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围绕“书籍”开展的项目活动_图书论文

书籍-围绕“书籍”开展的项目活动_图书论文

图书——围绕“图书”展开的项目活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论文,项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天早上,Monika带来一本有手有脚的图书,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孩子围观。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本书可真漂亮呀!”“它还有手有脚呢!”“我家也有这样的书。”“我家有好多书呢!”……

随后,是孩子们纷纷从自己家里带来许许多多的图书。班上的窗台显然容纳不下。于是,我们开设了一个图书角。各种各样的图书涌到了图书角。图书角也成了我班活动区中最受欢迎的一个。

孩子们带来这么多图书,我认为,这正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图书分类渗透着统计、分类、记数等知识,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观察力、数概念可得到发展;而故事表演、制作图书、开图书商店,不仅可使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像力得到发展,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等也同时得以提高。当前图书正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这就更利于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我决定立项,抓住时机,生成“图书”系列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主动地发展。(书是人类知识的来源。在一般人的眼里,利用书无非是增长知识经验,大多数人也许想不到,书还和这样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做事条理,数字化的思维,表达自我与演练经商。)

图书的摆放

孩子们带来的图书数量多,书的大小、外形又不大一致。由于摆放不得法,图书角显得很乱,还常常出现有人找不到自己的书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才能把书摆放整齐,使想看书的小朋友很快找到需要的书。大家经过讨论,想出了大书和小书分开放,形状相同的书放在一起等许多办法。于是,孩子们各自按自己的想法去试,最后发现只有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书摞成一摞,还要封面向上放正,才能摆整齐。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原来乱得不成样子的图书角焕然一新。

图书的统计

王悠石跑来对我说:“老师您看,这摞书这么高,可这摞书才这么少!”我问:“为什么这摞书这么高呀?”“书多呗!”“有多少呢?”孙奕瞻马上说:“我来数!”一会儿,结果出来了,一共38本。孩子们分别把7摞书都数了一遍。我又问:“过几天我们会不会忘了呢? ”王悠石说:“不会!我妈说我脑子好使,我忘不了。”牛牛说:“还是记在一张纸上吧,我爸就把事都记下来,省得忘了。”

如何记录呢?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在书的旁边用纸写上是几本就行了。”有的说:“画在一张大纸上,有几本书就画几本书。”有的说:“用1朵花代表1本书。”有的说:“1朵花代表10 本书也行。”还有的说:“老师,我想用小白兔代表书。”

于是,孩子们各自按自己的想法去实施。结果发现:记数的方法最简单,用花记录的方法最直观。大家决定,图书角的柜子上用最简单的方法记录,每个格里有几本书就用数字几来表示——统计图书逐渐成为幼儿关注的焦点。大家首先按图书的大小进行了分类统计。后来,孩子们又发现书的薄厚也有所不同。于是,他们又把厚书和厚书放在一起,薄书和薄书放在一起,并制作了统计表。为了使幼儿对图书有进一步的了解,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发现书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孩子们分别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有故事书、谜语书、儿童百科等等不同内容的图书。这一次的分类统计,孩子们做得又快又好。他们不但为班里的图书制作了各种统计表,还有许多小朋友制作了“家庭图书统计表”,统计了自己家中每个成员拥有图书的数量。有的用不同颜色的花儿,代表不同家庭成员的图书;有的用几何图形来记录;有的把家里每个人的属相当标志记录在统计表上;还有的在统计表上画上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头像;会写汉字的孩子也发挥自己的“特长”,真可谓图文并茂。

从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已不满足做出与别人同样的作品,而是力求别出心裁。(不拘一格的统计方式是孩子创造性的表现。人人生而具有创造性,但不一定都能表现出来。它需要自由的空气,激励的土壤。集体共同具有的特点是教师本身特点的生动反映。)

家长们反映孩子不仅制作了“家庭图书统计表”,还把家里原本放得杂乱的书籍归类后摆放得整整齐齐。孩子们不仅为图书分了类,还为许多东西分了类,过去总是被孩子乱放的玩具找到了自己的“家”。

