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绿皮书(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型论文,年中论文,酒店论文,绿皮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业态是对现代需求的适应
(一)作为新兴业态的经济型酒店
经济型酒店,是现代酒店业适应需求变化的产物,是相对于传统的全服务酒店(Full Service Hotel)而存在的一种新的酒店业态。从概念上看,我们所说的经济型酒店最早对应的是Budget Hotel,随后又被扩大用来泛指Economy Hotel。
众所周知,这里的Economy是“经济”、“节约”,即不浪费的意思。而Budget译为中文所体现的“经济”之意,来源于“预算”、“预算案”,是“划算”、“值得”、“合算的”的意思。显然,二者指的都是性价比高,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便宜”。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经济型酒店”有别于“全服务酒店”的标志性特征。
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型酒店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萌动发展期、蓬勃发展期、品牌调整期、扩散拓展期。
20世纪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是经济型酒店的萌动发展期。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美国大众消费的兴起以及公路网络的发展,汽车旅馆开始出现。二战后的大众旅游,引发了对中低档住宿设施的大量需求;而城际高速公路网络的发展则促进了汽车旅馆的风行。由于对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的采取,从而在短短10年时间里,汽车旅馆沿着公路网络迅速发展起来。
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是经济型酒店蓬勃发展期。酒店数量迅速增长,产品形态也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性,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连锁经营开始取代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一些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并购、整合单体酒店。一方面是经济型酒店由美国传播到加拿大、中美洲、南美洲和欧洲,开始了国际化发展;同时也刺激了各国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兴起。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酒店业态。
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是经济型酒店行业品牌建设调整期。经过长期的快速发展,高速增长和大规模扩张的动力逐渐减弱,经济型酒店进入了成熟调整阶段。市场竞争淘汰了一些管理力量薄弱,资金运营不通畅的品牌,一些大而强的品牌则得幸于资本实力和管理实力,变得越发强大。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市场细分、产品多元化等企业内部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进入21世纪,经济型酒店步入了又一轮快速发展时期——扩散拓展期。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型酒店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拓和这些国家本土品牌的发展。
近些年来,在中国、东南亚等地区,经济型酒店的扩张也非常迅速。世界著名的经济型酒店品牌陆续进入,如雅高集团的宜必思(Ibis)、方程式1(Formula 1),温德姆集团(原为圣达特集团)的速8(Super 8)、天天客栈(Days Inn),洲际集团的假日快捷(Holiday Inn Express)等,都纷纷瞄准了亚洲市场。
由于经济型酒店这种新兴业态对市场的广泛适应性,中国本土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也同时开始发展起来。自1996年上海锦江集团开始酝酿旗下的经济型酒店开始,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品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如1997年的“锦江之星”,1998年的“扬子江”,1999年的“中江之旅”,2002年的“如家”、“城市之家”、“万里路”,2003年的“莫泰”、“新宇之星”,2004年的“格林豪泰”、“中州快捷”,2005年的“7天”、“维也纳”,2006年的“雅悦”、“七斗星”等等。还有“宝隆居家”、“城市客栈”、“都市客栈”、“汉庭”、“华天之星”、“金一村”、“桔子”、“利华佳合”、“南苑e家”、“日月光”、“山水”、“神舟”、“欣燕都”、“粤海之星”、……据初步估计,迄今,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品牌近100个,开业店面已经超过1000家。
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正以蓬勃之势走过它整整10年的第一个阶段——急速萌发崛起期,而正在迎来它的第二个阶段——整合拓展壮大期。
中国经济型酒店的第二个阶段(整合拓展壮大期)的发展时机是:
其一,在急速发展的态势下,经济型酒店各个品牌的非平衡发展已经鲜明地显现了出来。一方面是前十强的格局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前三强不仅地位巩固,而且表现出了更加强劲的发展态势。
其二,股票上市成功和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等等形成的大量资金的涌入,为中国经济型酒店下一步的投资和重组带来了新机遇。
其三,中国经济型酒店在新的发展中,不少品牌集团正在越来越加重链锁经营中的特许加盟比重,其所能够带来的,定将是的中国经济型酒店的部分品牌的接待能力的急速膨胀。
其四,我国原有的极大量的社会旅馆和招待所的改造,不仅已经受到了重视,并已列入了部分省市的工作日程,且正在朝着经济型酒店转型。
其五,北京解决奥运会召开期间酒店达标的思路,将为全国经济型酒店的新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其所带来的,定将是全国大规模的连锁反应。
中国经济型酒店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很显然,正是国际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第二时期和第三时期的组合。
(二)行业现状
根据2007年4月商业部商业改革发展司与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提供的估测数据,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住宿业市场上共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型饭店连锁品牌近100家(其中已开业店数在5家以上或已开业客房数在500间以上的连锁品牌近40家),开业店数已超过1000家,开业客房数已超过10万间。2006年,中国住宿市场上供应量最大的前十家经济型酒店为:(见表一)。而据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与中国饭店协会此前汇总的资料,2005年市场供应量最大的前十家经济型酒店却是:(见表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以上数据在统计时,部分经济型酒店尚未及时做好统计或未及时将完整的统计资料上报,所以遗漏或有某些出入也是难免的。例如,七斗星商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2006年7月才有第一家“七斗星”店面开业,如果将其年终统计列入,则2006年“七斗星”便处在上面的第7名和第8名之间。
如果将2006年中国经济型饭店的情况与2005年相比,可以看出,2006年中国本土品牌仍居主导地位;其中前三强不仅仍然保有稳定地位,而且表现出更加强势的发展态势。中国经济型饭店前十名品牌企业的成立时间都不长,截至2006年年底,平均年龄才4年零2个月。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高速度,的确让人十分惊异,下面就是2005年到2006年的增长。(见表三)
显然,在上面所列居于前十位的连锁品牌中,2006年已经有6/10品牌的单店数出现了100%以上(或将近100%)的增长,已经有6/10品牌的客房数出现了100%以上(或将近100%)的增长。
市场需求的继续看好,市场供应量的翻番,资金供应的激增,企业管理的进步,经济型酒店不仅已经覆盖了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和多数省份,而且呈现出了丰富的业态层次,在品牌创新上也不断地出现着探索与突破……这些都是当前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好兆头。
(本课题组成员:刘德谦、宋瑞、沈涵、陈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