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建红 王丹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甘肃兰州市 730000
【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及偏侧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n=44)和行早期康复护理的实验组(n=44),对比两组护理后的疗效。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肢体功能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回流造成的大脑损伤,通常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1]。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遭受破坏而导致的一侧肢体瘫痪,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运动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有学者考虑到,在治疗脑卒中偏瘫期间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病情的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于是如何更有效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成为目前康复治疗的关键所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减轻残疾程度,减少并发症,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8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干预和早期康复护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在我科进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8例,均为首次发病,符合全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患者均病情稳定,能进行交流并配合指令,排除并发有严重骨关节疾病、主要脏器疾病及无法配合完成评测的患者,并对参与此研究知情同意,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行早期康复护理的实验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区间44~78周岁,均数(60.62±3.55)岁;病程1~5d,均数(2.20±1.14)d;实验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区间45~80周岁,均数(62.72±3.68)岁;病程1~6d,均数(2.95±1.40)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康复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治疗由康复治疗师完成,以神经促进技术为主,每次40min,每天2次,与护理干预措施无重复交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实施规范化康复护理干预,主要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心理护理、康复治疗在病房的延伸等。康复护理干预在入院24 h后即开始。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身体活动,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倾听其诉求,通俗易懂的为其讲解目前的病情、治疗方法以及后期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满足患者生理、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重构患者心理平衡,从而减轻患者内心焦虑的状态[3]。
1.2.2.良肢位的摆放 床上良肢位是早期康复护理中极其重要的方面。良肢位的摆放是为了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防止肩关节脱位等并发症,为下一步的康复打好基础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人院后即给予良肢位摆放指导,随时监督及协助完成。
仰卧位 头偏向患侧为宜,将肩甲置于外展、上旋位,下垫一小枕,肩关节置于外旋、外展位,腕、肘伸直,腋下可置一大枕头防上肢内收,肘后上方可垫一卷垫以保持肱三头肌腱受到一定压力刺激,前臂置于旋后或中立位,手指伸展或微屈,拇指外展,手心可握一毛巾卷或半球状物以防止手指屈曲。但在痉挛期要避免抓握硬质物体以防刺激掌心引起抓握反射。髋侧后外侧部放一适当枕头,以避免骨盆向后倾斜,并防止大腿处于外展、外旋位,使髋关节微屈、内旋,窝后上方可放一小枕,使膝关节略屈,并避免小腿受压防止足屈加重,软瘫期仰卧时膝关节屈曲15°,平卧时可用护架支持被褥,防止压迫足背,预防足下垂。
患侧卧位 最重要的卧位,可使瘫侧关节早期受到一定压力,增加本体感觉输入,有利于缓解痉挛、抑制痉挛模式。指导患者患侧在下,健侧在上。患侧上肢前伸时肩部向前,上臂前伸以避免肩关节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卧下肢屈髋屈膝,患侧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屈曲。
健侧卧位 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可将一枕头平放于胸前,使患侧肩部前伸,上臂伸展放于枕上,注意勿内旋,肘关节尽量伸展或微屈,手指伸直,注意勿屈指、垂腕。患者腿下亦放一枕头,使髋部处于内旋、屈曲位,膝自然屈曲,踝尽量背屈,头下可不放枕头或低枕为宜,目的是使躯干向健侧伸展,抑制紧张性颈反射[4]。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临床治疗效果。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由同一护士对患者进行评定。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分为:显效,患者肢体功能完全恢复,能进行正常活动;有效,患者肢体功能基本恢复,部分关节活动范围还未达标;无效,患者肢体功能未见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全部录入SPSS19.0系统中进行处理分析,设定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俗称中风,主要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部供血及氧气缺乏,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脸部、手臂、腿部突然麻木、无力,引起神志不清、说话困难、失去平衡等症状。有研究证实,对于脑卒中偏瘫症状,患者大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通过科学的治疗及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重组,从而恢复人体机能[5]。同时,为了更好达到治疗效果,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早期康复护理首先是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对患者诉求的了解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从而重构患者心理平衡,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其次是对患者进行身体按摩,指导患者肢体进行主动、被动的屈伸、旋转训练,避免水肿,以达到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帮助患者康复中,手法要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大关节到小关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6];最后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以促进后期行为能力的改善,提高偏侧肢体功能恢复速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明,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有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汤春玲,范咏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4(5):582-583.
[2]许凤莲,叶兰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163-164.
[3]熊慧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5).
[4]陈亚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今日健康,2016,15(7).
[5]周建梅,陈祢,王宝兰.专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影响效果[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8):1062-1064.
[6]李惠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8):139-141.
论文作者:温建红,王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功能论文; 脑卒中论文; 实验组论文; 屈曲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下第2期论文;