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历史课程是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没有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使得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等。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列举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能够极大地改善目前历史教学的现状,使历史教学的教学成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目前,初中历史学科在初中的课程体系中处在一个令人担忧的地位上,由于历史不在初中的课程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很多学生不重视对历史的学习,他们把精力大多分在了数学、英语、语文等科目上。再者,因为历史不是初中阶段考试的重点,其在考试中占的分值不太大,所以,没有太多的老师教授历史课程,造成了历史教师资源的缺乏。这就导致了在历史教学中,从学生、教师双方的角度上看,历史教学没有取得显著教学成果。
一、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不够明确
教育理念指教师对教育方法的观念,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活动中起着引导性的作用。只有教师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选择科学的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人才。就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来说,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不符合我国教育法规的要求,要么墨守成规,要么矫枉过正。墨守成规就是说,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阅历较深的教师,教育理念陈旧落伍。他们眼中的历史教学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这种观念的教学活动就没有发挥出历史的教育意义,也没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受落伍观念的趋导,课堂上教师只关注教材的内容与考试的重点热点,没有深刻挖掘教材的延伸意义,也没有挖掘有意义的课外资源。他们被课本教材束缚了教学的思路,因此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到课后练习都死死围绕教材知识,只是强调机械地记忆,课堂交流互动很少,师生对话只围绕着教材进行知识记忆练习。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小,对学习历史兴致不高。所谓“矫枉过正”,是说部分教师既没有把握好现代教学理念,又完全抛弃否定了传统教育理念,导致教学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形成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有些老师一味地强调研究性学习、探讨式学习和自主学习,认为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授方式是不可取的,应该完全弃之。结果在上课时没有做好知识的铺垫,就让学生们讨论学习、合作交流,学生们由于能力有限,离开了基础知识的导入,讨论中根本提不出建设性的观点,直接后果是弱化了基础知识。实际上,各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有优点和不足,不应该采取极端的观点和手段,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安排教学方法,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选择最合适学生的。
2.脱离实际进行创新
新课程改革中鼓励初中历史教师要实行创新教育,相当多的历史教师也采取了创新式的教育,在收获一定成果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部分教师的创新脱离了实际。比如:创新活动脱离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与历史内容背道而驰,教师提问具有创新性但是不符合情感教育导向等等。
2.1创新不顾对象
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环节的设计,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生搬硬套别的教师的设计理念,甚至其他学科的设计,各种各样的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的活动充斥于课堂智商,比如:阅读、讨论、辩论、观察、角色扮演、舞台剧等等,学生忙于准备活动,根本没有经历去研读书本,进行扩展阅读,认真思考历史事件。结果导致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不愿意动脑的学生脱离教学活动,积极参加活动愿意学习历史的学生感到很疲惫。大部分的课堂活动都没能让全体同学参与其中,这就让大部分学生闲置,无事可做,他们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历史,应该学习些什么知识,久而久之,就脱离了教师的引导,对历史提不起兴趣来。这种课堂没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教师在课堂上没能传授出本节课的精髓,可以视为失败的教学。
2.2教师提问缺乏科学性与教育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缺乏经验的老师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为了达到“创新”的目的,忽视历史科学性原则,大胆进行课堂提问,不重视史情和历史背景。曾经有一位教师在讲红军长征时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除了教材中所标的红军长征路线外,你认为到达陕北是否还有更好的路线?”。教师的本意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们对红军长征路线有更好地认识,有些同学也提出了,选择瑞金和陕北两个点画一条直线,因为连接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最短,但是这就让一节历史课变成了数学课,就失去了教师之间做的背景铺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按照学生所画的线路行军,就失去了红军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事迹也就不复存在了。教师忽视了基本的历史真实,红军长征所走的路线不是人为可以改变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它就是最佳路线。
二、几点对策措施
1.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完善自我教育理念
教师在平时和假期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研讨会和培训,不断丰富完善理论知识,只有教师明白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是科学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收放自如,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也应该教到老,学到老,固步自封或是随心所欲地传授知识是不负责任的做法。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师从事教学,历史课才能发挥其教育意义,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
2.合理设计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历史教学活动的价值在于学生以史为鉴,了解历史发展规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机械地记忆背诵是无法发挥历史课的价值的。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并提出他们自己的解释,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做到这点的前提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的动力,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培养起鉴别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教师就应成为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助推器,教师应该像导演一样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调控。
3.重视历史事实,教学要唯真
历史是客观的存在,任何人都不能扭曲更改历史,这是历史教师应该遵守的最起码的导向标准。教师在课堂导入、课堂提问、知识讲解和活动设计等等教学环节中都应该向学生传授真实可信的知识,让学生也学会尊重历史。只有尊重历史,才能学好历史,发挥历史课的价值与作用。
4.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最重要源泉。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成绩,而是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认真研读教学的内容而不盲从教材,并对教学中学生容易问到的问题做好预测和估计,考虑好处置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高效率的利用时间的同时,语言、动作、情感要具有感染力,解释要清楚明了。结合实际情况,要组织好课外活动,科学有效地安排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文化遗产,这样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及爱国情操。
5.形成有效的管理策略
尽管教师在上课之前做了详细而又周密的计划,但是课堂上并不会按照预设的教学轨道去发展,有时会出现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自如地应对、化解突发事件。对偶尔发生的事件,要冷静的处理,既不影响课堂的任务又不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对课堂上顽皮的学生,要因势利导使其进入学习的状态。当教师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和学生共同探讨,找到正确的结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管理的前提,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应该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产生互动,以对话的形式走进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与学生产生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学生的情感,欣赏他们的独特见解,鼓励他们创新和研究。
6.注重教育本质
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要努力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深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伟大的人生理想。同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加深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理解,建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塑造完美的人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姜秀艳.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125-126.
[2]宁跃云.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 文学教育(中),2010,09:93-94.
[3]焦海军.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J]. 才智,2012,27:84.
[4]周道贵. 举步维艰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8:190-192.
论文作者:孟又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课堂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教育理念论文; 初中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