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新型嫁接法 茄果瓜类轴接法(论文文献综述)
田雪[1](2020)在《嫁接对辣椒生长及疫病抗性的影响》文中提出针对连作障碍导致的辣椒产量低下、土传病害特别是辣椒疫病严重的问题,开展辣椒不同砧木抗疫病类型筛选、不同抗病砧木和不同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效果及疫病抗性影响等方面研究,旨在为辣椒疫病防控及优质高产提供参考。通过试验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离体接菌法可以作为辣椒疫病抗性类型检测的快捷方法,并筛选出1种高抗疫病砧木、2种抗疫病砧木。采用离体接菌法接种辣椒疫霉菌“LT1534菌株”后第3d的病情指数和活体接菌法第16d的病情指数对辣椒疫病抗性类型划分一致,确定出巨根为高抗疫病类型砧木,青青一号和托拉斯加为抗疫病类型砧木,威壮贝尔、金马野力姆、沃夫冈、卡特188为中抗疫病类型砧木,鼎力五号、硕根领袖和韩国优壮为感疫病类型砧木。(2)POD、PPO和PAL酶活性以及木质素、总酚类和类黄酮含量的提高有利于防控疫病对辣椒的危害。与未接种疫霉菌的自根苗对照2(CK2)相比,接种疫霉菌的自根苗对照1(CK1)在接菌后特别是疫病逐渐发生过程中,辣椒体内的POD、PPO和PAL酶活性及木质素、总多酚和类黄酮含量升高,而采用高抗疫病类型砧木及抗疫病类型砧木进行嫁接的嫁接苗体内这3种酶活性(POD、PPO和PAL)以及木质素、总多酚、类黄酮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接种疫霉菌的自根苗对照1(CK1),其中高抗疫病类型砧木嫁接的处理这6项指标一直保持高水平。(3)砧木与接穗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嫁接可以显着提高嫁接苗对疫病的抗性,而砧木的抗病性向接穗传递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嫁接后显着地降低了辣椒疫病的病情指数,提高了嫁接苗抗病性;在砧木疫病抗性等级划分中,巨根砧木是高抗疫病类型砧木,青青一号和托拉斯加为抗疫病类型砧木;而对于以这3种砧木进行常规套管斜切嫁接方式下的嫁接苗疫病抗性等级划分中,巨根砧木嫁接苗表现为抗疫病类型,而青青一号和托拉斯加砧木嫁接苗表现为中抗疫病类型。(4)采用双断根嫁接法,其砧木与接穗结合部的伤口愈合与砧木根系再生同时进行;且有效预防辣椒嫁接苗的徒长,壮苗指数显着提高,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着降低,提高了产量并改善了品质。嫁接后15d时,砧木和接穗结合部的伤口逐渐愈合,维管束桥增多,维管束桥大部分连接完成,此时测定的辣椒叶片品红吸收量增加明显,特别是此时砧木已有再生根形成,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以自由运输,其含量也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双断根嫁接明显提高了果实单果重及折合产量,采用“巨根”和“青青一号”砧木进行双断根嫁接均提高了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徐博娅[2](2020)在《LED光源对番茄嫁接成活率及幼苗生理响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农业生产中LED光源多用于温室补光、植物工厂、组织培养等方面,在蔬菜嫁接育苗上的应用研究不多,在番茄嫁接育苗上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本研究为筛选出促进番茄嫁接愈合的LED光源,以‘茄砧21号’(S21)、‘番砧3号’(S3)为砧木,樱桃番茄(Fb)和普通番茄(Rf)为接穗,组成4种嫁接苗(Fb/S21、Fb/S3、Rf/S21、Rf/S3)开展试验,采用单波LED蓝光(B,450 nm)、红光(R1,630 nm;R2,660 nm)、红外光(I,735 nm)和复合LED白光(W1、W2,400~780 nm)组成不同波长和光强的LED光源,以白炽灯为对照(CK),研究番茄嫁接苗在不同补光条件下的嫁接成活率、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为工厂化嫁接育苗LED光源的选择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光源补光条件下番茄嫁接苗成活率差异显着。在单波LED光源中,4种嫁接苗在蓝光(B)补光下嫁接成活率为79.84-90.16%,高于R1、R2、I补光,但均显着低于白炽灯(CK),说明单波LED光源不利于番茄嫁接愈合。在3种复合LED光源(W1、W2、R2+I)补光下,4种嫁接苗的成活率显着高于CK或无显着差异。其中,嫁接苗Fb/S21在W1、W2、R2+I补光下成活率为98.01%、99.18%、97.14%,Fb/S3在W1、W2补光下成活率为99.54%、98.41%,Rf/S3在W2补光下成活率为91.93%,均显着高于CK,说明复合LED光源可用于番茄嫁接愈合补光。2.不同光源对番茄嫁接苗生长影响差异显着。在单波LED光源中,4种嫁接苗在红外光(I)补光下株高增长了8.7-10.1 mm,蓝光(B)补光下茎粗增长了0.367-0.467 mm,均显着高于CK和其他单波光源,说明红外光促进株高增长,蓝光促进茎粗增长。在复合LED光源(W1、W2、R2+I)中,嫁接苗Fb/S21和Rf/S21在R2+I补光下株高分别增长了8.33 mm和8.57mm,均显着高于CK,在W1和W2补光下株高增长与CK无显着差异;嫁接苗Fb/S3和Rf/S3在R2+I补光下株高增长与CK无显着差异,在W1和W2补光下株高增长显着低于CK。嫁接苗Fb/S3在W1补光下接穗茎粗增长了0.433 mm,显着高于CK;其余嫁接苗在复合LED补光下茎粗增长量与CK均无显着差异。说明R2+I补光使砧木S21的嫁接苗徒长,W1和W2补光对砧木S21的嫁接苗生长与白炽灯无显着差异,W1补光可提高嫁接苗Fb/S3接穗茎粗,有利壮苗。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W2、R2+I、W1适合用于番茄嫁接育苗补光。3.番茄嫁接苗对3种复合LED补光的生理响应不同。嫁接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W1和W2补光10 d,普通番茄嫁接苗叶绿素总量为0.0446-0.0570mg/cm2、类胡萝卜素含量为0.0189-0.0247 mg/cm2,均显着高于CK;嫁接苗Fb/S21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CK差异不显着;嫁接苗Fb/S3叶绿素a含量与CK差异不显着,类胡萝卜素含量为0.0161-0.0166 mg/cm2,显着高于CK。3种复合LED光源补光下嫁接苗茎部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37-3.30 mg/g FW,均显着低于CK。嫁接苗茎部MDA含量:W1补光10 d嫁接苗Fb/S21和Fb/S3砧木茎部与CK无显着差异;W2补光10 d嫁接苗Fb/S3和Rf/S3接穗茎部显着低于CK,嫁接苗Fb/S21和Fb/S3砧木茎部与CK无显着差异。嫁接苗茎部电导率:W1和W2补光10 d,嫁接苗Rf/S21和Rf/S3接穗茎部显着低于CK,嫁接苗Fb/S3和Rf/S21砧木茎部与CK无显着差异。W1和W2补光10 d樱桃番茄和普通番茄嫁接苗茎部POD、SOD、CAT活性均高于CK。以上说明W1、W2补光对普通番茄嫁接苗叶片光合色素合成有促进作用,对樱桃番茄嫁接苗的影响与白炽灯无显着差异,嫁接苗的胁迫反应程度显着低于白炽灯,抗氧化保护酶活性提高,利于活性氧的有效清除。综合研究结果,复合LED光源W1、W2显着提高樱桃番茄嫁接成活率,对普通番茄嫁接成活率无显着影响,对嫁接苗生长和叶片光合色素合成无不良影响,对嫁接苗产生胁迫作用低于白炽灯,适合用于番茄嫁接愈合补光。W1比W2更节能,且更有利壮苗和促进光合色素合成,可优先选择W1作为番茄嫁接愈合室的节能光源。
姜凯[3](2019)在《瓜类贴接式机械嫁接机理及装置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蔬菜嫁接育苗可有效克服因连年种植引起的土壤连作障碍和病虫害,能够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是一项绿色、环保、高效、高产的增收技术。由于蔬菜幼苗细小柔嫩、存在个体差异,人工嫁接效率低且质量难以保证,机器嫁接可实现嫁接苗的标准化生产。嫁接机是工厂化育苗生产的核心设备,能够有效缓解育苗工厂对人工的依赖,可代替人工嫁接,提高嫁接质量和生产效率。现有嫁接机对秧苗适应性差,作业时存在伤苗和切削精度低等问题,为提高机械嫁接精度,需要对秧苗柔性夹持、精准切削等机械嫁接机理开展深入研究。本文以瓜类秧苗(西瓜和黄瓜)为研究对象,以实现柔性夹持和精准切削为目标,采用机械嫁接机理研究、仿真分析及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砧木柔性上苗定位、秧苗精准切削、柔性夹持搬运、嫁接夹力学特性及自动上夹等关键环节进行理论分析与深入研究,旨在为瓜类蔬菜机械化嫁接机具的创新研发与优化提供理支撑和技术参考。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瓜类嫁接用苗的参数测定综合分析适合于瓜类作物的机械嫁接方法,测定了瓜类嫁接用苗的几何特征和力学特性参数,得到砧木子叶、苗茎、髓腔内部与生长点的几何参数,接穗子叶和苗茎几何参数,以及砧木子叶的压缩特性、苗茎的压缩与剪切特性,为嫁接装置执行机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2)基于CFD软件砧木柔性上苗定位机构气流场研究采用正压吹气与负压吸附相结合的作业方式,通过获取子叶背面曲线轨迹对吸附块和气吹块作业面进行仿形设计,研制砧木柔性上苗定位机构。