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办学与人才培养的探索_实践教学论文

高职院校办学与人才培养的探索_实践教学论文

高职院校办学与人才培养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培养论文,高职院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深化办学特色,激发高职教育发展的活力

(一)牢牢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

形成办学特色,不能脱离学校的办学实际,不能脱离学校的办学定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宁波,宁波位于东海之滨,毗邻上海、杭州,具有天然的港口优势,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经济中心,既是一个商贸之都,也是浙东文化的发源地。在浙东文化和宁波商帮精神的熏陶下,在近百年商业教育的办学中,逐渐形成了“厚德、进业、明智、笃行”的校训和“奋发向上、抢抓机遇、勤俭持校、自主发展”的学校精神,被誉为“宁波商帮的文化摇篮”。在形成办学特色的过程中,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定位就是培养具有宁波商帮精神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秉承浙东学派“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知行合一”实学思想和宁波商帮文化精神,贯彻在我们的教学中,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体现在商业职业教育上,就是注重“工与商并重”,突出“技能与实践”,树立“强实践、重应用”的教学理念。今后一段时期,学校的办学定位将进一步深化“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根据浙江省和宁波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继续发挥学校现有的商贸类专业优势,推进工科类专业建设,形成工商类专业并重的格局。

(二)努力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加强专业建设,构建精品课程体系,是形成办学特色、增强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针对宁波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宁波地方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也为深化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发挥学院专业建设的示范作用,学院形成了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投资理财与经纪专业,市级重点建设专业——国际贸易专业,构建了电视技术、市场营销学、建筑室内设计、公共关系等省级精品课程,并在2005年新增了工程造价、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完善了学院的专业结构。着眼于宁波繁荣发展的对外贸易经济,学院自2002年始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中实施中澳合作办学,借鉴澳大利亚HOLMESCLEN学院TAFE教育模式,努力为学生开启一扇“放眼世界、吸纳国际商务理念”的大门。

(三)创新办学模式

依托宁波地区作为长三角的制造业大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模具生产基地的优势,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对模具专业率先开展了亦厂亦校——一种“零距离”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所谓“亦厂亦校”,就是“企业进校、学生进厂”,行业、企业深层参与高职人才的培养,将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的学生,一入学就被赋予了“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宁波宁海模具产学研基地企业的员工。由此,最高程度地实现了“工学结合”的内涵。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坚持“三个为本”的人才培养原则

1.以素质为本。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两课教学改革推动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途径,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心理辅导为牵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施“公共必读书目”工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以能力为本。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把实践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期外、校外,通过产教结合、产学结合的途径,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建立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举办技能运动会,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此营造良好的“学技能、重应用”的氛围,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3.以发展为本。以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创办“EPV研究教育中心”(“就业、创业、职业研究教育中心”的简称)和开展创业班教学以及拓展训练形式,整合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技术技能开创事业的能力,关注全面的人格、能力和魅力的发展,推崇积极行动、乐观上进、克勤克俭的精神风范,注重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探索和完善“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体系坚持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倒推法,即从专业就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分解为各项技术技能模块,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做到边做边学、边学边做,达到“成才”的培养目标。同时,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任意选修课的作用,并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现“成人”的培养目标。三个体系的有机结合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2.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为坚持做好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三个内外结合,学院在教与学的内容、方式、途径、场所、学习评价和教学指导等方面充分拓展,以满足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体验职业成长的感受,学院每年都会举办校园商品展销会。在商品展销会中,学生既是展销会的主办者、策划者、管理者,同时又是交易现场的练摊者,学生从商品展销会整体策划、招商引资、促销设计到展会现场管理,同时作为参展商又要参与调查市场、采购商品、现场销售等环节,通过全过程的参与来体验商品销售技术,增强市场意识、核算意识,让学生深刻体会课程中学过的营销理念,培养和锻炼沟通技巧、应变能力等职业素养。在演练了一系列经营管理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竞争的意识。

3.技术应用能力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在校期间,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就业岗位变迁的形势。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专业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模块,即学生在完成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基础上,通过选修课的方式,以参加各类科技比赛、企业实践为载体,加强应用发展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专业能力,学院实施“特长生导师制”。通过制定《特长生导师遴选和管理办法》和《特长生选拔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选拔导师和特长生,进行对接培养。

4.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了各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确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时,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把社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目标中,实行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制度。凡是社会已开展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学生应参加考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技能训练与就业的零距离。

标签:;  ;  

高职院校办学与人才培养的探索_实践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