铃薯不是我课前做实验的那个,我以为一个马铃薯能浮起来,其他也一定能浮起来。这可怎么办呢?于是我说:“这个马铃薯太调皮,不听老师的话,咱们再换一个听话的。”我赶快把课前实验过的那个马铃薯找出来重新做一遍,马铃薯终于浮在水上面。课堂出现的意外使学生兴趣大增,我决定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老师:在同一个杯子里,马铃薯为什么会有沉有浮呢?(我把两个马铃薯给同学们轮流观察)经过大家仔细观察发现两个马铃薯大小差不多,只是一个比较新鲜重一些,一个存放时间久了,外皮有些皱了,重量也轻了些。

学生1:新鲜的马铃薯水分多,重一些,所以容易沉;不新鲜的水分少,重量轻,所以容易浮。

学生2:我们上节课学过,大小一样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终于找到了答案。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后,我又引导大家共同探讨马铃薯在盐水中上浮的原因。

经过这个小意外,我深刻地体会到科学课堂是一个变幻多端的小世界。小学科学课是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常常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往往超出了课前预案设计。这时我们不能只图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尽管这些“小意外”的发生或许会打乱我们的教学节奏,但也给我们增添了许多不期而至的收获,而学生也正是在这样不断的动态生成过程中得以发展。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个机会,哪怕是失误,锻炼学生,提高自己。

论文作者:杨庆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6月总第1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  ;  ;  ;  ;  ;  ;  ;  

意外的收获论文_杨庆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