利用CFD软件对吸附块负压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真空负压3kPa、吸孔直径1mm、吸孔深度4mm条件下,吸孔平均压力为972.38Pa,小于白籽南瓜和瓠瓜的子叶破裂点压力。对气吹块正压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进口流速30m/s,吹气距离30mm条件下,子叶作业面平均流速为1.816m/s,满足吹气压苗技术要求。砧木上苗试验结果表明:子叶压苗成功率为98.67%,吸附成功率为98.33%,无伤苗现象,说明吸附块和气吹块作业面仿形设计合理,作业性能稳定,为解决砧木柔性上苗定位问题提供设计依据。(3)秧苗切削机理及机构参数分析与试验研究为探明砧木切削的作业区域,对砧木髓腔内部结构和生长点特征进行数据测取,确定砧木和接穗匹配嫁接的切削角度,并提出一种接穗斜贴接式嫁接方法,提高砧木和接穗的切口对接精度。设计砧木生长点旋切机构,通过理论分析确定旋切中心与切面中心的位置关系。设计多层交叠式V型拢苗块,开发接穗拢苗切削机构,对秧苗拢苗过程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拢苗块V型口夹角为90°,并分析接穗切削作业参数。切削试验结果表明:接穗拢苗成功率为99.33%,切削成功率为100%、切削准确率为97.75%,说明V型拢苗块结构设计合理,拢苗对中效果明显;砧木压苗成功率为96.67%、切削成功率为98%、切削准确率为96.8%,说明通过调整旋切中心坐标改变切削角度的方法可行;砧穗切面贴合率为98.53%,满足机械嫁接技术要求。(4)柔性夹持机理及搬运机构动力学分析提出基于缓冲材料的柔性夹持方法并设计柔性夹持手爪,通过调整缓冲垫的夹持距离实现对秧苗夹持力的精准控制。对厚度3mm和5mm的EVA缓冲垫进行压缩力学特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缓冲垫夹持距离为0mm时,厚度3mm缓冲垫对白籽南瓜和瓠瓜夹持存在破损风险,厚度5mm缓冲垫对白籽南瓜、瓠瓜、黄瓜、西瓜的夹持安全可靠。设计四手爪旋转夹持搬运机构,旋转重复定位精度为0.03°,理论嫁接生产效率为1107株/小时。基于ADAMS软件对夹持搬运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旋转搬运过程中秧苗在不同夹持力下产生位移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搬运机构转速1r/s条件下,夹持力小于0.4N时,秧苗脱离了夹持手,夹持力达到3.5N时,秧苗无位移发生。(5)嫁接夹力学特性分析及上夹机构试验研究利用ABUQUS软件构建嫁接夹的夹持力与钢圈开口位移的分析模型,确定嫁接夹夹持力回归方程。设计自动上夹机构,实现嫁接夹的精量排夹,在排夹滑道倾角50°、推夹气缸压力0.4Mpa条件下,上夹成功率为98.67%,满足机械嫁接要求。分析夹口拉伸和夹体压缩的受力情况,并对嫁接夹进行力学特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嫁接夹的夹持力模型构建合理,能够表达嫁接夹的夹持力特性;钢丝直径0.7mm嫁接夹对黄瓜和西瓜嫁接苗夹持安全可靠,钢丝直径0.8mm嫁接夹对黄瓜嫁接苗夹持存在风险,送夹滑道内嫁接夹的临界推力为1.59N,为保证上夹稳定性提供依据。(6)瓜类贴接式嫁接装置总体设计及试验研究提出瓜类贴接式嫁接装置设计的技术要求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绘制嫁接装置技术研究的总体流程图,完成嫁接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和功能布局,并阐述嫁接装置的工作过程和作业参数,集成研制瓜类贴接式嫁接装置样机。以黄瓜和白籽南瓜为嫁接对象,分别考察上苗、切削以及自动上夹等环节执行机构的作业成功率,综合分析嫁接装置的嫁接成功率和生产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嫁接成功率为91.65%,生产效率为1054株/小时。
王波[4](2018)在《双断根嫁接对冬季茄子、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双断根嫁接是一种新型嫁接方法,其优势在于嫁接苗断根后根系再生,再生根系比原有根系发达、吸收水分养分能力强、防止愈合过程中徒长现象。在我国该种嫁接方法已经在瓜类蔬菜上推广应用,并且效果良好。本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茄子不同砧木对黄萎病的抗性影响,筛选出抗黄萎病茄子砧木,筛选茄子、番茄适合双断根嫁接的茄子、番茄抗病砧木,嫁接苗龄,双断根嫁接砧木根系再生的生长调节剂浓度,进而以自根苗及常规嫁接方法作对照,探究冬季生产中双断根嫁接对嫁接茄子、番茄生长及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得到以下结果:1筛选出3种抗茄子黄萎病砧木:‘进口有刺托鲁巴姆’、‘野力巴木F1’、‘砧好合’,其中适合茄子双断根嫁接的砧木品种为‘进口有刺托鲁巴姆’;筛选出适合番茄双断根嫁接砧木为‘野原2号’。通过对10种茄子砧木的抗病性分析,得出高抗茄子黄萎病砧木6种,分别为‘野力巴木F1’、‘进口有刺托鲁巴姆’、‘茄砧1号’、‘国产无刺托鲁巴姆’、‘惠美砧霸F1’、‘砧好合’;中抗砧木3种,分别为‘改良托托斯加’、‘进口无刺托鲁巴姆’、‘无刺藤木’;低抗砧木1种,为‘同步茄砧1号’。2砧木与接穗的苗龄相差较大,不利于嫁接苗结合部愈合,导致嫁接苗的成活率较低;砧木与接穗的苗龄相近,嫁接苗成活率高,愈合效果好。筛选茄子双断根嫁接最适苗龄为砧木5片真叶,接穗4片真叶;番茄双断根嫁接最适苗龄为砧木5片真叶,接穗4片真叶。3浓度为500 mg/kg的IBA:NAA=1:1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混配更有利于茄子和番茄的根系再生。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相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处理条件下,茄子、番茄的再生根产生及生长差异较大。相同浓度IBA、NAA单一处理下,茄子、番茄生根效果不如复合处理IBA:NAA=1:1。4双断根嫁接方法可有效提高茄子、番茄嫁接苗苗期壮苗指数和产量。茄子、番茄利用双断根嫁接方法的成活率及愈合进程与常规嫁接方法相比不受影响;在田间试验中,双断根嫁接处理的产量显着高于未断根嫁接处理及自根苗,果实品质不受影响。5嫁接苗在愈合过程中,结合部相关酶活性和激素含量发生显着变化。双断根嫁接法和常规嫁接法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吕星光(Lyu Xingguang)[5](2017)在《砧木和丛枝菌根真菌对西瓜根结线虫病的效应》文中指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tne incognita)病害是西瓜主要土传病害之一,长期连作往往加重西瓜南方根结线虫病害。利用抗病砧木嫁接可有效减轻瓜类蔬菜线虫病害,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r mycorrhizal fungi,AMF)则能拮抗根结线虫,提高寄主植物抗病性。本试验旨在研究嫁接技术配合接种AMF促进瓜类蔬菜生长和降低瓜类蔬菜病害的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以16种西瓜砧木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南方根结线虫条件下不同砧木的生长指标和病情指标,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青农2号’(Cucurbita maxima × C.moschata)高耐南方根结线虫侵染,隶属函数总值为6.26,’青农3号,(Cucurbitama×C.moschata)低耐南方根结线虫侵染,隶属函数总值为1.48。2.以’青农2号’、’青农3号’南瓜为砧木,’京欣2号’西瓜(Citrullus lanatus)为接穗,测定了接种南方根结线虫条件下’青农2号’西瓜嫁接苗、’青农3号’西瓜嫁接苗、’京欣2号’西瓜自根苗的生长指标和病情指标。结果表明,两种嫁接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均显着高于自根苗;除病情指数外,’青农2号’嫁接苗的根结指数、卵粒指数和繁殖系数均显着低于’青农3号’嫁接苗和自根苗,除繁殖系数外,’青农3号’嫁接苗的病情指数、根结指数和卵粒指数均低于自根苗,从而认为嫁接是减轻根结线虫病害的有效方式。3.以’青农2号’、’青农3号’南瓜为砧木,’京欣2号’西瓜为接穗,对两种砧木嫁接的西瓜苗分别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以不接菌的嫁接苗为对照,评价不同的砧木和AMF组合对西瓜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农2号’砧木结合接种变形球囊霉处理促进西瓜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效果最优。4.以不同抗性西瓜砧木’青农2号’和’青农3号’分别嫁接西瓜品种’京欣2号’,’青农2号’嫁接苗和’青农3号’嫁接苗先分别接种摩西管柄囊霉、变形球囊霉、根内根孢囊霉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测定不同的砧木和AMF组合对西瓜根结线虫病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能不同程度地减轻嫁接苗根结线虫病害,其中,以’青农2号,砧木嫁接的西瓜苗接种变形球囊霉促生防病的效应最大。这可能与该组合提高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有关。5.优势AMF变形球囊霉能拮抗南方根结线虫,变形球囊霉和’青农2号’砧木的组合,能够达到有效利用AMF抗南方根结线虫病的目的。
