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林 (青海省西宁市 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影像科 810012)
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低剂量平扫64层螺旋CT评价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价值。方法 选取本科室收入的58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研究,时间: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对所选取的58例患者均采用低剂量平扫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观察和分析最终的检查结果。结果 30例无阻塞粥样硬化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为(5.64±1.25)mm,28例阻塞性粥样硬化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为(9.26±1.44)mm,2者相比较来说,阻塞性粥样硬化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阻塞粥样硬化病变呈正相关,P<0.05。结论 对于心肌梗塞患者,在实际诊断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低剂量平扫64层螺旋CT检查的方式,其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行。
关键词:心肌梗塞患者;低剂量平扫;64层螺旋CT;心外膜脂肪组织
心肌梗塞,属于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指的是人体内的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缺血或者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现象。近年来,有研究表示:区域性脂肪组织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更加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低剂量平扫64层螺旋CT对心肌梗塞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分别为2017年9月、2019年9月,研究对象来源于本科室收入的58例心肌梗塞患者。在58例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6例,女性患者为22例;年龄范围:23~79岁,平均(51.03±1.45)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文化4例,大专文化21例,中学文化27例,小学文化6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症状,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展开,此次研究有意义。
1.1.1纳入标准
(1)选取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签署相关同意文件的心肌梗塞患者;(2)研究选取58例心肌梗塞患者的理解能力基本正常。
1.1.2排除标准
(1)排除病历资料不够完整的心肌梗塞患者;(2)排除对相关检查措施配合度不高的心肌梗塞患者;(3)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的心肌梗塞患者。
1.2方法
对本次研究选取的58例心肌梗塞患者均实施低剂量平扫64层螺旋CT检查的方法,具体如下:(1)仪器的选择。此次研究选用的仪器为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CT,由美国出产,进行低剂量平扫[2]。(2)相关参数的调整。电流:320~450mA,电压:120~140kV,层厚:0.625mm,螺距:0.596,矩阵:512*512,视野:240mm。(3)操作方法。首先,指导并辅助患者保持仰卧的体位,其次,将流率调整至4~5ml/s,在患者肘前静脉处利用18G套管针进行350mg/L优维显(15ml)的注射,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其主动脉根部进行连续扫描,扫描周期保持在2s,延时8s。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在患者主动脉根部进行兴趣区的取样,以此获得时间密度曲线,延迟时间以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为准,后进行图像的重建,并组织科室内专业的主治医生进行评价[3]。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阻塞性粥样硬化(20例),即管腔狭窄≥50%,无阻塞粥样硬化(38例),管腔狭窄<50%。
1.3观察指标
统计检查过程中阻塞性粥样硬化患者(20例)与无阻塞粥样硬化患者(38例)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选择在SPSS24.0软件下展开,以()表示相关的计量资料,t检验,P<0.05。
2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低剂量平扫64层螺旋CT检查后,30例无阻塞粥样硬化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为(5.64±1.25)mm,28例阻塞性粥样硬化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为(9.26±1.44)mm,2者相比较来说,阻塞性粥样硬化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更高,差异有显著性,T=10.24,P=0.00。另外,经分析研究显示: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属于阻塞粥样硬化病变出现的重大危险因素,2者之间呈正相关,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心肌梗塞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人体过度劳累以及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密切的关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结构的改变,心肌梗塞这类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4]。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30例无阻塞粥样硬化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为(5.64±1.25)mm,28例阻塞性粥样硬化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为(9.26±1.44)mm,2者相比较来说,阻塞性粥样硬化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阻塞粥样硬化病变呈正相关,P<0.05。其主要原因分析为,针对心肌梗塞患者,在使用低剂量扫64层螺旋CT检查的过程中,对于管腔狭窄度≥50%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是,对于部分轻度狭窄病变的检出率相对较低。而心外膜脂肪组织,作为一个能量储库,覆盖了人体心脏表面的80%,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冠状动脉部位,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对人体心脏产生一定的影响[5]。
总而言之,在对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以实施低剂量平扫64层螺旋CT检查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观察阻塞粥样硬化与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关系,使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卢小爱,孙素,陈博,et al. 64排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甲状腺增强扫描中的价值[J].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9,13(1):44-47.
[2]喻红,肖寄余. 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师杂志,2017,19(1):128-130.
[3]卢小爱,孙素,陈博,et al. 64排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甲状腺增强扫描中的价值[J].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9,13(1):44-47.
[4]唐双玥,黄燕,张春来,et al. 多层螺旋CT、内镜及胃肠道造影对胃脂肪瘤诊断价值的比较[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2):154-157.
[5]常燕,王冬伟,李渭征,et al.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47-49.
论文作者:马院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3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塞论文; 脂肪论文; 组织论文; 粥样论文; 螺旋论文; 厚度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