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语言、技能与语用增长的交融--以高中英语语法中的“感知#183;提取#183;经验#183;成长”教学模式为例_定语从句论文

文化与语言交融,技能与语用生长——例谈高中英语语法“感知#183;提炼#183;体验#183;生长”教学模式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长论文,教学模式论文,文化与论文,英语语法论文,技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使用语言的实践能力,而不是掌握一些抽象的语法规则条文。因此,语法教学应让学生在掌握语法形式(结构)与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交际运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经验,总结出高中英语语法“感知·提炼·体验·生长”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助于语法教学实现form,meaning and use的有机结合,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厦门外国语学校吴萍老师在第八届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该会在武汉举行,授课对象为武汉学生)上的一节语法展示课为例,对这一模式进行介绍,希望能对一线教师改进语法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模式框架

      高中英语语法课“感知·提炼·体验·生长”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二、案例评析与思考

      【教材分析】

      Chinese paper art为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2)Unit 6的语言聚焦课,教学内容主要有:通过阅读有关中国传统剪纸文化的文章,导入定语从句的学习,在paper cuts的语境中感知定语从句,发现、探究并总结定语从句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控制性和半控制性的操练(包括单句选词填空、改写句子、看图完成句子、介绍自己的设计等),在交际情景中学习定语从句的正确运用,感悟定语从句的不同变式,最后达到自由使用的程度,即能运用定语从句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学片段】

      Scene 1:Lead in(7′52")

      (1)Brainstorm what we can do with the paper and enjoy video about Chinese paper cuts,then write the topic today on the blackboard.(1′20")

      (2)Introduce three questions about paper cuts and try to guess the keys to them before reading.(1′22")

      

      (3)Scan and find the key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three questions then answer.(3′56")

      (4)Look at the two sentences with the parts circled and underlined.Try to find out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then one more example is given.(1′14")

      

      点评:这是一个关注细节的导入环节,体现了授课教师设计的用心、精心。(1)开场导入选用伴有音乐的剪纸动画,说明授课教师很用心。红彤彤的、跳跃的各种剪纸图案给学生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学生仿佛置身于剪纸的世界里,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奇妙。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授课教师顺势引入今天的话题Chinese paper art,用时仅为1分20秒。这样的导入有趣直接、快速高效。(2)授课教师的精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所选择的课件模板包含了中国剪纸艺术的元素;二是授课教师身着的含有剪纸图案设计的服装也成了真实生动的课堂资源。在学生快速阅读完课文后,T:“Can you see any paper cut patterns on me?” S:“The dress which you wear.” T:“Sharp eyes!”这个简短的对话不仅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效果,反馈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创设了浓浓的学习中国剪纸艺术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感知目标语法定语从句。

      思考:毫无疑问,在以阅读文本为依托的语法教学课型中,教师所设计的阅读问题应为语法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因为语法教学课型决定了阅读训练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阅读文本只是为目标语法的学习提供语篇和语境的支持,创设语法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根据语法教学课型的目的和要求,授课教师没有采用课本所提供的5个阅读训练问题,却匠心独具地设计了3个巧妙的问题,这些相关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语从句,为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掌握和使用定语从句)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首先,通过回答“From which dynasty did people start to make paper cuts?”这一问题,学生了解了剪纸艺术的历史和起源;接着,为了回答“How many types of paper cuts do people still make today?”这一问题,学生运用了寻读策略,快速抓住了for decoration,for religious purpose,as design patterns剪纸的3种用途,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于胸;最后,“Which patterns of paper cuts are often used to celebrate weddings?”这一问题,使学生的目光落到了具体细节之上,即生活中常见的“Paper cuts which show the character for double happiness are used to celebrate weddings.”,将语法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总之,在回答这些关键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工处理了新信息,还多次接触了定语从句,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埋下了伏笔,而skimming和scanning阅读技巧的训练则成为本课教学的附加值,真可谓“一箭三雕”。

      Scene 2:Read and find(11′22")

      (1)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 all the relative clauses in groups,then check up the keys.(3′51")

      (2)Classify all the relative clauses into three groups,discuss in groups and tell the reasons while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relative clauses.(6′02")

      Let's discover!

      

      (3)Find out the rules and show them on the blackboard.(1′29")

      

      点评:通过阅读文本,快速寻找8个含定语从句的句子,学生再次感知和熟悉了定语从句。在此基础上,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对句子进行分类,并讨论说明分类的原因,最后师生共同梳理出定语从句的基本结构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定语从句的语法结构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例句,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来的,学生在脑海中逐步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这个“阅读篇章→寻找定语从句→为定语从句分类→提炼定语从句规律”的过程,是从整体到局部、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发展了学生分析、观察、归类、提炼和概括思维,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思考:(1)“注意假说”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注意假说”认为,注意对任何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在交际活动中,为保证学生在活动中注意到语言形式,教师必须采用其他干预手段,帮助他们把注意力聚焦到相关的语言形式上去。这是因为,学生学习某个语言形式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个形式,并知道这一形式在输入中表达的具体含义。仅有注意并不能保证学习的实现,但它至少是输入转向吸收(intake)的重要条件(Schmidt,1994)。也就是说,只有被学生注意的东西才能被吸收。那么,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干预呢?教师可通过增强阅读材料的显性度来提高学生对语法形式的注意程度。增强阅读材料的显性度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阅读材料中有关语法项目的出现频率;二是改变材料中这些语法项目的排版方式或打印形式,如可通过改变字号、字母大写、字体变为斜体、加下划线等方式,使阅读材料中在正常情况下学生不会留意的语法项目变得醒目,即通过有意识的控制来增强语法项目的知觉显性度,以增加学生注意它们的机会。在该案例中,授课教师在阅读文本呈现、课堂互动和板书中尽可能地提高目标语法的复现率;同时在PPT课件和板书设计中,教师在多处运用了“注意假说”原理,通过分类画框、画圈、画线、加粗等多种方式凸显了定语从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提炼定语从句的结构和规律立下了汗马功劳。