褚佳[6](2017)在《全自动茄科穴盘苗整盘嫁接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也是最大的蔬菜设施栽培国家,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已达386万公顷,但连作障碍等制约其着发展。嫁接栽培技术是克服连作障碍的最有效途径。但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劳动力的不断减少,嫁接生产迫切需要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实现。国内外已研制出各类自动嫁接机型,但基本都基于单株幼苗嫁接,效率受到一定制约。为提高自动嫁接技术中的生产效率及自动化水平,本文茄科穴盘苗为作业对象,以提高其嫁接生产效率及自动化水平为目标,并保证一定的成功率为要求,开展了针对茄科穴盘苗的一次性整盘幼苗嫁接的机械及自动化系统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了合适的嫁接方式,采用套管法作为本课题的嫁接方法,确定了所选用的套管规格。2.对套管式嫁接法的机械化实现进行了实证分析,设计并优化了针对单株幼苗套管法嫁接的嫁接装置,试验得出该针对单株幼苗套管法嫁接的嫁接装置其嫁接成功率可达90%,验证了采用所选用的套管进行机械嫁接的可行性,进一步分析了采用所选套管进行整盘式机械嫁接的可行性。3.对全自动茄科穴盘苗整盘嫁接系统进行总体方案的研究设计,确定了其总的工作流程,对整个研究课题进行了多任务分配。4.对本课题嫁接系统中砧木与接穗夹持输送机构进行了研究设计,分析了穴盘幼苗在穴盘中的定位方式,研究采用了基于“笛卡尔式”与“极坐标式”结合的定位原理、以齿轮传动为机械原理的定位夹持装置,对关键部件进行了参数化设计与分析,进行了运动仿真及现场试验,试验效果良好,所设计的幼苗定位夹持装置可有效地对茄科穴盘苗在穴盘中进行定位并夹持。5.对茄科幼苗的切削性能进行了理论及试验分析,论证了采用滑切、斜切方式的优越性。以滑切、斜切的方式对全自动茄科穴盘苗整盘嫁接系统的切削机构进行了研究设计,采用“以一对六”的切削策略,对切削过程进行了参数化的理论分析,分析得出斜切角45度为本嫁接系统切削机构采用的切削斜切角。经试验验证所设计的切削机构可较好地完成对茄科穴盘苗的整盘切削工作。6.研究和设计了套管自动输送机构,设计了以振动盘、间歇出套装置为核心的套管自动出套装置,该装置可根据工作要求间歇输出用于嫁接的套管,出套成功率为100%。设计了套管整盘成套装置,实现了将套管产生符合穴盘规格的套管阵列的工作要求。研究设计了整盘取套装置,实现了将套管阵列从套管整盘成套装置里取出的功能。研究设计了套管夹持上套装置,可将所取的套管阵列进行夹持约束,并有效插入砧木,实现最终的嫁接固定的功能。7.基于欧姆龙CP1H系列PLC为主控制器对嫁接系统的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搭建了嫁接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应用模块化编程技术,设计了嫁接系统的自动控制程序,并对核心功能进行了说明分析。8.对全自动茄科穴盘苗整盘嫁接系统进行了嫁接试验,试验表明,嫁接系统的嫁接生产效率可达2000株/小时,嫁接成功率为70%,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任顺[7](2016)在《黄瓜嫁接苗缓苗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嫁接作为一项高效的抗病、增产技术,可解决作物连作障碍,嫁接后的株苗不仅可以克服土传病害,还可以促进株苗生长、提高产量、增强株苗的抗逆性。嫁接苗缓苗装置是为刚完成嫁接的株苗提供一个最适宜的人工环境,加快嫁接苗缓苗速度,提高嫁接苗的成苗率,在整个蔬菜工厂化育苗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全自动嫁接育苗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研究”(项目编号:2012AA10A506),以黄瓜嫁接苗为研究对象,提取出黄瓜嫁接苗缓苗期最优环境参数,作为嫁接苗缓苗智能管理系统的控制标准;研究不同的嫁接方法和快速生根技术,为嫁接苗高品质和高成活率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结合生长指标和图像技术研究黄瓜嫁接苗的品质分级标准以及分级模型;构建黄瓜嫁接苗缓苗智能管理系统。主要的研究内容有:1.提取黄瓜嫁接苗缓苗最优环境信息采用分段管理方式,将嫁接后的黄瓜管理分为2个阶段,分别为愈合期和成活期,研究每个阶段的最优环境值。愈合期试验选择温度(T)和空气相对湿度(RH,以下简称湿度)2个因素作为变量,分别设置4水平和2水平进行研究,以愈合率作为指标值,建立试验设计表。试验结果表明,愈合期应选择湿度95%、温度2228℃作为其环境的最优管理条件;在愈合期最优环境基础上进行成活期试验,选择3因素进行研究,以温度(T)3水平、湿度(RH)3水平和光照(L)3水平作为变量,以成活率和假活率作为指标值,借助Design-Expert软件,采用响应面法建立试验设计表并分析试验结果,最终建立了成活率(SR)、假活率(FR)与T、RH和L之间二次回归方程,综合环境对成活率、假活率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到成活期最佳环境条件为温度26±2℃、湿度85±3%、光照3000Lx。2.不同嫁接方法和快速生根技术采用断根嫁接与贴接法对黄瓜进行嫁接,研究了这两种嫁接方式对黄瓜生长、生理特征、和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断根嫁接法嫁接苗成活率达到99.31%,贴接法嫁接苗成活率为96.53%,且采用断根嫁接后的株苗尺寸基本一致,便于嫁接机批量化嫁接生产;对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根冠比分析,嫁接苗要优于自根苗,断根嫁接苗显着高于自根苗;对植株根系的根总长、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总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分析,嫁接苗优于自根苗,断根嫁接苗部分指标要显着优于自根苗和贴接法嫁接苗;嫁接提高了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其中断根嫁接方式下的净光合速率最大;筛选出适宜砧木再生根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基质组合,分别是IBA100ppm和2JZ+1ST(育苗基质:沙土=2:1)。3.建立嫁接苗品质分级标准及分级模型为克服人眼在对植物病害程度进行定级时易出现误差、费工费时等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GA和聚类混合算法的图像处理技术,对植物病害程度进行分级。嫁接成活后的嫁接苗完成品质分级后再转入日常管理,本研究以株高、茎粗比、叶宽、砧穗切口接合面积和病害等级作为分级指标,采用动态聚类算法建立黄瓜嫁接苗品质分级标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方法,建立了嫁接苗品质分级识别模型,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独立成分分析(ICA)、直方图-主成分分析(CH-PCA)、灰度共生矩阵(GSM)和不变矩(IM)方法提取了图像特征,再利用对比判别分析(DA)、RBF神经网络(RBFNN)、支持向量机(SVM)和相关向量机(RVM)四种方法进行建模,使用检验样本进行模型验证。由验证结果可知,CH-PCA方法提取的图像特征参数、RBFNN方法建立模型和ICA方法提取的特征参数、RBF核函数SVM方法建立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最高,均达到92.2%。4.构建嫁接苗缓苗智能管理系统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所开发出的黄瓜嫁接苗缓苗智能管理系统可实现3个功能,分别为嫁接苗生长状况的不间断监测、嫁接苗缓苗环境的自动测控以及嫁接苗品质的自动分级。测控系统下位机控制器以嫁接苗成活的最优环境参数值为基础,根据系统的总体需求分析,进行了数据采集节点模块、数据中心节点模块及控制终端节点模块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详细介绍了各节点模块的工作原理、特性、功能、流程图以及主要的功能函数,并对各采集功能、传输功能和控制功能进行了测试。上位机系统软件采用Labview编程实现,采用模块化编程技术,实现了数据的接收、显示、存储,以及参数设置、历史数据管理和24小时不间断全周期对嫁接苗进行监测等功能。试验结果表明,智能管理系统采集到的参数信息精准、传输的数据准确可靠,且能够按照设定的方式执行外围机构,生长监测系统采集的图像清晰,极大地提高了嫁接苗的科学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为工厂化嫁接苗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
