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年来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作为公益类宣传作品的创作者,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公益广告和微电影就是近年较为流行的传播模式,宣传效果到底是哪个更好呢?
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说:“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公益广告的水平就是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和民众思想道德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志。”公益广告不仅体现城市的风情、风貌,还可以宣示国家的理想。在促进价值认同的过程当中,公益广告是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丁俊杰认为,“从历史上来看,有许多响亮的口号都发挥了引领民众、凝聚力量和智慧的作用。”而发展到如今,公益广告除了以上的功能,还有着更多的警示作用。
一、把握宣传风向,掌握社会热点
随着近年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快速发展,社会上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人们物质生活日益富裕,而部分群众文化生活较为滞后,或存在素质问题,或存在心理缺失问题,或存在法律知识贫乏问题。随着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发展,人们接触公益广告的渠道也变得多样化,通过公益广告宣传法律法规、宣扬社会正能量、警示群众则是一个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对于宣传的手段、方法、形式、方式的要求会更高,所以,一个有效宣传作用的公益广告就必须吸引人眼球,让人印象深刻,从而起到教化鼓舞作用。
相信有一个广告,大家都印象非常深刻。工作劳累一天的母亲,回到家依然辛劳,照顾好小孩,孝顺好老人。在这位年轻母亲帮老人洗脚的时候,她的孩子在旁边默默地关注着,等她好不容易能坐下喘口气的时候,孩子颤颤巍巍地捧着一盆水,过来帮自己辛劳的母亲洗脚。
这个广告感动了很多人,让很多人们重新认识了“孝”,也让很多人们懂得了什么叫言传身教。这个广告出现的时代,人们努力建设国家,全力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从而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忽视了家里的老人。这个广告抓紧社会存在的深层问题,用一个温情的家庭瞬间,点燃了群众的心,引起了民众的共鸣。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这个公益广告依然能够感动人心,成为公益广告的一个范本。
二、从细节入手进行创作,叩击人心
随着近几年电子产品的普及,各种便民的,娱民的APP应运而生,人民从此离不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我们的社交、理财、生活、购物、饮食,只要动动手指,在电子产品上点一点,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自己想要的。手机不离手,是人们的常态。这是社会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的便利,但也产生了不少的社会问题。有人拿着手机走路,忘形而发生意外;有人因为游戏而废寝忘食;因为不节制上网购物而导致出现财务危机等等。而最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就是,家长因为沉迷手机而忽视孩子的教育,甚至直接把孩子都忽视了。
2016年,我们团队看到这一社会现象,从而引发一个创意,想要制作一个公益广告警醒那些沉迷电子产品的家长,希望他们能够再次关注孩子。广告的创意是:两位孩子,一位年龄定位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姐姐,另一位妹妹则是还处于游戏时期的幼童。故事的开始是,妹妹在玩煮饭的玩具,把“煮好的食物”拿到妈妈身边,叫妈妈“吃饭”。而正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妈妈看都没有看一眼,挥挥手就把孩子给打发了。姐姐在做作业,遇到不懂的问爸爸,爸爸正在玩手机游戏,也是没空理会,只叫姐姐找妈妈。两个孩子看见自己的父母都忽视自己,感觉很不开心,于是就想,如果她们两个是手机,爸爸妈妈会不会就多看看自己呢?于是,两姐妹就制作了两个类似手机的框框,把自己框在里面,然后跟爸爸妈妈说,自己是“手机”。结束语的文案是:“放下手机,陪陪我们吧。”
因为当时已经放开二胎,所以我们定位了两位小孩,以两位小孩天真的想法为出发点,思考能让父母关注的方法。这个广告也得到了广东省的二等奖,和东莞市的一等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广告并没有使用特技,它只是以一个家庭的普通生活片段为切入点,让群众有更深的代入感,能够从广告这里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从而进行反思。有一次遇到朋友跟我反馈,自从她看到这个广告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在家一直拿着手机竟会伤害到孩子,从此她回到家,真的放下手机,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孩子身上。
公益广告不同于商业广告的是,公益广告不需要太多花哨的制作手法,而是以情节感动人,引人共鸣,从而起到感动人心的效果,达到宣传的目的。而公益广告的选材也是重中之重。必须是时下的热点问题。在这个信息膨胀的年代,我们作为创作者,要从这些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大家最关心、最关注、也最有正能量宣传要素的题材,从细节入手,以情节动人,让宣传效果最大化。最近几年公益广告的创意文案,很多都会从细节入手,即使题材再大,创作者都能从中挖出细节,再从细节扩大,直击人心。
三、“微电影”的出现
公益广告不断地进步,而近年来,又发展了一种新的宣传模式,就是“微电影”。
微电影的雏形应该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是中国自由职业者胡戈创作的一部网络短片,其内容重新剪辑了电影《无极》和中国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栏目《中国法治报到》。对白经过重新改编,只有20分钟长,无厘头的对白,滑稽的视频片段分接,搞笑另类的穿插广告。
作为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广告"微电影",2011年由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是源自“微时代”的产物,其剧本来自微小说《一触即发》。剧情通过90秒的“微时间”讲述吴彦祖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遇敌手中途突袭,为了将新科技安然转送至安全地带,吴彦祖联手女主角Lisa施展调虎离山等计策,几经周折最终成功达成目标。全片场面宏大,制作精良,也是第一部大制作的网络微电影,堪称微时代的里程碑,开始真正让微电影的风暴“一触即发”。
四、“微电影”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节处理要更深刻
因为“微电影”拍摄的时长较短,20分钟可以是一部微电影,5分钟也可以是一部微电影,所以微电影的题材选择具有非常大的广阔性。生活的一个小细节可以是微电影,浩大的工程可以是微电影。微电影拍摄设备选择性也很大,可以只用一台相机就完成一部微电影,也可以使用专业电影枪去拍摄。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愿意以拍摄微电影来作为宣传方式,而以微电影作为公益类的宣传,也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2018年,我们就制作了一部妇联题材的微电影,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小女孩到妇联求助中心找社工帮忙开家长会,社工以小朋友为线索,发现小朋友的母亲因为沉迷于麻将而忽视小孩,以至于小孩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去妇联求助中心用钱请社工扮演她的妈妈。社工决心帮助这个家庭,努力劝导,终于把这位母亲劝离了麻将桌,重新认识外面的世界。
父母因为赌博、手机、生意等原因忽略孩子的现象在社会上不可谓不普遍,这套微电影就是通过这一题材表述了一个很完整的故事,直挑问题根源,更深刻地反映社会问题。
微电影比公益广告优势的地方是,微电影因为其故事的完整性,使之能能够更详细地展示细节,从而更深刻地引起共鸣。广告由于时间的限制,要从细节深度挖掘难度会更大。以上讲述的这套微电影让很多观众的为之落泪,小孩子因为失去父母关爱而去“买母亲”去家长会的行为,让很多本来就是母亲的群众心痛不已。因为其完整的故事表述,演员就能有更大的空间去表达情绪,观众感受演员情绪的时间越多,感受就会更深刻,宣传的效果也会更深刻。
五、结束语
无论是公益广告还是公益类微电影,必须要能够抓住细节,掌握好宣传重心,创作方案能够击中人心,引起社会共鸣,这样才能获得宣传的最佳效果。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媒介和传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益广告和微电影在这个微传播时代,是社会沟通的大手段。在众声喧哗舆论场中,它们要发挥自己的能量,成为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论文作者:陈洁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电影论文; 公益广告论文; 社工论文; 广告论文; 孩子论文; 细节论文; 手机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