      (2)有效板书“语法地图”。语法教学的板书应充分体现目标语法的框架结构和规律,以帮助学生记忆和使用目标语法。在本案例中,授课教师有较强的板书设计意识,版面设计元素丰富,图文并茂,布局严谨。在导入时,授课教师板书了单元大话题Chinese folk art和本课的中心话题Paper-cutting,并以此为主线开启定语从句的学习之旅。在提炼定语从句的构成规则时,授课教师设计了定语从句结构“语法地图”,并标注了定语从句的前置词和连接词,揭示了定语从句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用简笔画替代文字,实现文字与图画的语码转换,直观有趣、生动活泼;用简洁的of和’s代表复杂的whose关系,最后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精彩的、令人难忘的结构图,这些不仅为后面的语言操练提供清晰的结构提示,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吸收、记忆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

      Scene 3:Let's practice(10′45")

      (1)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proper relative pronouns.(1′27")

      (2)Combine the two sentences into one with relative clauses.(2′02")

      (3)Work in groups and complete the name cards of Wuhan.(7′16")(图略,包括关于黄鹤楼、长江大桥、武汉大学、东湖、武昌鱼、周黑鸭、热干面的7张图片)

      点评:在感知、梳理定语从句的结构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快速地进入操练语言、体验变式阶段。学生在最简单的选词填空中,体验定语从句关联词的各种变式,多维度地操练不同结构的定语从句;学生在根据范例“依葫芦画瓢”和“借鸡生蛋”中,体验定语从句的释义功能和使句子凝练的妙用,达成简单运用的目标;在以group work为单位开展的“为武汉设计名片”的看图说话活动中,学生体验到定语从句在有意义的生活场景中的交际表达。本环节通过结构认知性练习、指导性操练和交流性练习活动,由易到难、一环扣一环地扎实推进,最终完成语用任务,即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下灵活使用本节课的目标语法定语从句,达到了巩固概念、检验规则、熟练运用的目的。

      思考:如何有效搭建和拆除语言学习“脚手架”?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语言输入→语言加工→语言输出”过程。在语言输入时,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帮助学生感知理解目标语法、熟悉记忆语法规则,即搭建各种“脚手架”;而在语言输出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教师应适时地卸掉不同层次的“脚手架”。值得注意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的教师更多关注“脚手架”的搭建,而适时拆除“脚手架”的意识则较为淡薄。在本案例中,授课教师为学生学习定语从句铺设了3个台阶——Step 1:Let's read!(通过阅读,感知定语从句);Step 2:Let's find and discover!(提炼定语从句的规则);Step 3:Let's practice!(依据结构,体验变式)。而在“为武汉设计名片”的输出活动中,7张“武汉名片”所提供的语言支架支持,由多及少,再从少到无,这有助于学生从依赖教师走向半依赖教师最后独立完成任务,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华丽转身,培养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如何有效搭建和拆除语言学习“脚手架”,授课教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Scene 4:Let's design(12′11")

      (1)Task assigned.(21")

      2012 Wuhan folk art festival whose theme is paper cut and Wuhan.Design a pattern of paper cut and make an introduction! One minute's introduction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 questions:What is the pattern about? Why do you design it? What is it used for? Relative clauses are recommended to use!

      (2)Give an example about Xiamen.(1′)

      

      (3)Design in groups.(6′)

      Ⅰ.Different roles in groups.(designer,note taker,presenter and writer)

      Ⅱ.Evaluation.(content,language,ideas and delivery)

      (4)Show time and assessment.(4′25")

      (5)Conclusion and improvement.(25")

      点评:为以“剪纸与武汉”为主题的民间艺术节作剪纸设计的任务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介绍武汉的风土人情和名胜的任务,既切实可行,又能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得以达成;任务的分配和设计考虑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任务的完成过程需要小组成员精诚合作,选择描述的视角,动手画画、剪纸,交流汇总各成员的意见,然后整理成文,上台展示成果,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活动效率;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定语从句介绍自己的设计,就是让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灵活地运用目标语法结构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不仅符合课标“用英语做事”的要求,还能让学生明白,语法是活生生的,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的。

      思考:在设计任务活动时,活动的生活化和个性化是一条关键原则。生活化和个性化的任务是把学习者的已有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最佳策略,能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和见解,能有效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生长。上述“剪纸与武汉”的设计任务就很好地遵循了活动的生活化和个性化这一原则。首先,这个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无论学生水平如何,都有话可说。其次,在完成“剪纸与武汉”的设计任务中,学生不仅使用了大量的定语从句来说明他们心目中美丽的武汉的名胜和佳肴,同时融合了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分词短语等语法结构来描述,使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构建了新的知识网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性活动与模拟性语言活动相比,为学习者灵活运用语言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生成多个目标语言项目。在该案例中,学生虽然仿照了介绍厦门鼓浪屿的范例,但却生成关于黄鹤楼、长江大桥、武汉大学、东湖、武昌鱼、周黑鸭、热干面的不同介绍,有助于学生将熟悉的单词、词组和结构用新的、不熟悉的方式进行重新组合,提高综合语用能力。

标签:;  ;  ;  ;  

文化与语言、技能与语用增长的交融--以高中英语语法中的“感知#183;提取#183;经验#183;成长”教学模式为例_定语从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