宋传程[8](2016)在《甜瓜全自动嫁接机智能分级上苗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嫁接技术目前被国内外设施园艺广泛使用,可使植株的抗土传病害的能力变得更强,同时提高了嫁接后嫁接苗的成活率,选用根系适应能力强的砧木苗,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及蔬菜的品质等。然而嫁接时通过人工分级砧木与接穗嫁接苗来提高嫁接质量,自动化程度较低。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外蔬菜嫁接机的研究现状,采用“贴接”嫁接甜瓜苗的方法,对甜瓜嫁接机智能分级上苗装置进行了研究,为全自动蔬菜嫁接机的开发与研制奠定了基础。论文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论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嫁接机、自动上苗装置以及分级装置的研究现状,对其中的关键部件——智能分级上苗装置进行了对比,确定了嫁接机智能分级上苗装置的总体结构。(2)基于Solidworks完成了嫁接机智能分级上苗装置机械系统的设计。包括了砧木自动取苗装置、接穗自动上苗装置以及砧木智能分级备选库装置三个部分,并对机械装置中的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包括了末端执行器、穴盘输送装置、砧木备选库转盘、备选库送苗滑筒以及砧木苗子叶方向定位装置等,同时对双轴气缸、气动手指气缸、步进电机以及输送带等进行了选型。(3)对智能分级上苗装置的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绘制了控制系统的程序流程图,选用了三菱的FX1N型可编程控制器成功地编写了控制程序,并做了调试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能够稳定的实现机械装置预计功能,兼容性能良好。(4)对砧木智能分级上苗装置进行了试验研究。使用72株砧木嫁接苗做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可实现分级与上苗功能,其上苗成功率为70.8%。
刘方园[9](2016)在《西瓜和甜瓜嫁接苗高效愈合环境参数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抗性砧木嫁接能够提高西瓜和甜瓜对土传病害的抗性,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断根嫁接技术是适合西瓜和甜瓜嫁接苗集约化生产的嫁接方法。嫁接苗愈合期间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湿度等对嫁接苗的成活以及壮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旨在对西瓜和甜瓜嫁接苗愈合过程中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提出适合西瓜和甜瓜嫁接苗愈合管理的最优环境管理参数,以期为西瓜和甜瓜嫁接苗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西瓜和甜瓜嫁接苗愈合期间的环境因子分段管理研究。将西瓜和甜瓜断根嫁接愈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0 d3 d,4 d6 d,7 d8 d),设置嫁接愈合期不同相对空气湿度管理、温度与光照组合管理参数,研究空气湿度管理和温度与光照组合管理对断根嫁接苗成活以及幼苗质量的影响,获得最佳空气湿度和温度与光照组合管理参数。结果表明,嫁接后0 d3 d相对空气湿度为95%,4 d6 d为85%,7 d8 d为75%,温度管理在0 d3 d为28/23℃,4 d6 d为25/20℃,7 d8 d为23/18℃,光照管理在0 d3 d为75μmol·m-2·s-1,4 d6 d为150μmol·m-2·s-1,7 d8 d为225μmol·m-2·s-1时西瓜和甜瓜嫁接苗成活率高,幼苗质量佳,是适合西瓜和甜瓜嫁接苗愈合的环境管理参数。2.LED光强对砧木幼苗质量评价试验。以荧光灯为对照,设置红蓝光配比为R/B=7:3下不同光照强度(T1:50μmol·m-2·s-1,T2:100μmol·m-2·s-1,T3:150μmol·m-2·s-1),研究不同LED光强对葫芦和南瓜砧木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μmol·m-2·s-1的光强下,南瓜和葫芦幼苗均表现出徒长以及商品性较差。南瓜幼苗在150μmol·m-2·s-1,葫芦幼苗在100μmol·m-2·s-1的LED光强条件下最适于培育壮苗。3.不同光源下的西瓜嫁接愈合效率研究。以荧光灯为对照,设置不同LED红蓝配比光源(T1:R/B=7:1,T2:R/B=7:2,T3:R/B=7:3),进行西瓜嫁接愈合期间LED光源管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LED光源下的西瓜嫁接苗成活率均高于荧光灯处理,并且在愈合期光照处理为R/B=7:3时西瓜嫁接苗种苗质量最佳。在西瓜嫁接苗愈合期间给予不同光源光强管理(黑暗、荧光灯、不同光强的LED红蓝混合光源)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源对嫁接愈合以及种苗质量的影响从优到次的排序为:LED混合光源>荧光灯>黑暗。愈合期给予不同LED光强梯度管理,结果表明不同LED光源处理间的嫁接苗的成活率以及幼苗质量无较大差异,给予50μmol·m-2·s-1的LED红蓝混合光源即可有效促进嫁接愈合。
李军[10](2016)在《茄科整排全自动蔬菜嫁接机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设施栽培国家,设施蔬菜栽培面积逾270万hm2,但连作障碍在严重影响着蔬菜设施栽培,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嫁接栽培技术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最有效的方法。针对国内蔬菜嫁接机以半自动和单株嫁接方式为主,生产效率低的现状,本文以穴盘茄科苗为对象,以提高嫁接生产效率和嫁接成功率为目标,研究在一个嫁接工作循环中可同时完成穴盘一排苗(五株)的嫁接作业的全自动嫁接机。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研究了适用于茄科作物的嫁接方式,确定贴接法为茄科整排全自动嫁接机的嫁接方法。测定了嫁接适宜期砧木和接穗的几何特征参数和力学特性参数,为嫁接机的研究与设计提供了依据。2.对嫁接机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嫁接机的总体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分析了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嫁接机的总体结构和布局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确定了嫁接机的作业流程。3.设计了穴盘输送机构,实现了砧木和接穗的整排上苗以及嫁接苗的整排回栽。同时,设计了一种砧木和接穗的拢苗机构,提高了砧木和接穗整排苗的一致性,为下一步砧木和接穗的夹持定位提供了保障。4.分析了苗的夹持定位原理,设计了新型的砧木和接穗夹持机构,实现了整排苗的同步夹持和定位。对夹持机构的主要参数进行了设计,确定了砧木夹持爪开口大小为2.55mm,接穗夹持爪开口大小为2.45mm时,砧木和接穗无损伤。在夹持机构中设计了贴合气缸,解决了切苗后子叶与根部的分离以及接穗子叶与砧木根部的贴合问题。采用伺服电机和滚珠丝杠的方案驱动夹持机构,保证了夹持机构的移动速度和±0.2mm的定位精度。5.研究和设计了可以实现砧木和接穗整排苗同步切削的机构。切削采用厚度为0.4mm,切削刃长度为20mm的23#刻刀刀片,根据刀片的结构专门设计了刀片座和刀片固定元件,该切削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刀片安装和拆卸方便的特点。针对苗切削过程中容易弯曲影响切削精度的问题,在夹持机构中增设了挡苗板。6.研究和设计了嫁接夹自动输送机构。该机构可完成嫁接夹的自动定向排序和供夹,可同时夹持5个嫁接夹并自动控制夹口的开度大小,从而实现五株嫁接苗的同步夹持和固定。7.选用欧姆龙CP1H PLC作为主控制器,搭建了嫁接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应用模块化编程技术,设计了嫁接机控制程序,实现了嫁接过程的自动化。8.进行了嫁接机整体作业流程试验,对接穗和砧木的夹持、切苗、贴合以及嫁接苗切口固定等状况进行了测定,测得嫁接机的生产率为1003株/h,嫁接成功率为78%左右。
二、一种新型嫁接法 茄果瓜类轴接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新型嫁接法 茄果瓜类轴接法(论文提纲范文)
(1)嫁接对辣椒生长及疫病抗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植物疫病危害的研究 |
1.2.2 植物对疫病反应机理的研究 |
1.2.3 疫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
1.2.4 嫁接防病机理研究 |
1.2.5 嫁接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2 材料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2.1 不同砧木的辣椒疫病发病程度 |
2.2.2 抗疫病砧木嫁接辣椒苗的生长和疫病抗性 |
2.2.3 嫁接方式对抗疫病砧木嫁接辣椒苗生长及疫病抗性的影响 |
2.2.4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苗在日光温室栽培的生长及疫病发生 |
2.3 相关指标测定方法 |
2.4 技术路线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砧木的辣椒疫病发病程度 |
3.1.1 不同砧木对活体接菌法下辣椒疫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