故事会

每本书都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孩子们通过看书,学会了不少故事。大家互相讲着自己喜爱的故事。每天的环节过渡,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既然大家的热情如此高涨,开个故事会,自然顺理成章。在前期准备阶段,孩子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同家长一起选择故事内容;有的找来几个故事请老师和同伴帮助选一个最好的;有的孩子发现自己选的故事与别人的一样,马上回去重新选。在选定故事后,孩子们便开始练习讲故事了。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家长都反映,我们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考虑过怎样讲故事,现在孩子总是问这句怎么说,那段做什么动作好,逼得我们不得不想了。(以往家长往往认为孩子既然上了幼儿园,他们的教育主要就交给教师了,所以关注较多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玩了什么,而很少想我怎样与教师相互配合。这里,孩子对活动的全身心投入使家长意识到自己也是孩子学习的重要的支持者、帮助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故事会正式开始了。头几个孩子讲得比较拘谨,没有表情和动作,像在背故事,而不是讲故事,但很认真。而李浩然讲的“鸡和耳朵”的故事一下子给大家开阔了思路,他不仅注意语气、语调,而且用逼真的动作把狐狸的馋相表现得淋漓尽致:两个手指头嗖地伸进锅里,极其迅速地夹出鸡,吃前还不忘记甩一甩汤。其他孩子受到了启发,也尽力以动作和表情配合语言,虽然是临时加的,但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孩子之间的感染和启发更具有影响力,因为他们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对方,“他能我也能”。这不同于对教师单向崇拜的纵向关系,同伴榜样具有持久性和弥散性。)听的孩子聚精会神,到精彩之处必有掌声相伴。故事会结束时,大家议论着谁的故事讲得最好。最后,我们评出的“故事小能手”,参加了全园的故事会。以后,孩子不仅喜欢讲书上的故事,还常常自编故事,有头有尾,情节连贯,极富创造性。

制作图书

今天的牛牛别提多牛了,同伴们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他。这是因为牛牛来园时带来了一本自己画的书《七龙宝珠》。孩子们看着这本《七龙宝珠》,不停地赞叹:“牛牛你真棒!”牛牛也兴奋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很快,我发现在区域活动时有几个孩子忙着裁纸、绘画、装订,一会儿,几本自制图书出台了。

可是翻开这些图书一看,有的前后画面并无联系,有的只画了封面和封底。于是我请孩子们看看买来的图书是什么样的。他们发现了自己制作的图书并不好看,因为它不像买来的书,每一本都有个很好听的故事。发现问题后,马上开始行动。每个人都编出了一个小故事,(孩子们已经能够编出具有一定情节的故事),并把故事分在几页中画出来。有的人还为自己的书定了价钱。

一本本小图书再一次成为班上的热点,大家互相传看,互相讲。这些自制的图书比买来的书还受孩子们的青睐。

经过一个周末,孩子们星期一来园时又带来了不少自制图书。这次孩子们制作的图书不仅内容丰富,有讲动物的故事,有讲小朋友的故事,还有的把四季编入了书中,而且书的外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外形是一只小手,有的外形是一颗心,真是五花八门。我们把这些书放在一起,孩子们高兴地叫起来:“哇!这么多书!我们都可以开书店了。”于是我们决定开个“图书超市”。(编故事,做图书,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绘画能力,而且可以使教师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尤其是了解幼儿的兴趣、情感、内心状态。它也许可以成为心理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图书超市

首先,我们请孩子利用周末和家长一同去参观书店,然后,我们和孩子又一起讨论开书店需要什么东西,如何制作。开书店要有书架。班上的书架太大,孩子们就用纸箱自己做。纸箱摞得太高,容易倒,大家就把书架加宽变矮。书店正式开业了。顾客高高兴兴地挑选了自己喜爱的书,却没有地方交钱。于是,一个用纸箱做的收银机在我们的努力下完成了。有了收银机还没有钱。这回不用提醒,许多幼儿带来了自制的钱。(多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已使幼儿养成了自觉有效地处理问题的习惯。)有自己画的,有用电脑画的,还有的是玩具钞票……最后大家一致同意10元以上的用电脑制作,单元的由小朋友自己画。

游戏开始了,只见服务员不停地向顾客介绍着各种各样的图书,小顾客们则在服务员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收银员也忙着算账收钱。在这之前,为了当上收银员,全班幼儿都在加紧练习加减法运算,大部分幼儿能准确算出10以内的加减,还有许多幼儿能算20以内乃至更大数字的加减。店后的图书制作间里,孩子们不断制作出新的图书。孩子们在游戏时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玩儿得兴高采烈。

通过图书的系列生成活动,班上孩子在这一连串的自主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原来游戏中向老师直接要游戏材料的孩子现在经常说:“老师能给我点儿棉花吗?我想做老爷爷的胡子。”“老师有铁丝吗?我想让我的车轮转起来。”原来总是告状的孩子现在能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原来不爱说话的孩子在游戏中成为一只快乐的小鸟。(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尊重幼儿的选择——幼儿才敢于选择,更加积极主动富有创造精神,这不正是主体性的真正内涵吗?)我在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一定会逐渐成为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具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标签:;  ;  ;  

书籍-围绕“书籍”开展的项目活动_图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