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_张胜召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_张胜召

四川省盐源县干海乡小学 615700

新课改要求广大教师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变成新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现在的小学生有个性、有思想,不愿受到束缚,更不愿享受“被安排”的学习。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够再满足于当代小学生的需求了,如果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单纯地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必然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甚至还会遭到学生的排斥,使得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一、适应形势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学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显得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课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是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应把学生作为主体来看,学生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于点燃的火把,他们有主动探究知识的好奇心和愿望,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打破单一的、落后的教学方式,多采取自主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紧迫性,教师不迅速实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就要被改革的洪流所淘汰,就要延误下一代的素质教育。

二、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学好语文来说非常重要。一旦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强烈的热情去学习语文,那么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开动脑筋,自主学习,配合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语文教学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对学生情绪的调动,适当创设一种学习清境。实践证明巧妙设置情境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方式。此外,导入教学对语文教学来说非常重要,然而这一环节却常常被语文教师所忽视,他们认为导入教学是没必要的,只需把课堂时间利用好,尽量地在课堂上教授完课本的内容完成教学目标即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通过一个有效的导课环节就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总而言之,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情导学,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

语文知识就像是浩瀚的海洋,无边无际,浩瀚无垠。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教学中,不应该将教学课堂仅仅局限于教室之内,我们还应该拓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进生活,去体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知识。在课堂教学内,教师也应该多多地渗透生活上的知识,尝试生活化教学,让语文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参加春游、公益活动,参观名人故居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出游,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在游览历史景点之后,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受到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观后感或者是出游日记,将这次出行的收获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很有限,我们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利用儿童文学来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从小学开始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语文知识无限宽广,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地进行课外阅读,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能够运用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语言知识进行自学的儿童文学作品。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新时代小学生的要求。在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用“素质教育”去代替“应试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这样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论文作者:张胜召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  ;  ;  ;  ;  ;  ;  ;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_张胜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