3.1.2 不同砧木对离体接菌法下辣椒疫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
3.2 抗疫病砧木嫁接辣椒苗的生长和疫病抗性 |
3.2.1 抗病砧木对辣椒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
3.2.2 抗病砧木对辣椒嫁接愈合的影响 |
3.2.3 嫁接方式对抗疫病砧木嫁接辣椒苗生长及疫病抗性的影响 |
3.2.4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苗在日光温室栽培的生长及疫病发生 |
3.2.5 抗病砧木对辣椒嫁接苗生长其他生理指标的影响 |
3.2.6 抗病砧木对辣椒幼苗疫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
3.2.7 抗病砧木对辣椒嫁接苗疫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3.2.8 抗病砧木对辣椒嫁接苗疫病抗性其他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
3.3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效果及抗疫病效果的影响 |
3.3.1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
3.3.2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愈合的影响 |
3.3.3 嫁接方式对嫁接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
3.3.4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苗生长其他形态指标的影响 |
3.3.5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苗生长其他生理指标的影响 |
3.3.6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苗疫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
3.3.7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苗疫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3.3.8 嫁接方式对辣椒嫁接苗疫病抗性其他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
3.4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辣椒田间生产效果的影响 |
3.4.1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辣椒田间植株长势的影响 |
3.4.2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田间辣椒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
3.4.3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田间辣椒疫病发生的影响 |
3.4.4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辣椒疫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3.4.5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
3.4.6 抗疫病砧木双断根嫁接方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LED光源对番茄嫁接成活率及幼苗生理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蔬菜嫁接育苗技术的研究进展 |
1.1.1 嫁接在蔬菜栽培上的应用 |
1.1.2 光照条件对蔬菜嫁接愈合的影响 |
1.1.3 番茄嫁接技术进展 |
1.2 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1 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2 光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3 光周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 人工光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1.4 LED光源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
1.5 LED光源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LED光源对番茄嫁接成活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LED光源对番茄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
2.2.2 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株高和茎粗增长量的影响 |
2.2.3 隶属函数分析 |
2.3 讨论 |
2.3.1 LED光源对番茄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
2.3.2 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番茄嫁接苗对复合LED补光的生理响应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1.3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3.2.2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茎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2.3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茎部MDA的影响 |
3.2.4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茎部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3.2.5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茎部POD活性的影响 |
3.2.6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茎部SOD活性的影响 |
3.2.7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茎部CAT活性的影响 |
3.2.8 隶属函数分析 |
3.3 讨论 |
3.3.1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3.3.2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茎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3.3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茎部MDA的影响 |
3.3.4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茎部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3.3.5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茎部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4.1 主要研究结果 |
4.1.1 不同LED光源对番茄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
4.1.2 不同LED光源对番茄嫁接幼苗生长的影响 |
4.1.3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4.1.4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茎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4.1.5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茎部丙二醛(MDA)的影响 |
4.1.6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茎部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4.1.7 复合LED光源对番茄嫁接苗茎部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2 本研究创新点 |
4.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3)瓜类贴接式机械嫁接机理及装置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蔬菜嫁接机研究现状 |
1.2.1 瓜类蔬菜嫁接方法 |
