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诊治研究进展与现代理念思考论文_宋春梅,刘蓉,杨帆

眩晕诊治研究进展与现代理念思考论文_宋春梅,刘蓉,杨帆

宋春梅 刘蓉 杨帆

(解放军第四五二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本文根据眩晕的发病情况,对眩晕诊治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分析,并基于现代理念,对眩晕的诊治予以思考,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眩晕;诊治;现代理念;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386-02

在日常生活中眩晕比较常见,且发病率比较高,属于疑难病症,眩晕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且涉及系统比较多,主要有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内耳前庭系统、血管系统等,致使研究难度较大,很难取得重要突破。在此情况下,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仍然继续研究,不断收集大量临床资料,且进展不错,给眩晕患者的治疗带来极大希望,在本次研究中,对现代诊治理念的树立、眩晕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予以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眩晕的发病情况

眩晕是头痛之后主要症状,属于临床综合征,在医院门诊中位居第二位,据统计,眩晕的发病率为1.4%,患病率为4.9%,其中以周围性眩晕比较常见,近年来,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的眩晕症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最为常见,比率高达三分之一,其年发病率为0.6%,终生发病率为2.4%。眩晕症的治疗涉及各个学科的方方面面,其中骨科与神经内科占到15%,鼻咽喉科门诊占到15%,内外科占到5%,眩晕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在老年人群中眩晕症的占有率超过一半[1]。

2.眩晕症的研究进展

2.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中,主要有三个重要突破:(1)对BPPV较高的发病率予以充分认识,在所有眩晕性疾病中,其所占比例为三分之一;(2)在治疗过程中,复位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如果医生的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复位手法治疗,其治疗效果高达90%,且复发率仅为4~7%;(3)对眩晕的诊断和复位治疗,实现了全自动化的定速、定量与定位,治疗效果显著[2]。

2.2 在认识BPPV时,研究过程较长

1921年,Barany首先对该病进行报道;1952年,Hallpike和 Dix首次对该病的特征予以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依据,且在诊断BPPV时,Hallpike- Dix诱发试验成为金标准,在此之后相继出现了各种研究理论,其中复位手法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予以付诸实践。使用复位手法在治疗期间,如果医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具有最佳治疗效果,反之,医生经验欠缺,将会给治疗效果带来严重影响。复位手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头位转动停留时间、复位角度的把握、复位速度等,这些对无法使用量来进行衡量,因此,复位手法尚停留在粗糙阶段。在复位期间,如果要转动患者头部,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这样一来,如果患者患有腰部疾病、颈部疾病等,是无法进行复位治疗的,手法复位需要对几个头位进行分解,使耳石再次回到椭圆囊内,并不会沿着半规管的自然位置,实现全角度旋转达到合理复位,这种方式在治疗床难以实现。在此情况下,部分学者专注于设备研究,进而使复位准确、合理的进行,2003年,手动的三维滚轮耳石复位系统是由美国研制的;2008年,美国再次实现对全自动化耳石诊断复位系统予以研究,现阶段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之后法国等国家也研制出了BPPV诊断治疗设备,使眩晕症的治疗水平得以提升[3]。

在眩晕性疾病的研究中,除了取得上述进展外,在其他方面也有突破性研究,比如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明确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研究、前庭康复治疗的相关研究等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对眩晕性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3.现代理念下的眩晕诊断思考

3.1 分科论治、对症治疗局面较为突出

由于眩晕性疾病极为复杂,因此,多数国家与地区较为突出的局面为分科论治、对症治疗,且此现象在国内尤为明显,一般情况下,眩晕症患者前往医院治疗时,不知道改挂哪个科,同时医院的分诊人员也不能予以正确引导,致使在各个科室中都分散有眩晕疾病患者,且各个分科之间交流较少,在神经内科,医生对患者予以前庭功能检查,而耳科医生对后循环缺血引发的眩晕缺乏认识,同时也不对患者实施定位体征检查,通常骨科在对BPPV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颈椎病的治疗方式,导致误诊、误治现象严重[4]。

3.2 眩晕中心的建立

在多数发达国家及发达地区,纷纷积极建立眩晕中心,在一个特定地区内,眩晕的治疗更加趋向专门化,这样眩晕中心可以收集到大量眩晕资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现集中治疗,并对相应的临床经验予以总结,使眩晕的诊断更加明确,促进眩晕疾病治疗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医院内也可以设立专门的眩晕中心,或建立眩晕科,使眩晕症的治疗实现新的突破。

3.3 应该高度重视中医对眩晕症的治疗

在我国中医理论及治疗经验研究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在诊治眩晕症时,中医主要针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治疗效果显著。眩晕性疾病患者经西医诊断后,由于诊断不清楚,致使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此部分患者经过中医治疗后,效果尤为显著,在《耳眩晕中医治疗指南》中,对相关治疗、辨证及诊断原则予以明确规定,耳眩晕主要分为肝阳上扰症、风热外袭症等6种类型,并对针灸治疗予以指导,可见,在眩晕性疾病的诊治中,中西医结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5]。

总之,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种现代化辅助检查手段也不断涌现,在BPPV的诊治中,实现了全自动化的定量、定位及定速诊断和复位治疗,不仅使诊断水平得以提升,对该疾病的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现代化辅助检查手段对眩晕性疾病诊治的产生诸多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姚乐义.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24(10):117-118.

[2] 单希征.眩晕诊治的战略思考[J].中国卒中杂志,2014,34(7):305-306.

[3] 单希征.眩晕诊治研究进展与现代理念思考[J].武警医学,2014,29(11):771-772.

[4] 曹效平,王天生,顾东胜.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2例[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4,20(05):101-102.

[5] 袁晓莉,谢锦燕,刘付英.非那根、西比灵、银杏达莫联合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14,30(10):944-945.

论文作者:宋春梅,刘蓉,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6

标签:;  ;  ;  ;  ;  ;  ;  ;  

眩晕诊治研究进展与现代理念思考论文_宋春梅,刘蓉,杨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