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的病情影响论文_李富兰,,黄敏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 研究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位我院近年收治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住院新生儿,随机分组后观察组强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为90%。护理效果方面,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3.33%;对照组治愈率为66.67%,观察组达到86.67%,观察组患儿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减轻疾病危险性。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新生儿;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被归为急腹症的一种,对于新生儿而言极具危险性[1]。临床表现为腹胀、便血、呕吐,大多由于细菌感染和喂养不当所致,可能引发胃肠穿孔甚至坏死[2]。临床治疗以平衡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补充营养、禁食、肠胃减压为主。本次研究通过对比观察了在临床综合治疗基础上强调护理干预对患儿病情的改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住院病患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区间处于2-14天之间,平均年龄(8.57±1.03)天;出生时体重处于1500g-3000g之间,平均体重(2300±400)g;胎龄处于34周-41周之间,平均胎龄(37.37±0.59)周。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区间处于3-14天之间,平均年龄(8.62±0.98)天;出生时体重处于1500g-3000g之间,平均体重(2200±450)g;胎龄处于34周-41周之间,平均胎龄(37.19±0.62)周。两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

两组患儿均常规禁食一周左右并观察身体状况,若恢复不当需延长禁食时间[3]。在身体逐渐恢复阶段,从微量喂养(首选母乳)开始并逐渐增加奶量,在保障营养有效摄取的同时避免发生腹胀危险,注意疾病恶化早期征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调针对病情恢复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评估体重

定期测量新生儿体重状况,观察出生体重。体重越低,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几率以及危险性越高[4]。由于肠壁神经以及肌肉细胞发育尚处于不成熟状态,易造成肠道功能紊乱,在延长住院期间更容易出现院内感染情况,加重炎症程度。因此在评估新生儿体重后,对于重点高危儿需加强观察。

1.2.2胃肠减压

有效的胃肠减压手段可直接提升预后效果,属于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首选方式。具体而言,可通过经口或鼻插胃管连接胃肠减压器,对胃肠的持续性减压来了解胃液量及性质,由此判断患儿疾病恢复状况。

1.2.3合理喂养

通常新生儿需要实施静脉营养供给,并逐渐恢复饮食。在饮食的恢复上必须循序渐进,首选母乳,其次配方奶,给予微量喂养,每2-3小时喂一次,每次喂奶前后仔细观察是否存在呕吐和腹胀情况,若不存在可逐渐增加奶量,至恢复正常状态。

1.2.4情绪护理

在病痛的折磨以及长期禁食下,新生儿会产生哭闹、烦躁情绪,此时可给予非营养性吸吮,令患者处于安静的情绪状态,并在病房内播放轻柔的音乐促使新生儿情绪稳定[5]。除此之外,新生儿家属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应强调对家属的健康教育,让其了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重性,提升家属对临床治疗及护理的信赖感。

1.3观察指标[6]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表,在患儿临近出院阶段时实施满意度调查,了解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统计两组中出现并发症例数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愈率,统计组内平均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家属满意度

比较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示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为90%(p<0.05),详见表一。

3 讨论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消化系统急性病症,以出血、广泛性、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特征,也称为节段性肠炎、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临床表现为便血、腹泻、腹痛,且发病突然,起病迅速,病情变化快,存在极高的病死率。临床护理中需强调对患儿病情的持续性观察,配合各项临床治疗的同时强调对感染的有效预防,避免由于感染导致病情迅速加重引发死亡。

通常新生儿患儿家属对护理的要求更高,加上对孩子疾病的担忧,难免由于患儿疾病出现反复、护理存在疏漏、服务不及时等因素出现对护理不满意情况。本次研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家属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达到90%。护理效果方面,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患中均存在疾病并发症情况,对照组中出现7例,占比23.33%;观察组中出现2例,占比6.67%。治愈率对比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属于相对严重疾病,患儿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供给,身体较为虚弱,对照组治愈率为66.67%,观察组为86.67%,两组均未达到100%程度。总住院时间上,由于观察组加强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新生儿的营养摄取得到了保障,并且尽可能减轻了外界因素对患儿健康的不良影响,该组患儿总住院时间为(18.34±1.96)天;仅针对临床治疗实施基础配合性护理的对照组总住院时间为(26.07±2.11)天。

综上所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病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必须强调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配合,提升疾病治愈率,促使其身体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夏利红.小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Ⅰ期手术后造瘘口不同护理方法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6,v.11 22:206-207.

[2]孙亚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评估要点和护理方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v.27 S1:515-516.

[3]刘亭君,王欣,马盼盼,高玉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v.29;No.508 20:2433-2435.

[4]李凤莲,黄艾芬.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保守治疗期间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4,v.11;No.200 09:60-61.

[5]毛文瑶.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v.24;No.127 05:106-107.

[6]许江山,王粉,寇冉.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严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v.30 14:2128-2129.

论文作者:李富兰,,黄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的病情影响论文_李富兰,,黄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