1.2.2 国外嫁接机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嫁接机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机械嫁接技术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瓜类嫁接用苗的参数测定 |
2.1 嫁接用苗培育 |
2.2 几何参数测定 |
2.2.1 测取方法 |
2.2.2 测取结果 |
2.3 力学参数测定 |
2.3.1 测取方法 |
2.3.2 测取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CFD软件的砧木柔性上苗定位机构气流场研究 |
3.1 砧木柔性上苗定位分析 |
3.2 气吹块和吸附块流体动力学模型 |
3.3 吸附块负压气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
3.4 气吹块正压气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
3.5 砧木上苗定位试验 |
3.5.1 试验内容与方法 |
3.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秧苗切削机理及机构参数分析与试验研究 |
4.1 切削机理研究 |
4.2 砧木旋切机构参数优化 |
4.3 接穗拢苗切削机构参数优化 |
4.4 切削机构性能试验 |
4.4.1 接穗拢苗切削试验 |
4.4.2 砧木生长点切削试验 |
4.5 本章小结 |
5 柔性夹持机理及搬运机构动力学分析 |
5.1 柔性夹持机理研究 |
5.2 四手爪搬运机构分析 |
5.3 基于ADAMS软件的搬运机构动力学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6 嫁接夹力学特性分析及上夹机构试验研究 |
6.1 嫁接夹选择 |
6.2 基于ABAQUS软件的嫁接夹有限元分析 |
6.3 自动上夹机构试验分析 |
6.4 嫁接夹力学分析与试验 |
6.4.1 嫁接夹受力分析 |
6.4.2 嫁接夹力学特性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7 瓜类贴接式嫁接装置总体设计及试验研究 |
7.1 嫁接装置的总体结构设计 |
7.1.1 设计要求 |
7.1.2 总体方案设计 |
7.2 装置试验研究 |
7.2.1 试验内容与方法 |
7.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双断根嫁接对冬季茄子、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蔬菜嫁接发展概况 |
1.2.2 常见蔬菜嫁接的方法 |
1.2.3 常见蔬菜嫁接的苗龄 |
1.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嫁接愈合及根系再生的影响 |
1.2.5 嫁接对蔬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1.2.6 外界环境对嫁接的影响 |
1.2.7 黄萎病的发生规律及防病措施 |
1.2.8 嫁接对植物黄萎病抗性的影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不同茄子砧木对土传病害(黄萎病)抗性的影响 |
2.2.2 不同番茄、茄子砧木对双断根嫁接效果的影响 |
2.2.3 番茄、茄子砧木与接穗的不同苗龄对双断根嫁接愈合效果的影响 |
2.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茄子砧木再生根生长的影响 |
2.2.5 双断根嫁接对番茄、茄子生产效果的影响 |
2.2.6 数据处理 |
2.3 技术路线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茄子砧木对土传病害(黄萎病)抗性的影响 |
3.1.1 不同茄子砧木对土传病害(黄萎病)抗性的影响 |
3.2 不同番茄、茄子砧木对双断根嫁接效果的影响 |
3.2.1 不同砧木双断根嫁接对茄子、番茄幼苗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3.2.2 不同砧木双断根嫁接对茄子、番茄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
3.3 茄子、番茄砧木、接穗不同苗龄对茄子、番茄双断根嫁接愈合及根系再生的影响 |
3.3.1 茄子、番茄砧木、接穗不同苗龄对茄子、番茄双断根嫁接苗愈合进程的影响 |
3.3.2 砧木、接穗不同苗龄双断根嫁接对茄子、番茄嫁接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
3.3.3 砧木、接穗不同苗龄双断根嫁接对茄子、番茄开花节位及坐果率的影响 |
3.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茄子、番茄砧木再生根生长的影响 |
3.4.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双断根嫁接茄子、番茄根系再生的影响 |
3.4.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茄子、番茄双断根嫁接苗成活后根系再生的影响 |
3.4.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茄子、番茄双断根嫁接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3.5 双断根嫁接对番茄、茄子生产效果的影响 |
3.5.1 双断根嫁接对茄子、番茄愈合过程的影响 |
3.5.2 双断根嫁接对茄子、番茄定植前地上部生长指标的影响 |
3.5.3 双断根嫁接对茄子、番茄定植前地下部生长指标的影响 |
3.5.4 双断根嫁接对茄子、番茄产量的影响 |
3.5.5 双断根嫁接对茄子、番茄品质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茄子砧木对土传病害抗性的影响 |
4.2 不同番茄、茄子砧木对双断根嫁接效果的影响 |
4.3 番茄、茄子砧木与接穗的不同苗龄对双断根嫁接效果的影响 |
4.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茄子砧木再生根生长的影响 |
4.5 双断根嫁接对番茄、茄子冬季生产效果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砧木和丛枝菌根真菌对西瓜根结线虫病的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根结线虫的危害 |
1.1.1 根结线虫的分类 |
1.1.2 根结线虫的致病机理及发病规律 |
1.1.3 根结线虫的防治方法 |
1.2 瓜类嫁接抗逆/病生理研究概况 |
1.2.1 嫁接对瓜类蔬菜抗逆境生理的研究 |
1.2.2 嫁接对瓜类蔬菜抗病生理的研究 |
1.3 丛枝菌根真菌研究概况 |
1.3.1 AMF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3.2 AMF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西瓜嫁接砧木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项目测定 |
2.1.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西瓜砧木生长指标的影响 |
2.2.2 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西瓜砧木病情指标的影响 |
2.2.3 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西瓜砧木幼苗相关指标的隶属函数值 |
2.2.4 西瓜砧木抗线虫能力的聚类分析 |
2.3 讨论与结论 |
3 不同砧木嫁接对西瓜根结线虫病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砧木嫁接对接种南方根结线虫西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
3.2.2 不同砧木嫁接对接种南方根结线虫西瓜植株抗病性的影响 |
3.3 讨论与结论 |
4 砧木和丛枝菌根真菌对西瓜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4 数据统计及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砧木和AMF对西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
4.2.2 砧木和AMF对西瓜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 |
4.3 讨论与结论 |
5 砧木和丛枝菌根真菌对西瓜抗根结线虫病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植株病害与生长状况的测定 |
5.1.4 菌根侵染状况 |
5.1.5 数据统计及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砧木和AMF对接种南方根结线虫西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
5.2.2 砧木和AMF对接种南方根结线虫西瓜植株抗病性的影响 |
5.2.3 砧木和AMF对接种南方根结线虫西瓜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 |
5.3 讨论与结论 |
6 优势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与南方根结线虫侵入数量的关系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6.1.4 数据统计及处理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青农2号'嫁接苗中变形球囊霉侵染率与南方根结线虫侵入数量的关系 |
6.2.2 '青农3号'嫁接苗中变形球囊霉侵染率与南方根结线虫侵入数量的关系 |
6.3 讨论与结论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版 |
附录 |
导师组意见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全自动茄科穴盘苗整盘嫁接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蔬菜自动嫁接机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 课题研究内容概述 |
第二章 嫁接栽培技术与嫁接苗基本参数 |
2.1 嫁接苗的培育 |
2.2 嫁接苗基本参数 |
2.3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机械嫁接方法可行性论证 |
3.1 嫁接方法选择 |
3.2 套管式嫁接法单株试验 |
3.3 整盘嫁接可行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自动整盘嫁接系统总体设计 |
4.1 全自动整盘嫁接系统的设计准则 |
4.2 全自动整盘嫁接系统的设计要求及性能指标 |
4.3 全自动整盘嫁接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砧木与接穗夹持输送机构的研究设计 |
5.1 砧木与接穗夹持输送机构的设计要求 |
5.2 砧木与接穗夹持输送机构的总体设计 |
5.3 定位夹持装置性能试验 |
5.4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砧木与接穗切削机构的研究设计 |
6.1 切削机构设计要求 |
6.2 幼苗切削性能分析 |
6.3 切削机构总体设计 |
6.4 切削机构性能试验 |
6.5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嫁接套管自动输送机构的研究设计 |
7.1 嫁接套管自动输送机构总体设计 |
7.2 套管自动出套装置设计 |
7.3 整盘成套装置研究设计 |
7.4 整盘取套装置研究设计 |
7.5 套管夹持上套装置的设计 |
7.6 本章小节 |
第八章 全自动整盘嫁接控制系统设计 |
8.1 控制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8.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8.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8.4 控制系统关键控制分析 |
8.5 本章小节 |
第九章 试验与分析 |
9.1 试验目的及相关说明 |
9.2 试验装置、材料和试验方法 |
9.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9.4 本章小节 |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
10.1 研究结论 |
10.2 主要创新点 |
10.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黄瓜嫁接苗缓苗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蔬菜工厂化嫁接育苗简介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嫁接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
1.2.2 国内外对嫁接苗生理和机制的研究 |
1.2.3 国内外机械嫁接技术研究进展 |
1.2.4 国内外蔬菜嫁接苗缓苗设施研究进展 |
1.2.5 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嫁接苗最优环境参数优化 |
2.1 响应面分析法 |
2.1.1 响应面试验设计 |
2.1.2 响应面法分析工具 |
2.2 材料与处理 |
2.2.1 试验材料 |
2.2.2 黄瓜的准备 |
2.2.3 南瓜的准备 |
2.2.4 嫁接 |
2.3 嫁接苗缓苗过程试验方法 |
2.3.1 愈合期 |
2.3.2 成活期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不同环境对嫁接苗愈合期愈合率的影响 |
2.4.2 不同环境对嫁接苗成活期成活率的影响 |
2.4.3 不同环境对嫁接苗假活率的影响 |
2.4.4 试验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不同嫁接技术对黄瓜嫁接苗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黄瓜嫁接方法 |
3.2.2 试验设计 |
3.2.3 指标测定 |
3.2.4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断根嫁接对黄瓜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 |
3.3.2 不同嫁接方法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
3.3.3 不同嫁接方法对黄瓜生理的影响 |
3.3.4 不同时期不同嫁接方法对光合曲线的影响 |
3.3.5 不同处理对断根嫁接再生根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断根嫁接对黄瓜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
3.4.2 不同嫁接方法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
3.4.3 不同嫁接方法对黄瓜再生根的生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
3.4.4 不同嫁接方法对黄瓜相对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
3.4.5 不同时期不同嫁接方法对光合曲线的影响 |
3.4.6 不同处理断根嫁接对再生根的影响 |
3.5 光能利用效率模型 |
3.5.1 荧光光谱的测定与预处理 |
3.5.2 光能利用效率测定 |
3.5.3 光谱特征信息提取 |
3.5.4 光能利用效率的SVM模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嫁接苗品质分级标准及分级识别 |
4.1 嫁接苗品质分级标准及建模方法 |
4.1.1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 |
4.1.2 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 |
4.1.3 RBF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 |
4.1.4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
4.1.5 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 |
4.2 基于聚类分析的黄瓜嫁接苗品质分级标准 |
4.2.1 分级指标选择 |
4.2.2 聚类分析 |
4.2.3 分级标准的确定 |
4.3 嫁接苗品质的图像识别流程 |
4.4 嫁接苗图像特征提取方法 |
4.4.1 基于PCA的图像特征提取 |
4.4.2 基于ICA的图像特征提取 |
4.4.3 图像颜色特征提取 |
4.4.4 图像纹理特征提取 |
4.4.5 图像形状特征提取 |
4.5 基于图像分析的嫁接苗品质识别模型 |
4.5.1 嫁接苗品质分级的DA建模 |
4.5.2 嫁接苗品质分级的RBFNN建模 |
4.5.3 嫁接苗品质分级的SVM建模 |
4.5.4 嫁接苗品质分级的RVM建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嫁接苗缓苗智能管理系统下位机设计 |
5.1 下位机总体设计 |
5.1.1 设计需求 |
5.1.2 设计方案 |
5.1.3 控制方案 |
5.2 下位机节点硬件设计 |
5.2.1 数据采集节点 |
5.2.2 数据中心节点 |
5.2.3 控制终端节点 |
5.3 下位机节点软件设计 |
5.3.1 数据采集节点 |
5.3.2 数据中心节点 |
5.3.3 控制终端节点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嫁接苗缓苗智能管理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
6.1 上位机软件开发环境 |
6.1.1 Labview简介 |
6.1.2 Database Connectivity工具包 |
6.1.3 NI-vision视觉开发编程 |
6.2 上位机软件总体设计 |
6.3 上位机软件功能模块 |
6.3.1 主界面 |
6.3.2 通信与显示模块 |
6.3.3 参数设置与查询模块 |
6.3.4 控制模块 |
6.3.5 历史数据查询模块 |
6.3.6 生长环境监测模块 |
6.4 远程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
6.4.1 Windows远程桌面通信方式 |
6.4.2 TCP/UDP通信方式 |
6.4.3 DataSocket通信方式 |
6.4.4 Remote Panels通信方式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黄瓜嫁接苗缓苗智能管理系统的综合测试 |
7.1 嫁接苗缓苗智能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框图 |
7.2 嫁接苗生长状况监测功能测试 |
7.3 嫁接苗缓苗智能管理系统下位机测试 |
7.3.1 嫁接苗缓苗智能管理系统下位机控制器 |
7.3.2 传感器性能测试 |
7.3.3 数据采集准确性测试 |
7.3.4 通信测试 |
7.3.5 控制指令测试 |
7.4 嫁接苗缓苗智能管理系统上位机软件测试 |
7.5 嫁接苗缓苗智能管理系统工作流程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8)甜瓜全自动嫁接机智能分级上苗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嫁接机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分级装置研究现状 |
1.4 国内外蔬菜嫁接机自动上苗装置分析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甜瓜全自动嫁接机机械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2.1 甜瓜自动嫁接机供夹装置 |
2.2 甜瓜自动嫁接机切削装置 |
2.3 甜瓜嫁接机接穗自动上苗装置 |
2.3.1 接穗穴盘输送装置 |
2.3.2 接穗末端执行器 |
2.4 甜瓜嫁接机砧木智能分级上苗装置 |
2.4.1 砧木自动取苗装置 |
2.4.2 砧木智能分级备选库装置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甜瓜嫁接机智能分级上苗装置机械系统设计 |
3.1 穴盘输送装置结构设计与选型 |
3.1.1 穴盘输送装置结构参数设计 |
3.1.2 穴盘输送带传动步进电机的选型 |
3.2 龙门框架搬运装置设计与选型 |
3.2.1 线轨同步带滑台同步带的选型 |
3.2.2 线轨同步带滑台步进电机的选型 |
3.2.3 线轨同步带滑台有效行程的选择 |
3.3 末端执行器的设计与选型 |
3.3.1 气爪的计算与选型 |
3.3.2 双轴气缸的计算与选型 |
3.4 砧木智能分级备选库结构设计与选型 |
3.4.1 备选库转盘装置设计与受力分析 |
3.4.2 备选库电机的选型 |
3.4.3 备选库推苗气缸的选型 |
3.4.4 备选库送苗滑筒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甜瓜嫁接机智能分级上苗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
4.1 智能分级上苗装置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1.1 控制系统的功能分析与控制要求 |
4.1.2 智能分级上苗装置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
4.2 基于PLC的智能分级上苗装置软件程序设计 |
4.2.1 控制程序流程图 |
4.2.2 PLC控制步进电机参数设置 |
4.2.3 控制系统I/O地址分配 |
4.2.4 主要程序梯形图的编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甜瓜嫁接机智能分级上苗装置试验研究 |
5.1 智能分级上苗装置试验研究 |
5.1.1 试验目的 |
5.1.2 试验设备 |
5.1.3 试验指标 |
5.1.4 试验步骤 |
5.1.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西瓜和甜瓜嫁接苗高效愈合环境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内外嫁接应用现状 |
1.2.2 常用嫁接方法 |
1.2.3 嫁接成活的原理 |
1.2.4 影响嫁接愈合成活的相关因素 |
1.2.5 LED光源在嫁接育苗中的应用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2.1 不同环境因素对西瓜和甜瓜嫁接苗愈合的影响 |
2.2.2 LED光源对嫁接育苗的影响 |
2.3 材料培养 |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4.1 形态指标测定方法 |
2.4.2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2.4.3 光合特性测定方法 |
2.4.4 根系形态特性测定方法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空气湿度管理对嫁接苗愈合的影响 |
3.1.1 愈合期不同空气湿度管理对西瓜嫁接苗愈合的影响 |
3.1.2 愈合期不同空气湿度管理对甜瓜嫁接苗愈合的影响 |
3.1.3 小结 |
3.2 不同温度和光照组合管理对嫁接苗愈合的影响 |
3.2.1 不同温度和光照组合管理对西瓜嫁接苗愈合的影响 |
3.2.2 不同温度和光照组合管理对对甜瓜嫁接苗愈合的影响 |
3.2.3 小结 |
3.3 LED光源对嫁接育苗的影响 |
3.3.1 不同光强LED光源对南瓜和葫芦砧木幼苗质量的影响 |
3.3.2 不同LED红蓝配比光源西瓜嫁接苗愈合的影响 |
3.3.3 不同光源对西瓜嫁接愈合的影响 |
3.3.4 愈合期LED光强梯度管理对嫁接愈合的影响 |
3.3.5 小结 |
4 讨论 |
4.1 不同环境因素对嫁接苗愈合的影响 |
4.1.1 愈合期不同空气湿度管理对嫁接苗愈合的影响 |
4.1.2 愈合期不同温度和光照组合管理对嫁接苗愈合的影响 |
4.2 LED光源对嫁接育苗的影响 |
4.2.1 不同光强LED光源对南瓜和葫芦砧木幼苗质量的影响 |
4.2.2 愈合期间不同光源处理对西瓜嫁接愈合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I 试验所涉及光源光谱成分 |
致谢 |
(10)茄科整排全自动蔬菜嫁接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机械嫁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嫁接苗特征参数测定及嫁接方法选择 |
2.1 嫁接苗的培育 |
2.2 嫁接苗特征参数测定 |
2.3 机械嫁接方法选择 |
第三章 茄科整排全自动蔬菜嫁接机总体设计 |
3.1 茄科整排全自动蔬菜嫁接机的设计准则 |
3.2 茄科整排全自动蔬菜嫁接机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
3.3 茄科整排全自动蔬菜嫁接机的总体设计 |
3.4 茄科整排全自动嫁接机的上下苗与拢苗 |
第四章 砧木和接穗关键作业的原理分析与结构设计 |
4.1 夹持定位原理分析及结构设计 |
4.2 切削机构 |
4.3 搬运机构 |
4.4 夹持、切削和搬运机构的工作过程 |
第五章 嫁接夹自动输送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
5.1 需要解决的问题 |
5.2 塑料嫁接夹的结构 |
5.3 嫁接夹自动输送机构的设计 |
5.4 嫁接夹自动输送机构的工作过程 |
5.5 试验分析 |
第六章 茄科整排全自动蔬菜嫁接机控制系统设计 |
6.1 控制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6.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6.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七章 试验与分析 |
7.1 整排全自动蔬菜嫁接机试验研究 |
7.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一种新型嫁接法 茄果瓜类轴接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嫁接对辣椒生长及疫病抗性的影响[D]. 田雪.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2]LED光源对番茄嫁接成活率及幼苗生理响应的影响[D]. 徐博娅. 广西大学, 2020(07)
- [3]瓜类贴接式机械嫁接机理及装置试验研究[D]. 姜凯.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9)
- [4]双断根嫁接对冬季茄子、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D]. 王波.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5]砧木和丛枝菌根真菌对西瓜根结线虫病的效应[D]. 吕星光(Lyu Xingguang). 青岛农业大学, 2017(07)
- [6]全自动茄科穴盘苗整盘嫁接系统研究[D]. 褚佳.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5)
- [7]黄瓜嫁接苗缓苗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D]. 任顺. 吉林大学, 2016(03)
- [8]甜瓜全自动嫁接机智能分级上苗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D]. 宋传程.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2)
- [9]西瓜和甜瓜嫁接苗高效愈合环境参数优化研究[D]. 刘方园.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2)
- [10]茄科整排全自动蔬菜嫁接机的研究[D]. 李军.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